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9 13: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五单元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 新课标
工业 革命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解读
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作用
两课联系:
工业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凸显,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时代。
因果关系
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两大阶级对立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基础知识挑战
1、英国首发工业革命的条件?
2、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3、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世界意义?
5、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特点?
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2.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 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 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机器
3.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D
试一试
主题一 两次工业革命
深度探究
1、怎样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国先驱 多国并发
技术改进 科技结合
轻工业主导 重工业主导
工厂时代 垄断时代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怎样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关联和升级)
深度探究
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深度探究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一工
二工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政治: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化被迫起步。
思想:向西方学习。(器物阶段)
思想:向西方学习。(制度--思想阶段)
瓜分中国
资本输出
武力逼迫
商品输出
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基础知识挑战
1、英国首发工业革命的条件?
2、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3、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世界意义?
5、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特点?
深度探究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2、如何理解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3、国际工人运动特点?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1.从空想到科学
2.从理论到实践
3.从理想到现实
4.从一国到多国
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
随堂练习
1.俄国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  )
A.生产力高度发展 B.武装暴动 C.无产阶级联合 D.欧洲一体化
2.《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A
D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
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的呼声响彻英国。在此情况下,经过激烈斗争,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议席分配作了适当调整。取消了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将之分配给新兴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第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第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这次改革使英国的选民由原来的43万扩大到65万,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 ——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变化:1750一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原因: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使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工业革命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影响: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进一步瓦解了贵族政治;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联系: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力,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绘画作品)
(1)据材料一,概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内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特定的规律;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分析:巴黎公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