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同步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同步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9 15: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知者不惑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庶人:指一般人。
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D.犹其有四体也 四体:四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D.欲治其国者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④先正其心
⑤先诚其意 ⑥见贤思齐焉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④⑤⑥/②/③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为“十三经”之一。
B.《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C.《大学》后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推崇,明代朱熹又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最终《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D.《大学之道》是儒家进行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
(3)《大学之道》中“          ,          ”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4)《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是“          ,          ”。
(5)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学之道》中的“          ,          ”两句阐述了“治国”与“齐家”的关系。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材料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②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③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②当:恰当。③折阅:低价销售,亏损。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F无进G得乎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即解释《春秋》的著作。
B.跬步,即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累土”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的“累土”意思有所不同。
D.“跛鳖致之”中的“致”与“致知在格物”中的“致”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具有一致性。
B.荀子将君子和小人对待善恶正邪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两类人处事待人的不同态度,最终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C.荀子将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的态度与良农面对水旱、良贾面对亏损的态度进行类比,指出士君子要正道直行、笃行不怠。
D.《礼记》阐述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间的关系时,运用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3.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D 解析 A项中“内”同“纳”,结交;B项中“知”同“智”;C项中“然”同“燃”,燃烧。
2.B 解析 B项,应为“平民百姓”。
3.C 解析 C项,都是介词,把。A项,助词,的/代词,它。B项,介词,在/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
4.C 解析 ①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②⑥形容词作名词,完善的境界/贤能的人。③④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齐,使……整齐有序/正,使……端正/诚,使……真诚。
5.C 解析 A项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
6.C 解析 C项中“明代朱熹”错误,朱熹为宋代人。
7.(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4)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5)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8.(1)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
(3)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
9. 解析答案 BEG 
解析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为两个并列句式,结构相似,应各自成句,故B处和E处断开;“虽欲无进”语意完整,“无进”作“欲”的宾语,故G处断开。
10.D 解析 D项中“意思相同”错误。前者意思是到达、达到,后者意思是获得。
11.C 解析 C项中“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错误,“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中,“贫”指的是生活贫困,“穷”指的是处境困顿,不能仅仅理解成“贫穷的生活”。
12.(1)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
(2)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13.①材料一侧重点是修身的重要性和做法,指出修身要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要从小事做起;②材料二侧重点是修身的意义,指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是齐家治国的前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因而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 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没有贤能却想让人家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视他为贼人。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生活贫穷、处境困顿而怠慢道义。
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能到达。所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 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的成就超出常人不会很远。
材料二 译文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