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初四语文试题 (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
,
…………………………………………………………
密
……………………
封
………………
线
……………………………………………………………………
) 命题人、审核人:初四语文组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题时,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古城,如同一部厚重的史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岁月的沉香。古城,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而且(承载/承担)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济宁城,像一幅自出心裁的画,一部古朴的线装书,记载了城市的变迁。斑驳的青砖黛瓦,遒劲的参天古木,镌刻着历史的悲欢离和。苍健的老城古迹,潺潺的小街流水川流不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风雨。当我们再次(回眸/回首),那些闪烁的千古烟云,依然溢彩流芳,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微湖烟波极目收”【甲】当春花落尽,夏荷初绽之际,微山湖上羞涩的睡莲早早地感受到了夏的气息,悄然盛开,惹人怜爱【乙】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京杭运河迤逦远流,天高云阔【丙】晴空万里,大运河多了一份高远与澄澈。从这份舒适惬意中,感受到济宁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和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载(zǎi) 悲欢离和 B. 遒劲(jìn) 自出心裁
C.镌刻(juàn) 沧桑风雨 D.慰藉(jiè) 溢彩流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承载 回眸 B.承载 回首 C.承担 回眸 D.承担 回首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这份舒适惬意中,让我感受到济宁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看到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
B.从这份舒适惬意中,我看到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感受到济宁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
C.从这份舒适惬意中,我感受到济宁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看到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
D.从这份舒适惬意中,让我看到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感受到济宁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0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②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③,桓公④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⑤。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⑥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节选自《墨子 亲士》)
【注释】①入国:治理国家。②缓:怠慢,耽误。③文公:晋文公。出走:逃亡。
④桓公:齐桓公。⑤遇:遭遇。丑:侮辱。摄:同“慑”,威慑。⑥抑:容忍,忍耐。⑦太上:最好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B.发于声,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
C.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去:离开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人:敌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 而 ”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乙】文第一段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提出国君重视人才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B.【乙】文列举晋文公、齐桓公和勾践作为国君失败后再次成功的事例,论证了逆境之中不怨天尤人,能忍辱负重就能成功的观点。
C.【甲】文先从个人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D.【甲】文的开头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连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读起来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5分)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①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隐居上饶 陌上,应在上饶一带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答案涂选择题处)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11.结合表现手法,赏析下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的妙处。(3分)
12.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学习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5分) (
…………………………………………………………
密
……………………
封
………………
线
……………………………………………………………………
)
出处 诗文 批注
《论语 子路》 ① ,小人骄而不泰。 不同的心态和行为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 ,江入大荒流。 移动视角,视野开阔
白居易《卖炭翁》 夜来城外一尺雪, ③ 。 天气严寒,行路艰难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④ 。 征夫思乡的怆然之情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 , ⑥ 。 高瞻远瞩就不会迷惑
三、综合运用(共8分)
13.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的巨大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培育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学校拟举办“青年与家国”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活动一:“国”之溯源
下图中是汉字“国”的变化历程,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3分)
甲骨文 “国”原作“或”。按照古人的理解,“国家”应该是由“口”(人口)、“一”(疆土)和“戈”(军队)组成,这三个组合起来就是“或”,意为 ① 。
小篆 隶书 ② ③ 行书
(2)活动二:“家”之传承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起点在于家训的传承、家风的延续和家教的养成。请将下列词语重新排列,组成一副“家训”对联。(2分)
诚信和谐 营造 良好 清新 家训 传承 礼仪忠孝 世风
上联: .
下联: .
(3)活动三:青年之榜样
“家国在前,初心不变;矢志不渝,方得始终。” 在你阅读过的名著中有很多人物坚守初心、奋力向前,值得青年学习。请从以下名著中选出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并结合其具体事例进行分析。(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海底两万里》 《红星照耀中国》
(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
,
…………………………………………………………
密
……………………
封
………………
线
……………………………………………………………………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文学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诸神传说”的成真,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雄心与浪漫,跨越星球的背后是航天央企和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心血。
2020年12月,就在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之际,一张旧报纸爆红网络。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报道了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及时间表,同一版面还列举了日本、印度、俄罗斯及美国的探月计划。但令人唏嘘的是,只有中国如期实现了自己立下的“探月Flag”。“只有中国当真了”。回望“嫦娥”奔月之路,这是一条稳扎稳打的跨越之旅。前不久,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于2024年5月3日迎来历史性的发射时刻。此次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对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进行深度探测,并开展地质背景勘察工作,以期发现并采集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为科学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这将是人类首次尝试从月球背面采集并返回样品。
从月球到火星,意味着从38万公里到4亿公里的跨越。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2021年随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也迈入了“探日”时代。2022年8月份,“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创下5个国际首次,包括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a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台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轨验证等。
目前,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探测方面已经实现了“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对太阳系的主要天体种类进行了全覆盖。从月球到火星,再到太阳,中国人跨越星球的步伐迈得更稳更远。
【材料二】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杨利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载人航天发展至今,大家关注已久的神舟十八号飞船在2024年4月25日晚上已经成功发射升空了,3名航天员即将开始为期6个月的太空飞行之旅。神舟十八号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按照计划,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有几个,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完成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在轨轮换、交接工作。这次飞行任务的时间大约为6个月,航天员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试验,还会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货物的进出舱,同时还会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材料三】
2024年5月1日上午8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俄罗斯著名军事评论家瓦西里·卡申就对卫星网的记者表示称,虽然“福建”号的吨位只是和美军已经退役的“小鹰”号大致相当,而且该舰也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和美军10万吨级核动力超级航母还有较大差距,但是“福建”号航母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已经赶上,甚至可以说超越了美国。而且“福建”号航母沿用了我国在055型驱逐舰上应用成功的舰载雷达和电子系统,而且从外观上不难看出,中国海军的电子设备整合程度更高,而“福建”号航母的舰岛也更为简洁,其烟囱尺寸明显小于美国同级别的“小鹰”号航母。这些无疑都是中国航母在技术上优于美国航母的地方。
科技探索永无止境。我国科研人员将继续锐意创新、勇攀高峰,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分)(答案涂选择题处)
A.嫦娥六号发现并采集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为科学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这是人类首次尝试从月球背面采集并返回样品。
B.神舟十八号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按照计划,这次飞行的任务就是完成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在轨轮换、交接工作。
C.俄罗斯著名军事评论家认为“福建”号的吨位虽然只是和美军已经退役的“小鹰”号大致相当,但是“福建”号航母在各项性能上已经赶上,甚至可以说超越了美国。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成就,用事实证明,我国科技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创新,勇往直前。
15.请简述材料一的写作思路。(3分)
16.材料三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老家的柿树
曹文军
①秋风乍起,桂子花开,梧桐叶黄,满目秋光,但最惹眼的当数楼下邻家的柿子树。似有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
②楼下的柿子树从挂上青涩的果子,我便开始关注着它的成长。繁茂的绿叶中,一个个像调皮的孩子躲躲闪闪,偶尔风掠过,才稍稍露出个笑脸。随着夏日渐行渐远,青涩的果子也渐渐长大,从碧青变成了淡黄色,又渐渐变成橘黄色和火红色,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总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唤,这些鸟或大或小,或白或黑,有的静立枝头,有的奔走相告。这段时间,每天清晨,我一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那表面似有一层光晕,红得晃你的眼,一天的好心情便从柿子树开始。
③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柿树。在我少年时代,老家宅前栽有两棵柿树。每天放学回来,我总爱到柿子树下看书写作业,直到天色渐黑,实在看不清书本上的字才移回室内。因为爱读书,语文这门课,我似乎从不用多花费功夫,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名列前茅,作文也是一路凯歌。
④在高中时,教我语文的封老师第一次布置写作文,我就写了一篇与柿子树有关的。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先生《秋夜》那篇文章,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两棵树, 一棵是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作文批改下来后,我悄悄打开看得了多少分?只见一个刺眼的“58分”赫然在目,那是我从上学写作文以来得到的最低分数。 我顿感心跳加快,脸上发烫。 整个一堂语文课,尽管封老师仍讲得抑扬顿挫,但我却恍恍惚惚的。放学后,我拿着作文本,悄悄敲开封老师的办公室门。封老师听我结结巴巴地说明来意后,就当场出了一个题目,让我现场写。我打好提纲,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时天色已晚。我交完作文带着一肚子气回到宿舍,心头上火,拿起一只柿子就咬,全不顾那柿子没有熟透。吃了几口才觉得嗓子舌头隐隐开始不舒服, 一气之下,就将那剩下的柿子扔得老远老远。
⑤乍暖还寒,梧桐更兼细雨,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第二天语文课上,耳边又传来封老师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语调依然平缓:“我在课前说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回去写,有一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个作文选上的,所以给了个不及格的分数并给予了批评,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写了一篇,我仔细阅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道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我一听赶紧低下头,脸上又不自然地发烫,教室里同学已开始议论纷纷,目光到处在搜寻。封老师将我那篇柿子树的作文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我恨不得将头埋到课本里。同桌见我如此模样,胳膊肘捣了我一下:“是不是你呀?”我本就紧张,坐在凳子边沿上,加之他用力过猛,我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我坐在地上,泪水悄悄地滑下来。我知道,流泪绝不是因为突然摔倒的疼痛……
⑥那次误会之后,我经常进出封老师的办公室。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作文经常出现在学校黑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只有在天黑无人时,我才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洋溢着满心的喜悦去上晚自习。毕业后,我总记得封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⑦“你又在看柿子啊!”妻子的话将我从记忆中拉了回来,“是啊,树上只剩下三只柿子啦。”“想吃咱们就回趟老家吧。”妻子安慰道。
⑧还没有到老家,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来,年迈的母亲正翻晒着稻子。我接过翻耙, 一边翻稻一边和母亲唠叨着收成,农家的秋色属于收获的季节。母亲看着那棵柿树,说:“柿子红了,走时带几个回去,家里长的,知道你从小就喜欢吃…… (
…………………………………………………………
密
……………………
封
………………
线
……………………………………………………………………
)”
⑨临走时,我拎着沉沉的一袋柿子上了车。回转头来,母亲仍站在巷子里张望,秋风拂起她额前的白发。背后树上的柿子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
(有删改)
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曹文军的故事拍成“行走故里寻味柿香”微电影,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面小题的相关任务。
17.摄制组想为微电影做前期宣传,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柿树之间的几件事,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情。(4分)
18.文中有两次出现“我”感到“脸上发烫”的细节,演员在处理时采用了相同的表现形式。请你比较分析两次细节的不同之处,以帮助演员更好理解。(4分)
①我顿感心跳加快,脸上发烫。
②我一听赶紧低下头,脸上又不自然地发烫。
19.看完微电影后,剧中的封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封老师形象。(3分)
20.摄制组决定沿用原题《老家的柿树》为微电影名,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柿树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4分)
五、写作(40分)
21.请阅读冰心的两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成功的花 嫩绿的芽儿
冰心 冰心
成功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和青年说: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发展你自己!"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淡白的花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上面的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