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9 12: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有以茶助文思的说法,18世纪的英国作家约翰逊,每日必饮茶40杯,以此启迪灵感。英国首相格莱斯顿(1809-1898)曾说:“如果你发冷,茶会使你温暖;如果你发热,茶会使你凉快;如果你抑郁,茶会使你欢快;如果你激动,茶会使你平静。”由此可见( )
A.英国大众消费生活趋于奢侈 B.文化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C.中国文化影响英国人的生活 D.中外文化在互鉴中发展
2.1894-1897年,居住在湖北的西方人设立了宜昌书信馆,开通邮政业务并发行邮票。下图是当时发行的一枚邮票,图案中间为宜昌城区地图。据此可知( )
①标志近代中国邮政业兴起 ②中国主权受到西方列强侵犯
③西方人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④客观上促进中国邮政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近代中国,西式钟楼、标准时与标准钟最初多是在由西人主导的市政、海关、教会、铁路、邮政、学校等机构中采用。但民国建立后,广州、上海、北平等城市主动装设全球标准钟,为此后国家时间的统一提供重要的示范。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统一时钟利于彰显政治权威 B.地方市政效率高于中央政府
C.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D.沿海城市率先普及标准时间
4.17世纪初,茶叶作为“馈赠宫廷高官的礼品”在英国上层社会逐渐流行,并形成一套繁杂、攀比的“下午茶”礼仪。18~19世纪时,“我把茶壶坐上吧,你一定得喝一杯茶”成为英国家庭接待客人的常用语;此外,小说中也大量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非正式的英国茶会”。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B.表明物种交流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
C.折射出政治民主化影响社会生活 D.根源于殖民扩张提高民众消费能力
5.17世纪中期,伦敦的茶叶售价昂贵,茶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和查理二世联姻的凯瑟琳喜好饮茶,很快使得饮茶在宫廷之中流行起来。光荣革命后玛丽也爱好饮茶,经常在宫廷举办中国式茶会,由此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中逐渐传播开来。这表明( )
A.贵族喜好客观上助力了茶文化的传播 B.政局变动促进了妇女地位提高
C.饮茶的本土化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 D.中英商品贸易的状况得到改善
6.有学者指出:“一件有利于理解文化全球化性质的新奇事物,即资本主义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和联系;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想象空间。”该学者意在说明,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 )
A.实质是资本主义文化扩张 B.改变了输入区的意识形态
C.助推了西方文化扩展传播 D.不利于世界文化整体发展
7.茶叶进入欧洲初期,人们习惯在茶馆喝茶,但不久后,荷兰人召集其朋友在家里品尝各种茶。通过这些社交方式,荷兰妇女走出了家庭,与同性交往。由于喝茶之风盛行,中国式茶亭在当时的荷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表明( )
A.中国与荷兰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荷兰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市场
C.荷兰积极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 D.商业贸易带来社会风俗的变化
8.18世纪50年代,富于特色的英国下午茶产生。亚历山大·卡莱尔在自传中谈到1763年在哈罗门的时髦生活时说:“那些贵妇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跨太平洋贸易扩大 B.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C.大众消费水平提高 D.商品流动推进文化交流
9.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一时期亚非国家的原料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额均出现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 )
A.工业发达国家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B.商品生产者和文化传播者逐渐融合
C.亚非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渐趋重要 D.国家间经济往来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10.14世纪中叶,中国青瓷、青白瓷等成为出口东南亚、西亚和东非市场的主要瓷器种类。16世纪晚期,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跨太平洋航路的开辟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青花瓷在陶瓷贸易中成为主导商品,并广泛地分布于全球各地。材料主题是( )
A.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地理大发现 B.中国航海技术落后于西方
C.全球贸易网络形成与瓷器发展 D.技术进步推动欧洲近代化
11.16世纪中后期,西洋自鸣钟传入中国。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自鸣钟处”,从全国招募人才学习钟表制造技术,尝试着自己生产钟表。后来,“自鸣钟处”又改为“做钟处”,从此“做钟处”成为专门制造钟表的皇家作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西学东渐”蔚然成风 B.钟表得到了市民阶层的追捧
C.钟表的制造技术得以发展 D.西方机器产品受到皇室青睐
12.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A.希望政府实行“中体西用”政策 B.认为国人亟需重视对外交流
C.美国已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3.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奢侈品不再受到消费群体的喜爱 B.企业已成为英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C.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
14.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企业在进入伊斯兰教国家时,会按照当地风俗供应特定产品;可口可乐根据中国十二生肖等文化特色,推出生肖产品,迅速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同。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A.跨国公司逐渐弥合文化分歧 B.文化心理影响市场行为
C.地方特色文化阻碍生产经营 D.国际分工承载文化交流
15.1602—165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300万件左右的中国瓷器运到欧洲,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不同的是,荷兰人把定制销售中国瓷器变成一种市场行为,在其中充当中间人,将欧洲市场的需求反馈给中国生产者,定制了大量欧式中国瓷器。……随着市场的饱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寻求富有新意的瓷器品种运往欧洲,这类瓷器多绘有山水、诗文、佛道教人物、戏曲小说情节等纹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频繁的陶瓷贸易使瓷器受诸多域外文化影响
B.17世纪的荷兰完全垄断了海上航路的运输
C.中国制瓷业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
D.瓷器传入欧洲是在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之后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17.茶马交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考古文化遗迹看,4000~5000年前西藏昌都地区就已经存在大型古人类聚落遗址,其中包含着部分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因素和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680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吃力教、东巴教等等。明初,中央王朝视木氏统治势力为防御和抵抗吐蕃势力的依托而大力扶持,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随着改土归流在滇藏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深入推进和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成为主流,其程度与范围远大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
材料二 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马”转变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上皆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英国。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有茶助文思的传统,近代英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茶叶和饮茶习惯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说明古代中国的茶文化影响近代英国人的生活,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大众消费生活趋于奢侈,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文化在传播中发生变异,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茶叶文化对近代英国人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茶叶文化对英国的影响,没有涉及英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定居点 殖民地”与“宜昌”可知,此时外国人在中国建立殖民地,中国的中国主权受到西方列强侵犯,②正确;根据材料“居住在湖北的西方人设立了宜昌书信馆,开通邮政业务并发行邮票。下图是当时发行的一枚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在中国开通邮政业务并发行邮票,刺激中国中国邮政业发展,④正确;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兴起于1896年,这一年被公认为中国近代邮政业的起点,因为在这一年,清朝政府在光绪皇帝的批准下,正式开办了大清邮政,标志着中国近代国家邮政机构的诞生,①错误;此时西方殖民中国,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③错误。由此可知,②④正确,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的西式钟及标准时最初是在西人主导的机构使用到民国建立后,一些城市主动使用,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C项正确;材料讲述中国的一些城市主动装设全球标准钟,为此后国家时间的统一提供重要的示范,并非为了彰显政治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地方市政效率高于中央政府的论断,排除B项;北平并不是沿海城市,沿海城市率先普及标准时间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从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茶叶消费仅在英国上层社会流行;至18~19世纪,茶叶消费日趋平民化,并形成符合平民阶层的更具“随意性”的茶文化习惯,结合新航路开辟与全球贸易发展等相关知识可知,英国茶叶消费和文化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当时茶叶贸易规模扩大,推动茶叶售价的降低,使其能够走进平常百姓家,A项正确。材料与“物种交流”和“政治民主化”无关,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茶叶贸易扩大,使茶叶价格下降推动其普及,这并不代表民众消费能力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中期(世界)。根据材料“和查理二世联姻的凯瑟琳喜好饮茶,很快使得饮茶在宫廷之中流行起来”“光荣革命后玛丽也爱好饮茶……由此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中逐渐传播开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贵族的喜好客观上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饮茶的本土化是否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中英商品贸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一件有利于理解文化全球化性质的新奇事物,即资本主义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和联系;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想象空间”可知,该学者的观点认为,西方商品蕴含了相应的文化属性,其销路的扩大也意味着西方文化影响力的扩大,C项正确;商品输出不属于文化扩张,排除A项;B项夸大了商品输出的影响,排除;商品输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利于世界文化整体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通过这些社交方式,荷兰妇女走出了家庭,与同性交往。由于喝茶之风盛行,中国式茶亭在当时的荷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可知,商业贸易带来社会风俗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只讲述荷兰人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没有讲述中国与荷兰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荷兰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市场,排除B项;材料只讲述荷兰人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至于是否积极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的态度不得而知,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50年代,富于特色的英国下午茶产生,说明茶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业往来的频繁,在英国流通并衍生为英国特色文化,反映了商品流通促进了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茶文化的传播,而非贸易扩大,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茶文化对英国的影响,没有体现相互借鉴,排除B项;根据“那些贵妇”说明与大众消费水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至191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大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衡发展,贸易额也在增加,反映出欧美国家和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依赖程度逐渐加深,D项正确;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一说法片面,排除A项;文化传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被殖民国家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4-16世纪世界。据材料“16世纪晚期……全球贸易网络……形成,青花瓷……成为主导商品,并广泛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可知材料反映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对瓷器贸易的影响,C项正确;据材料“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跨太平洋航路的开辟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可知材料反映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而非地理大发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西方航海技术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提及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影响瓷器贸易,而非推动欧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从设立“自鸣钟处”,到后来改为“做钟处”,可以看出西方技术传入我国后,我国对其技术的吸收融合,体现钟表的制造技术得以发展,C项正确;单一自鸣钟出入中国,“蔚然成风”表述不准,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中国当时钟表技术的发展,未涉及市民阶层的追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自鸣钟受到欢迎,不能说明其他机器产品的欢迎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6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根据材料“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圭对美国万国博览会给予高度评价,批评国人“出外甚少”以及对西方科技的漠视,这表明李圭认为国人亟需重视对外交流,B项正确;材料是让政府重视对外交流,未涉及治理国家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只美国举办一届博览会不能说明其代替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且材料中李圭批评了国人“出外甚少”,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中国奢侈品以及生活习俗在英国流行,而英国商人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位和时尚,开发出本国生产的“奢侈品”,这说明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项正确;“中国奢侈品不再受到消费群体喜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英国开发出本国奢侈品不等于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伊斯兰教国家,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企业会按照当地风俗供应特定产品,可口可乐根据中国十二生肖等文化特色,推出生肖产品,这些都顺应了当地消费者的风俗和文化情感需求,说明文化心理影响市场行为,B项正确;“弥合文化分歧”的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企业借鉴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扩大了生产经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分工,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荷兰)。根据材料“荷兰人把定制销售中国瓷器变成一种市场行为,在其中充当中间人,将欧洲市场的需求反馈给中国生产者,定制了大量欧式中国瓷器。……随着市场的饱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寻求富有新意的瓷器品种运往欧洲,这类瓷器多绘有山水、诗文、佛道教人物、戏曲小说情节等纹饰。”和所学知识可知,大量欧式中国瓷器销售欧洲,反映了中国瓷器受到欧洲文化影响,同时带有异域文化色彩的瓷器也销往欧洲,可见频繁的陶瓷贸易使瓷器受诸多域外文化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仅是17世纪荷兰几乎垄断了中欧的瓷器贸易,不能得出完全垄断了海上航路的运输的结论,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国的制瓷业仍然属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范畴,排除C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6.(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希腊(西方)。关于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依据图示中的“商路”“两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腓尼基”等信息可得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首先通过商路进行交流,其次在与其他文明并存的同时借鉴其他文明。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6-19世纪欧洲、中国。关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依据材料中“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等可知,在东西方的交流过程中对东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改变了对东方理想化的认识;据所学可知,16-19世纪中国处在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事件,政治上确立了先进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因工业革命而实现经济迅速发展,东西方发展中,中国发展缓慢、西方发展迅速。
17.(1)条件:国家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功用和治边需求;滇藏区域内的人口迁移;滇藏民间经济交往的发展和扩大;滇藏域内不同宗教信仰的传播与散布。(任答两点即可)
特点:民族交融范围广、影响深,交融要素突出体现在文化层面上;文化交融以滇藏两族为主体,在展示共性的同时仍保持着各自特性;民族文化交融以汉文化为主,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为主流。(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不断繁荣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中原输出物品从以丝绸为主变为以茶叶为主;贸易实体从马变成中原的茶;政府管理不断体系化、制度化。(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据材料“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680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可知,国家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功用和治边需求;据材料“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吃力教、东巴教等等。”可知,滇藏域内不同宗教信仰的传播与散布;据材料“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可知,滇藏区域内的人口迁移;据所学可知,滇藏茶马古道下不同民族间进行不同的经济交流,尤其是茶马互市。
第二小问,关于特点,据所学可知,滇藏茶马古道区域民族交融不仅涉及滇藏两个区域,还涉及其他区域,但是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主要涉及文化层面;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不仅涉及滇藏两族还包括其他民族,主要以滇藏两族为主体,并且每个地区保持着民族特性;古代由于汉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民族交融中主要以汉族为主体,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为主流。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朝以来中国。关于唐朝以来茶马贸易发生的变化,据材料“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可知,从不断繁荣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据材料“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可知,中原输出物品从以丝绸为主变为以茶叶为主;据材料“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可知,中原输出物品从以丝绸为主变为以茶叶为主;据材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管理不断体系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