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9 15: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徐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B)
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证号 _______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9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 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说到怀人思乡,你不禁想到一句连续的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
(6)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热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你准备在演讲中引用一句连续的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根据语境作答。(9分)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sù( )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A)数千年。好的家训不仅承
zài(A)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代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升华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的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sù   ( ) zài ( )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A:连亘 绵延 B:千丝万缕 半丝半缕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发掘精华  ②剔除糟粕 ③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  ④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
A.1)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问题.4分)
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
3.图1中的文字字体与图2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相同,被称为________(2分)
4.从字形看“夺”(奪)的造字之义:奎”表示鸟展翅欲飞,寸”就是右手,整体表示手里抓着的一只大鸟—下子飞走了。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落,离开”,“夺”的所有词义都由此展开。“泪水夺眶而出”,指________;“光彩夺目”指_____________.(2分)
二 阅读 (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21分)
【甲】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坐宣室," 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减)
【乙】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丙】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居 数  年  怀  骑  堕  马  而  死  无 后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孝文帝说之____________ (3)冯敬之属尽害之_ ______
(3)于是天子后亦疏之______ (4)为赋以吊屈原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8.【乙】诗中“一时谋议略施行”在【甲】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4分)
9.【乙】和【丙】两首诗为王安石与李商隐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请简要赏析。(4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  (10分)
材料—:10月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徐州汉楚王墓群入选,而且是江苏唯一。此为继4月徐州土山二号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徐州汉墓考古再次获得的全国殊荣。
徐州是汉代楚国国都彭城的所在地,迄今在徐州已发现西汉时期8处20座楚王(后)墓,其中的狮子山楚王墓入选“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东汉时期的土山二号墓被专家推测有可能是楚王刘英之墓。如果推测成立,那么徐州已发现的汉楚王墓就达9处,拥有两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百年现代考古果二硕,能够脱颖而出入选“百大”的,皆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国庆黄金周前开启的2021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首次打出“国潮汉风·快哉徐州”的口号.不仅含纳汉文化的诸多元素,更突出了创新活力、欢乐愉悦的美好体验,加入了很多动感时尚、游乐休闲的板块,让游人从中感受徐州的活力和生活的美好。
出席汉文化旅游节的子活动-2021徐州摄影展暨第三届淮海经济区摄影展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说:“三年前我来过徐州,对徐州有着很好的印象。汉文化是徐州的城市品牌,摄影对地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手段,摄影师们有责任回到历史,回到常识,把这么好的一片土地、美丽的徐州让更多的人知道。”
材料三:云龙山第二条隧道——和平路隧道工程计划11月中旬开工,工期一年。工程改造范围从中山南路交叉东至云东路交叉口西,总长约480米,其中新建隧道结构长162米,含云龙山与徐州博物馆上盖广场一座。
市城管局市政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修订),我市划形成“一带、一圈  五组团”旅游空间格局,其中“五组团”包括以云龙山水为核心的云龙山水文化旅游组团和以状元府、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的老城记忆文化旅游组团。两处旅游组团因和平路的切断,造成文旅连续性被破坏,难以高效发挥集聚效应。
“为促进云龙山水文化组团和老城记忆文化组团历史文化景观融合,我市决定对和平路云龙山风景区--徐州博物馆段进行融合改造,通过改造将山水风景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从而对旅游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带动作用。”该负责人表示,和平路隧道工程建设是推动我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我市“—区、两板块、三带”的旅游总体格局实现的需要,也是满足我市城区交通需求、完善道路使用功能的需要。
材料四: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世界文化遗产50余处,但是自古列为九州之一的徐州、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却还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甚至连报送待批的“预备名单”也未列入,这与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极不相称。
10.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前三则材料辰达的中心。(3分)
11.综合上面四则材料,谈一谈徐州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哪些优势或不足。(4)
12.如果你负责徐州申遗工作,请谈谈你的工作思路(写出三条即可)。(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分)
走过村庄
胡启涌
①风把我与一地的落叶吹向村庄、步履窸窣,叶子窸窣。  
②河流紧贴着村庄,娴静的河水湛蓝如练。风拂过时,河中清波粼粼,两岸也随着波纹荡漾开去。几棵有些年数的柳树.痴守着河岸,风急柳乱,河风任意侍弄着柳树的长发,河面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
③这个隐在山间的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一片宁静了,人们离开了这里,集体迁到了远处更为便利的小镇。我无数次走过这里,书写过这里的草木人间,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整条河流已交给了几只黑水雉,黑水雉是一种文静的水鸟,如一串草甸子浮在水面,时而将藏在翅膀下的头抬起,看一下四周后又把头埋下。它熟悉这条河流,只需要抬头一瞥,就会读懂河流的每一个细节。
④整个村庄都是青瓦木房,石墙护院、推开虚掩的木门,屋里的烟火已远去,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朝的记忆,时时处千破壳发芽状态°手印就会真实地印上去.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
⑤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房顶上,道道瓦沟和排瓦垄上的湿湿印迹告诉我,一场小雨刚刚来过。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呜。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⑥瓦檐下的木房已无人居住、一码一码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经奔忙在田土间的铁铧光亮不再,在岁月的销蚀中斑驳暗沉。挂在木梁上的一把锄头、紧紧贴着墙壁、与脱了齿的犁耙、断了柄的钉耙,在时光中保持着一致的静谧。一个完整的背篼搁在屋角,还配有一对精致的棕丝背带、里面装着一些苞谷壳,算是对屋里残缺旧物的一个补充。门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苍苍。在曾经的时光里、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饭, 每一次浆洗,都从这口水缸开始演绎。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猪槽,没入瓦砾中的石磨盘,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草芽陆续冒出地面,几阵春雨后,疯长的绿意就会再次把它们覆盖,会将这些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放在村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
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墙,像村庄的一道浓眉,由脸盆大小的砾石摆砌而成,大约是村民们从村外河里拾来,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迹,也有村民的体温。石缝中生长着坠盆莲和金边吊兰,缀有水珠,透明喜人。满墙缠绕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书法作品中的几道焦墨,恣意地交织在墙上。几个南瓜无人摘回,如几滴硕大的墨点滴落在墙头。南瓜上有几个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瓤早被松鼠和鸟儿啄去,只剩下一个个空壳,写意地悬挂在墙头。一群麻雀在墙头翻飞,蹦上跳下,叽喳不休。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麻雀“噗”的一声飞向瓦房。瓦房是鸟儿最安全的家,麻雀总能在檐下的檩条间找到舒惬住处。它们与燕子为邻,同在屋檐下,燕子的旧日泥巢还空着,一个挨一个的“挂”在檐下。等到草绿花开的日子,燕子归来,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杏花春雨。
⑧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满铺的路,顺着山势随弯就弯地穿过村庄。其实村庄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人们离开后也很少回来了,把带不走的瓦房和过去留在了这里,交给了四季的风雨管理。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
⑨还好,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我与瓦房、石板,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依依偎在河流的臂弯里,用最暖心语言慰藉彼此,想起沈从文那一句:我就这样—边看水一边想你。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日)
13.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描写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14.第④段中“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一句中的“温暖”在下文具体表现在哪里 请简要概括。(3分)
15.比较下面的两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4分)
(1) A.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
B.现在,河边没了挑水、洗衣和放牛的人。
(2)A.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
B.抬手触摸旧物件,又润又凉,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
16.探究文末段中“还好”一词所表达的情感态度。(3分)
17.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乡村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同类题材的文章多表现乡村的破败和不堪,而本文除了“冷色调”的描写之外,还给予了许多“暖色调”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班级组织“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读点评,辨名著
18.请把相对应的作品名称填在横线上。(4分)
名家点评 作品名称
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王瑶) A
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张洁)  一 B
他的积极方面包括对科学的可能性的痴迷追求、对活生生的地理学的一往情深、对自由的始终不渝的向往和对受压迫者的无限同情、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现实的洞察,以及对一个好故事的孜孜以求。(奥尔迪斯) C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罗斯丹) D
活动二:选名著,做书签
19.三年的初中生活,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相信你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记忆犹新。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制成书签,送给学弟学妹们。(2分)
备选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简·爱》
活动三:探历程,辩成长
20.班级准备举办“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辩论赛,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辩手,请从上题给出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人物的成长历程,陈述你方观点。(2分)
我方认为:______
三  写作 (63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用“志气、骨气、底气”三个词语寄语当代青年人弘扬爱因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用辛勤的汗水、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做新时代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请你以“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9分,每空1分,错字该空不得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2)蓬山此去无多路(病树前头万木春(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君问归期未有期,翌山夜雨涨火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鳐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⑥)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黄沙百吭穴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19分)(1)(2分)溯  载  (2)(2分)绵延  半丝半缕  (3)(2分)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深化互升华。(4)(3分)D
3.(2分)A  甲骨文
4.(2分)泪水离开眼眶  目光被光彩吸引,离开原来所视之物,即目光转移
二、阅读  (55分)
(—)(21分)
5.(3分)居数年  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6.(4分)(1)“说”通“悦”,高兴  2)类 ③疏远  写,作
7.(6分)
(1)吴廷尉做河南郡守的时候,听说贾谊很有才学,就把他招到官府中担任职务,对他非常宠爱。
(2贾谊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8.(4分)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9.(4分)从两首诗创作的着眼点来看,王诗因大事而忽小节,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咯,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1分)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1分)
就诗歌艺术而言,两首诗的创作笔法各异。王诗是纯议论,褒贬分明,对比强烈。王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去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1分)李商隐的《贾生》叙议结合,讽文帝悼贾生,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1分)
(二)(10分)
10.(3分)徐州考古再次获得的全国殊荣“国潮汉风·快哉徐州”汉文化旅游节让游客感受徐州的活力和生活的美好;和平路隧道程将促进云龙山水文化旅游组团和老城记忆文化旅游组团文化景观的融合。
11.(4分)徐州汉楚王墓群遗址考古硕果丰富;弘扬徐州汉文化,形式丰富,融入现代化元素;徐州城市建设考虑文化景观的融合;徐州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待整合提高。(4分,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
12.(3分)
(1)花大力气投入巨额资金,整治汉墓群周围环境;制定各项关于保护汉墓的专项法规、规划,划定8处20座汉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从立法上对汉墓周围环境控制起 来,保证只拆不建,逐步达到恢复汉墓原始风貌的目的;
(2)加大深入对汉墓和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推动学术研究的新进展;
(3)将全市汉文化资源重新整合,打破条块限制,改变隶属关系,理顺汉墓管理体制,组建汉文化遗产管理局,提高管理机构级别,提升管理专业水平;
(4)加大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力度,针对汉墓管理人员文博知识欠缺的现状,开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引进一批学有专长的高层次人才;
(5)加大宣传力度,全面阐释徐州汉墓的历史文化价值,使整个社会对汉墓遗产有明确认识,从而充分调动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汉墓的积极性。(3分)
(三)(16分)
13.(2分)拟人,赋予了河水和柳树女子般娴静、痴情的性格,守护着村庄。为下文描写村庄,表达对村庄依恋之情做铺垫。
14.(3分)把青瓦比作大号钢琴。把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说成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写出村庄的生机。写春天草芽会将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 放仕苻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给人以温暖。写麻雀总能与燕子为邻,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杏花春雨。写出了希望。
15.(4分)(1)A句使用整句的形式,形成排比,读起来有节奏,有气势,强调了村庄的宁静和聊无生机,表达物是人非的失落之情。(2)A句使用了叠词的形式,用词的反复重叠意在 强化内心极其复杂的感觉,引发情绪的变化。
16.(3分)“还好”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变化,这里指“我”情感态度的转换。之前,面对村庄的沧桑、荒凉和宁静,“我”的情绪中孤独失落的成分还是占了上风;之后,村庄的河流、瓦房、石板,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慰藉彼此。让我感到了温暖。
17.(4分)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面对一些乡村的消失,作者的情感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乡村是他精神的寄托,面对村庄的沧桑、荒凉和宁静,他的精神世界是失落的,孤独的;对往日的乡村生活是怀念的,留恋的;所以他的笔下有了许多“冷色调”的描写。但是他对村庄的眼前和未来,又是充满了期待与希望的,因此又有了许多“暖色调”的描写。
(四)(分)
18.(4分)A.《朝花夕拾》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海底两万里>D.《昆虫记》
19.(2分)人物和情节1分,主题1分。
答案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彰显反抗精神。
20.(2分)我选择反方,我方认为“逆境不利于成长”。(1分)你看祥子,本来老实、健壮、实在肯吃苦。但经过了三起三落,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没,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最后沦落为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这难道不是逆境不利于成长最好的例子吗 (1分)
或:我选择正方,我方认为“逆境利于成长”。(1分)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十八岁时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但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跑到北平城里做了人力车夫。正因为生活环境的艰辛,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咬紧牙关苦干了整整三年,凭着自己的一身气力赚钱,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尽管最终沦落为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但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为逆境,只因当时他所处的多灾多难的社会才使他最终走上末路。他在逆境中缕缕燃起希望、所以我方认为逆境还是有利于成长的。(1分)(亮明观点1分,结合人物且理由充分1分)
三、写作(63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