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模拟押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记清晰、卡片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31道题目,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 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D. 人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很多汗——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 某同学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到不同放大倍数的视野甲、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生理盐水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B. 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C. 由甲到乙,需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D.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放大、倒立的像
3. “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描绘了湘潭县花石的莲田美景。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 )
A 系统 B. 器官 C. 组织 D. 细胞
4.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都有预防作用。洋葱根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下列哪一结构提供?((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细胞膜
5. 湖南柑橘种植历史悠久,石门县柑橘发展从量转向质的提升,柑橘成了石门人的“黄金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柑橘茎中的导管可运输有机物
B. 柑橘的花、果实、叶属于生殖器官
C. 柑橘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D. 柑橘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只与细胞的分裂有关
6. 我们食用的各类米是稻谷经过不同的工序加工而来的(如下图)。下列无法发芽的是( )
A. 稻谷 B. 糙米 C. 胚芽米 D. 精白米
7. 下列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匹配正确的是( )
A.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温度,促进种子萌发
B.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C. 移栽幼苗在大棚上盖遮阳网——增强幼苗的蒸腾作用
D. 合理密植——降低光合作用
8. 俗话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是指在果树的“坐果期”,果农给果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以增加坐果量,其原理是( )
A. 制造“伤口刺激”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 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 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9. 正常人在每天摄入800g食物和1200mL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量大致如图所示。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则消化道中消化液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小肠
10. 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 血管Ⅲ内都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C. 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快,红细胞单行通过
D. 受外伤时,血管Ⅲ破裂出血,可按压远心端止血
11.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隔。此装置还可以反映胸廓内压力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下拉橡皮膜,肺内气压减少,液面B上升
B. 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液面A上升
C. 向下拉橡皮膜,模拟膈肌收缩,液面B上升
D. 向上推橡皮膜,胸廓容积增大,液面B下降
12. 图中甲、乙分别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剧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注射胰岛素可使甲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移
B. AB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C. DE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多
D. FG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组织细胞消耗较多有机物
13. 某学习小组利用光具座、可变焦的水透镜等器材,模拟人眼球成像原理。(说明: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F光源”此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透镜和光屏分别模拟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
B. 模拟看远处物体时,“F光源”适当左移,用注射器向内注水,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
C. 此模型还不够完善,应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瞳孔
D. 通过该实验可知: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
14. 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某人尿液化验的部分数据(超出正常时,+表示较多,++表示很多),下列关于尿的形成和发生病变的原因分析:①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③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④此人肾小球可能有炎症,其中不正确的是( )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 ++ 0 1.1 1.7 0 0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南岳山中的小溪里,常常可以找到娃娃鱼,它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其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它属于( )
A. 软体动物 B. 爬行动物 C. 鱼类 D. 两栖动物
16. 一只短尾猴在偶然情况下,把沙地里种植的红薯放到水里洗过后再吃,发现不会磕碜牙。不久此地出现了一百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的场景。下列对于这种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猴子洗红薯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B. 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学习行为
C. 这种行为方式能遗传给后代
D. 可以使猴子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17. 邵阳大曲是湖南邵阳市的地方名酒,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技艺。其口感醇厚,香气独特,深受湖南人民的喜爱。与邵阳大曲酿造有关的主要微生物是( )
A. 甲烷菌 B. 酵母菌 C. 醋酸菌 D. 青霉菌
18. 下课铃响了,小丽同学推开门走出教室,有关小丽完成该动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 此时肱二头肌收缩
C. 至少需要两组骨骼肌配合 D. 关节起支点作用
19.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其中的“穿花蛱蝶”和“点水蜻蜓”所处的发育时期是( )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20. 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 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 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 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概率为1/8
21. 一对有酒窝的夫妇怀有二胎,已知一胎是一个无酒窝男孩,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B. 两个孩子体细胞的染色体均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无酒窝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二胎是有酒窝女孩的概率是3/8
D. 生男生女概率相等,一胎是男孩,于是二胎是女孩
22. 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下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手术
B 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
C. 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D. 充足阳光下的小麦比树荫下的小麦穗粒大
23. 如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 )
A. a、b、c、d、e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B. 较b和a而言,b与c的亲缘关系更近
C. 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
D. c一定是水生生物
24. 秋冬季节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下列预防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多吃感冒药来预防疾病
B. 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C. 佩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D. 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5. 关于健康的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B. 心肺复苏按压速度至少100次/分,按压与吹气比例是30:2
C. 流行性感冒药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D. 心脑血管疾病只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方式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 小花爱吃番茄牛腩,番茄酸甜可口,牛肉鲜嫩肥美,两者搭配,营养全面,口感丰富。如图是番茄植株和牛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___(填“甲”或“乙”)为牛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其细胞的控制中心为【___】。
(2)把番茄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番茄细胞结构中的___,其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
(3)将图示甲、乙两种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不会涨破,是因为甲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___。
(4)番茄酸甜可口,是因为其叶片可以通过【___】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___】中。
(5)与红色番茄果肉细胞相比,牛的细胞缺少___细胞结构。
27.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使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 】___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图二中共有___条食物链,请写出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___。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___。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图一中的生物成分___(选填“甲”、“乙”、“丙”)和非生物部分。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一条达成这一目标的建议: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感染、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但是若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这说明___。
28. 2023年9月29日为第24个“世界心脏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举办了主题为“Your Heart My Heart”科普宣传活动,让大众更加了解和关注心脏的健康。小宇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有气促、呼吸困难、多汗、乏力和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经超声检查发现其心脏结构异常(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心脏主要由___组织构成,能为血液循环提供___。
(2)与正常的心脏结构相比,小宇心脏病变之处是___。
(3)若小宇右手受伤感染病菌,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则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的过程中,最先达到心脏的___(填名称)。
(4)小宇运动时容易感到乏力,简要分析原因___。
(5)胎儿在母体的___中发育,是通过___内的毛细血管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小宇妈妈在怀孕期间,胎儿并未出现明显生命活动异常。
29. 春分时节,三湘大地,绿野耕耘,万物争春。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特别关注春耕备耕。植物的繁殖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法对柳树进行繁殖。扦插时,柳树枝条是带有腋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腋芽的有无与枝条成活率的关系。
【作出假设】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制订计划】
①材料准备:取2根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树枝条,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
②分组:A组1根,枝条保留2~3个腋芽;B组1根,X。分别挂上标签。
③将A、B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在Y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实施计划】某一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设计的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改正错误后,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茎段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A组茎段新叶和生根数量均高于B组。
【得出结论】扦插时柳树枝条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有关,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1)X处的具体操作是___,Y处的具体操作是___。
(2)该同学指出的设计错误是___,应如何改正?___。
(3)制定计划中,步骤①和②遵循了对照实验的___原则。
(4)该实验中,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生殖,请再列举出柳树繁殖还有几种方式?___(至少写出2种)。
(5)为了提高柳树扦插成活率,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你还能提出其他探究性的问题吗?___(提出一个合理问题即可)。
30. 五彩椒的红果与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科技小组做了三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实验选取了两株五彩椒植株作为亲本,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亲代 红果植株×黄果植株 黄果植株×黄果植株 红果植株×红果植株
子代 红果植株 黄果植株 黄果植株 红果植株 红果植株 黄果植株
数量 201 199 402 0 294 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内的信息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___(填“红果”或“黄果”)。
(2)第一组亲代中红果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有___种类型。
(3)第二组亲代为黄果植株,子代也为黄果植株,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叫作___。
(4)若用A表示显性性状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在第三组的亲代红果植株上摘一个五彩椒果实,从该果实内取一粒种子,其胚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哪些?___。一个五彩椒中含有多个种子的原因是___。
(5)在杂交组合三的子代中,纯种个体数量有___。
31. 材料一:为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材料二:作为顶级捕食者,长江江豚成为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受到极大的关注。2022年9月,我国启动了第四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四次考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 考察 长江江豚数量(头)
全流域 长江干流 洞庭湖 鄱阳湖
2006年 1800 1200 150 450
2012年 1045 505 90 450
2017年 1012 445 110 457
2022年 1249 595 162 492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1)-(3)小题:
(1)“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___。
(2)2011年以来,我国建立了380个鸟类观测样区,159个两栖动物观测区,70个哺乳动物观测样区和140个蝴蝶观测样区。以上观测的对象,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的是___。
(3)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___,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该系统有___之称。
根据材料二,请回答(4)-(6)小题:
(4)长江江豚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它属于___动物,考察队员一般用肉眼和___(填“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进行观察监测。
(5)据表可知,近5年来江豚总数量逐渐___。这得益于在“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指引下,保护了长江江豚的栖息地。
(6)据表绘制2006-2022年洞庭湖长江江豚数量变化的曲线图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模拟押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记清晰、卡片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31道题目,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 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D. 人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很多汗——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详解】A.岸边柳枝发出嫩芽,并有新叶长出,表明生物能够生长,A错误。
B.鲸需氧时常露出水面进行换气,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鲸具有新陈代谢(呼吸)的生物特征,B正确。
C.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是从外界获取营养,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C正确。
D.人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很多汗,汗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正确。
故选A。
2. 某同学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到不同放大倍数的视野甲、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生理盐水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B. 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C. 由甲到乙,需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D.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放大、倒立的像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①擦、②滴(生理盐水)、③刮、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2)甲是低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乙是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
【详解】A.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胀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不符合题意。
B.染色时,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B不符合题意。
C.由甲到乙应先将玻片往左上方移动,将口腔上皮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如不先将口腔上皮细胞移动至视野中央而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则难以找到物像,C符合题意。
D.我们在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描绘了湘潭县花石的莲田美景。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 )
A. 系统 B. 器官 C. 组织 D. 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受精卵)→组织→器官→植物体。据此解答。
【详解】解: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所以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器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开花植物通常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4.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都有预防作用。洋葱根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下列哪一结构提供?((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湖南柑橘种植历史悠久,石门县柑橘发展从量转向质的提升,柑橘成了石门人的“黄金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柑橘茎中的导管可运输有机物
B. 柑橘的花、果实、叶属于生殖器官
C. 柑橘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D. 柑橘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只与细胞的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称为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称为种子植物。柑橘属于被子植物。
【详解】A.柑橘茎中的筛管可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故A错误。
B.被子植物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柑橘属于被子植物,柑橘的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故B错误。
C.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故C正确。
D.柑橘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6. 我们食用的各类米是稻谷经过不同的工序加工而来的(如下图)。下列无法发芽的是( )
A. 稻谷 B. 糙米 C. 胚芽米 D. 精白米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备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BC.稻谷、糙米、胚芽米种子的胚是完整的,只要外界环境条件适宜就可能萌发,ABC不符合题意。
D.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精白米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胚,因此即使外界环境条件适宜大米也不能够正常萌发,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匹配正确的是( )
A.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温度,促进种子萌发
B.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C. 移栽幼苗在大棚上盖遮阳网——增强幼苗的蒸腾作用
D. 合理密植——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详解】A.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种子的萌发,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一般是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而不是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C.移栽幼苗在大棚上盖遮阳网,主要是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错误。
D.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错误。
故选A。
8. 俗话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是指在果树的“坐果期”,果农给果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以增加坐果量,其原理是( )
A. 制造“伤口刺激”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 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 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答案】B
【解析】
【分析】树皮中含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水分和无机盐靠导管运输。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不受影响,但是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从而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正常人在每天摄入800g食物和1200mL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量大致如图所示。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则消化道中消化液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小肠
【答案】D
【解析】
【分析】(1)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消化道内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胰液、肠液、胆汁。
(2)据图分析可知,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下:唾液1500毫升、胃液2000毫升、肠液1500毫升、胆汁500毫升、胰液1500毫升。
【详解】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总量达肠液1500毫升+胆汁500毫升+胰液1500毫升=3500毫升。而口腔和胃内的消化液分别是唾液1500毫升,胃液2000毫升;因此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最多,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 血管Ⅲ内都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C. 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快,红细胞单行通过
D. 受外伤时,血管Ⅲ破裂出血,可按压远心端止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其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其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小等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管Ⅰ是动脉血管,血管Ⅱ是毛细血管,血管Ⅲ是静脉血管。
【详解】A.Ⅰ是动脉血管,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流静脉血,A错误。
B.四肢静脉管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并不是血管Ⅲ内都有瓣膜,如全身除内脏、脑和头颈部的大多数器官的静脉无静脉瓣,B错误。
C.Ⅱ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C错误。
D.Ⅲ静脉受损伤时,出血持续不断,可在远心端按压止血,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隔。此装置还可以反映胸廓内压力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下拉橡皮膜,肺内气压减少,液面B上升
B. 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液面A上升
C. 向下拉橡皮膜,模拟膈肌收缩,液面B上升
D. 向上推橡皮膜,胸廓容积增大,液面B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A.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减少,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所以液面B上升,A正确。
B.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故液面A上升,B正确。
C.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故液面B上升,C正确。
D.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胸廓容积减小(不是增大),故液面B下降,D错误。
故选D。
12. 图中甲、乙分别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剧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注射胰岛素可使甲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移
B. AB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C. DE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多
D. FG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组织细胞消耗较多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液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2)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即多饮、多尿、多食,一少指体重减少。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详解】A.甲为糖尿病患者,由图可知其血糖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偏高,注射胰岛素可促进血液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使甲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移,A正确。
B.AB段变化的原因是摄取葡萄糖溶液,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而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B错误。
C.人摄取葡萄糖溶液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AB、CD),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DE),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DE段变化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多,C正确。
D.F点乙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血液中葡萄糖,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即FG段变化的原因是组织细胞消耗较多葡萄糖(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13. 某学习小组利用光具座、可变焦的水透镜等器材,模拟人眼球成像原理。(说明: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F光源”此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透镜和光屏分别模拟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
B. 模拟看远处物体时,“F光源”适当左移,用注射器向内注水,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
C. 此模型还不够完善,应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瞳孔
D. 通过该实验可知: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
【详解】A.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水透镜内注水,曲度变大;向外抽水,曲度变小模拟的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光屏上显示像模拟的是视网膜上形成物像,A正确。
B.模拟看远处物体时,眼睛和物体距离增大,“F光源”应适当左移,模拟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应变小,即应用注射器向外抽水,减小曲度,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物像,B错误。
C.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这就相当于眼的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一样。因此,某同学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了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瞳孔,C正确。
D.通过该实验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的物像,即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D正确。
故选B
14. 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某人尿液化验的部分数据(超出正常时,+表示较多,++表示很多),下列关于尿的形成和发生病变的原因分析:①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③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④此人肾小球可能有炎症,其中不正确的是( )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 ++ 0 1.1 1.7 0 0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是形成尿的器官,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尿检数据表可以看出: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其余成分含量正常。
【详解】①据分析可知,尿液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两个过程,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①正确;
②肾动脉进入肾脏后,分支成各级小的血管,包括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血液在此处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都是肾动脉的组成部分,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②正确;
③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形成后经过输尿管,将尿液运输到膀胱,膀胱可暂时储存尿液,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故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③正确;
④此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可以从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将被全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现患者尿液中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有炎症,导致重吸收能力下降,④错误。
故选D。
15. 南岳山中的小溪里,常常可以找到娃娃鱼,它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其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它属于( )
A. 软体动物 B. 爬行动物 C. 鱼类 D. 两栖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1.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鲍等。
2.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娃娃鱼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
【详解】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和蝾螈等。
故选D。
16. 一只短尾猴在偶然情况下,把沙地里种植的红薯放到水里洗过后再吃,发现不会磕碜牙。不久此地出现了一百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的场景。下列对于这种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猴子洗红薯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B. 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学习行为
C. 这种行为方式能遗传给后代
D. 可以使猴子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可以使猴子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但不能遗传给后代,可见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7. 邵阳大曲是湖南邵阳市的地方名酒,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技艺。其口感醇厚,香气独特,深受湖南人民的喜爱。与邵阳大曲酿造有关的主要微生物是( )
A. 甲烷菌 B. 酵母菌 C. 醋酸菌 D. 青霉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酱要用到曲霉。
【详解】A.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无氧时可以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C不符合题意。
D.青霉菌是一种真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课铃响了,小丽同学推开门走出教室,有关小丽完成该动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 此时肱二头肌收缩
C. 至少需要两组骨骼肌配合 D. 关节起支点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A.人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小丽同学推开门走出教室,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
B.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小丽同学推开门走出教室,属于伸肘,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可见,推门运动至少需要两组骨骼肌配合,C正确。
D.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D正确。
故选B。
19.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其中的“穿花蛱蝶”和“点水蜻蜓”所处的发育时期是( )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意思为:只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为了采蜜;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进行产卵。可见,其中的“穿花蛱蝶”是和“点水蜻蜓”所处的发育时期是成虫期。
故选D。
20. 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 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 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 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因此,由3、4、8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正常为显性性状、患病为隐性性状,个体3和4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Aa,A不符合题意。
B.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图:
由此可见,正常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B不符合题意。
C.1号患病,基因组成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传递给了7号,而7号表现为正常,则7号的基因组成为Aa;8号患病,基因组成为aa。7号(Aa)和8号(aa)的遗传图解如下图:
由此可见,个体11是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而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占;因此,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C不符合题意。
D.在5、6、10家庭中,5号个体患病,基因组成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会传递给10号个体,而10号个体正常,因此10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9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为Aa的概率是。当9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时,其后代均正常;当9号个体基因组成为Aa时,其与10号个体的遗传图解如下图:
因此,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的患病概率是,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一对有酒窝的夫妇怀有二胎,已知一胎是一个无酒窝男孩,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B. 两个孩子体细胞的染色体均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无酒窝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二胎是有酒窝女孩的概率是3/8
D. 生男生女概率相等,一胎是男孩,于是二胎是女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A.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人体的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可见,这两个孩子体细胞的染色体均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
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根据“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出的一胎是一个无酒窝男孩”可知,无酒窝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组成可表示aa;有酒窝是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或Aa。第一胎的子代表现为隐性性状(无酒窝aa),则表现为有酒窝的亲代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这对父母再生一个有酒窝女孩的概率=孩子表现是有酒窝的概率×孩子性别为女孩的概率=75%×50%=37.5%(3/8),C正确。
D.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而且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因此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该夫妇的第二胎是女孩的概率是50%,D错误。
故选D。
22. 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下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手术
B. 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
C. 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D. 充足阳光下的小麦比树荫下的小麦穗粒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的类型: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D.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充足阳光下的小麦比树荫下的小麦穗粒大,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体内插入新的基因,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如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 )
A. a、b、c、d、e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B. 较b和a而言,b与c的亲缘关系更近
C. 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
D. c一定是水生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d和e在另外一个分支上。
【详解】A.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也最低等,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a和b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b和c而言,b与a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a与d不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因此不能确定“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C错误。
D.生物进化遵循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可见,c不一定是水生生物,D错误。
故选A。
24. 秋冬季节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下列预防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多吃感冒药来预防疾病
B. 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C. 佩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D. 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是药三分毒,所以要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切不可多吃,A错误。
B.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流感病毒进入体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A。
25. 关于健康的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B. 心肺复苏按压速度至少100次/分,按压与吹气比例是30:2
C. 流行性感冒药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D. 心脑血管疾病只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方式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健康的生活,包括合理用药、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还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的药,标识是“OTC”,故A错误。
B.心肺复苏按压速度至少100次/分,按压与吹气比例是30:2,即每按压30次,吹气两次,故B正确。
C.流行性感冒传染源是流感患者和流感病毒的携带者,故C错误。
D.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与生活方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 小花爱吃番茄牛腩,番茄酸甜可口,牛肉鲜嫩肥美,两者搭配,营养全面,口感丰富。如图是番茄植株和牛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___(填“甲”或“乙”)为牛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其细胞的控制中心为【___】。
(2)把番茄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番茄细胞结构中的___,其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
(3)将图示甲、乙两种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不会涨破,是因为甲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___。
(4)番茄酸甜可口,是因为其叶片可以通过【___】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___】中。
(5)与红色番茄果肉细胞相比,牛的细胞缺少___细胞结构。
【答案】(1) ①. 乙 ②. ④
(2)细胞膜 (3)细胞壁
(4) ①. ③ ②. ⑤
(5)细胞壁、液泡
【解析】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结合分析可知,图乙无细胞壁等结构,为牛的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图乙细胞的控制中心为[④]细胞核。
【小问2详解】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可见,把番茄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破坏了番茄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中的物质进入水中,沸水变成了红色。
【小问3详解】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可见,将图示甲、乙两种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两种细胞都会吸水,但甲细胞不会涨破,是因为甲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小问4详解】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番茄酸甜可口,是因为其叶片可以通过[③]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⑤]液泡中。
【小问5详解】
红色番茄果肉细胞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牛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可见,与红色番茄果肉细胞相比,牛的细胞缺少细胞壁、液泡等细胞结构。
27.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使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 】___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图二中共有___条食物链,请写出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___。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___。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图一中的生物成分___(选填“甲”、“乙”、“丙”)和非生物部分。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一条达成这一目标的建议: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感染、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但是若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这说明___。
【答案】(1)2光合 (2) ①. 4 ②. 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 ③. 乌贼、鲨鱼 ④. 海贝 ⑤. 甲
(3)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植树造林等。
(4) ①.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②.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解析】
【分析】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双箭头两边的乙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因此甲是分解者;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因此a、b、c是消费者。1是分解作用,2是光合作用,3和4是呼吸作用。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结合题图可知,图一中,绿色植物可通过2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小问2详解】
图二中共有4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最长的: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图二中,鲨鱼以乌贼为食是捕食关系,鲨鱼和乌贼都以带鱼为食又是竞争关系,因此鲨鱼和乌贼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图一中,乙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即海洋水生植物;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机物含量越少,图一中的食物链是“乙→c→a→b”,对应的食物链是“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或“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因此,c是海贝。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甲)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3详解】
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构成生物圈的各系统从地域关系、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三个方面来看,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可见,若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8. 2023年9月29日为第24个“世界心脏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举办了主题为“Your Heart My Heart”的科普宣传活动,让大众更加了解和关注心脏的健康。小宇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有气促、呼吸困难、多汗、乏力和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经超声检查发现其心脏结构异常(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心脏主要由___组织构成,能为血液循环提供___。
(2)与正常的心脏结构相比,小宇心脏病变之处是___。
(3)若小宇右手受伤感染病菌,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则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的过程中,最先达到心脏的___(填名称)。
(4)小宇运动时容易感到乏力,简要分析原因___。
(5)胎儿在母体的___中发育,是通过___内的毛细血管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小宇妈妈在怀孕期间,胎儿并未出现明显生命活动异常。
【答案】(1) ①. 肌肉 ②. 动力
(2)左右心室相通(室间隔缺损)
(3)右心房 (4)左右心室相通,左心室中血液含氧量较正常人低,通过体循环运输到细胞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
(5) ①. 子宫 ②. 胎盘
【解析】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小问1详解】
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是为血液循环动力的器官。
【小问2详解】
心脏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与正常的心脏结构相比,小宇心脏病变之处是左右心室相通(或室间隔缺损)。
【小问3详解】
小宇右手受伤感染病菌,在他的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则药物到达患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臀部毛细血管→臀部静脉→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右手毛细血管→右手组织细胞。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的过程中,最先达到心脏的①右心房。
【小问4详解】
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由于左右心室间隔缺损,病人容易造成心脏内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减弱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造成主动脉中的血氧含量低,通过体循环运输到细胞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因此小宇运动时容易感到乏力。
【小问5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
29. 春分时节,三湘大地,绿野耕耘,万物争春。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特别关注春耕备耕。植物的繁殖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法对柳树进行繁殖。扦插时,柳树枝条是带有腋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腋芽的有无与枝条成活率的关系。
【作出假设】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制订计划】
①材料准备:取2根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树枝条,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
②分组:A组1根,枝条保留2~3个腋芽;B组1根,X。分别挂上标签。
③将A、B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在Y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实施计划】某一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设计的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改正错误后,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茎段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A组茎段新叶和生根数量均高于B组。
【得出结论】扦插时柳树枝条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有关,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1)X处的具体操作是___,Y处的具体操作是___。
(2)该同学指出的设计错误是___,应如何改正?___。
(3)制定计划中,步骤①和②遵循了对照实验___原则。
(4)该实验中,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生殖,请再列举出柳树繁殖还有几种方式?___(至少写出2种)。
(5)为了提高柳树扦插的成活率,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你还能提出其他探究性的问题吗?___(提出一个合理问题即可)。
【答案】(1) ①. 枝条不保留腋芽 ②. 适宜且相同
(2) ①. 用于实验的枝条数量太少,偶然性大 ②. 每组用10根枝条
(3)单一变量 (4)种子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
(5)枝条的长短与成活率有关吗?枝条的老嫩与成活率有关吗?枝条切口的形状与成活率有关吗?(提出一个合理问题即可)
【解析】
【分析】(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有无腋芽。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以A组、B组形成对照实验,X处是枝条不保留腋芽,Y处是适宜且相同。
【小问2详解】
错误之处是柳树枝条数量太少,这样偶然性大,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每组至少各取10支粗细、长短等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枝条,这样才能避免偶然性,增加可信度。
【小问3详解】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实验设计时,除了遵循对照原则,还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制订计划时,步骤①和②遵循了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小问4详解】
柳树繁殖还有种子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这几种方式。
【小问5详解】
其它探究性的问题:a枝条的粗细与成活率有关吗?b枝条的腋芽多少与成活率有关吗?c枝条切口的形状与成活率有关吗?
30. 五彩椒的红果与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科技小组做了三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实验选取了两株五彩椒植株作为亲本,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亲代 红果植株×黄果植株 黄果植株×黄果植株 红果植株×红果植株
子代 红果植株 黄果植株 黄果植株 红果植株 红果植株 黄果植株
数量 201 199 402 0 294 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内的信息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___(填“红果”或“黄果”)。
(2)第一组亲代中红果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有___种类型。
(3)第二组亲代为黄果植株,子代也为黄果植株,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叫作___。
(4)若用A表示显性性状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在第三组的亲代红果植株上摘一个五彩椒果实,从该果实内取一粒种子,其胚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哪些?___。一个五彩椒中含有多个种子的原因是___。
(5)在杂交组合三的子代中,纯种个体数量有___。
【答案】(1)黄果 (2)2
(3)遗传 (4) ①. AA、Aa、aa ②. 五彩椒花的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5)202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第三组亲代都是红果,子代出现了黄果,黄果是新出现的性状,说明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第一组亲代黄果的基因组成是aa,子代黄果的基因组成是aa,各由亲代传递一个基因a,可知亲代红果必有一个基因A控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因此,第一组亲代中红果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有两种类型:A和a。
【小问3详解】
第二组亲代为黄果植株,子代也为黄果植株,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遗传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在性状上的相似。
【小问4详解】
分析可知,第三组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在第三组的亲代红果植株上摘一个果实,从该果实内取一粒种子,其胚的基因组成可能有AA、Aa、aa。
植物完成传粉受精后,剩下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其中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一个五彩椒中含有多个种子,说明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小问5详解】
在杂交组合三的子代如图:
纯种包括基因组成为AA和aa,红果总数为294,其中基因组成为AA的纯种红果为294×1/3=98,基因组成为aa的纯种黄果有104,因此纯种有98+104=202。
31. 材料一:为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材料二:作为顶级捕食者,长江江豚成为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受到极大的关注。2022年9月,我国启动了第四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四次考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 考察 长江江豚数量(头)
全流域 长江干流 洞庭湖 鄱阳湖
2006年 1800 1200 150 450
2012年 1045 505 90 450
2017年 1012 445 110 457
2022年 1249 595 162 492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1)-(3)小题:
(1)“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___。
(2)2011年以来,我国建立了380个鸟类观测样区,159个两栖动物观测区,70个哺乳动物观测样区和140个蝴蝶观测样区。以上观测的对象,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的是___。
(3)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___,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该系统有___之称。
根据材料二,请回答(4)-(6)小题:
(4)长江江豚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它属于___动物,考察队员一般用肉眼和___(填“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进行观察监测。
(5)据表可知,近5年来江豚总数量逐渐___。这得益于在“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指引下,保护了长江江豚的栖息地。
(6)据表绘制2006-2022年洞庭湖长江江豚数量变化的曲线图___。
【答案】(1)基因多样性
(2) ①. 鸟类、哺乳动物 ②. 两栖动物
(3) ①. 就地保护 ②. 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4) ①. 哺乳 ②. 望远镜
(5)恢复##增加 (6)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小问1详解】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小问2详解】
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在“80个鸟类观测样区,159个两栖动物观测区,70个哺乳动物观测样区和140个蝴蝶观测样区”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鸟类和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需要在水中完成,成体的皮肤裸露,不能保持体内水分;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的是两栖动物。
【小问3详解】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就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小问4详解】
江豚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因此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考察队员一般用肉眼进行近距离观察,用望远镜进行远距离观察监测。
【小问5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指引下,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得到了保护,近5年来江豚总数量逐渐增加。
【小问6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2006年至2012年间,长江江豚数量呈下降趋势,2012年至2022年,长江江豚数量逐渐增加,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