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八上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课件(3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八上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课件(3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2 23:16:00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二、南京大屠杀。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日本政客近年来不断参拜靖国神社,还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也是热点问题,以史为鉴,注重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教育,进行生活化教育。
二、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南京大屠杀等知识。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的实际,增强民族自尊心。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材料,增强课堂的火药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精神。实施六步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知识的学习,认清日本否认侵略的真实嘴脸。通过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并认识到只有国家的强大才会由人民的富足与安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
展示: “日本侵华老兵卢沟桥上下跪忏悔”图片
教师: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卢沟桥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卢沟桥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1.事变前的形势
展示: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图》

图一 七七事变前北平外围形势 图二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设计意图:分析介绍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同学们,请看上面两幅图,图一是“七七事变前北平外围形势”的情况,图二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示意图”。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北平外围的形势是:北平的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领;北平的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统治区;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线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荷枪实弹,在卢沟桥以北1公里的龙王庙一带,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请学生看图二),蓄意挑衅。23时左右,忽有枪声数响发于宛平城东(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城内守军即严密注意。24时,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向北平市政府提出交涉,诡称日军在“演习”中,仿佛听到宛平城内发出枪声,在纷乱中失落日兵一名,日军今夜要进城搜查。当双方代表正在宛平城内会谈之际,日军向城内开枪开炮。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110旅旅长何基沣、129团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广大官兵英勇杀敌,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
学生:学生看书,说一说卢沟桥事变是怎么一回事。
思考:讲叙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 按照历史事件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双方、结果、作用)。这一目需要教师强调: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它绝不是某些日本人所说的什么“偶发事件”。
2.血染卢沟桥
播放:“卢沟桥事变”片断
思考:要求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是让学生仔细观看,谈谈对这事件的看法。(让学生阅读本目,找出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概括总结出:第二十九军作战英勇,表现了视死如归(佟麟阁、赵登禹两位抗日爱国将领为抗战献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
展示:

佟麟阁 赵登禹
教师:今天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就是为了纪念这两位烈士。
(设计意图:情感教育:在战斗中牺牲的爱国官兵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纪念。 )
教师:虽然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但不久日军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将怎么办?(让学生议一议。)
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设计意图:让学生朗读通电,找出内容中的关键词:“国共合作”,自然过渡到下一目)
二、捍卫尊严筑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师:请根据出示资料说说材料中国共双方的共同点?在此之后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展示:出示《八路军、新四军臂章》图

教师:请比较70页和74页文献资料,思考回答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比,它们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学生一: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学生二: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学生三: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教师:面对中国军民的奋起抗战,日本侵略者报以血腥屠杀,企图打垮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扼要地回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经过。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人民就奋起抗战,但还没有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主要是国共两党还没有再度合作、共同御敌。而“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表示准备抗战;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称八路军、新四军,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至此,在民族危急、千钧一发的时刻,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这是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保证。从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都积极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抗战洪流中,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教师: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立即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日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面对日军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从1937年8月至1938年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几次大规模会战,其中淞沪会战规模最大,战斗也最为激烈。
中国人民为什么“不作亡国奴”?下面我们来看看侵华日军的暴行。
教师:日本侵略者一踏上中国国土,就疯狂屠杀中国人民。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又制造“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侵占上海后,分兵三路接着进犯南京,12月攻陷南京城。日军进城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人间惨剧。
三、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片“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图片。
教师:书上的插图就是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证。
学生:观看录像,记住南京大屠杀时间、地点、被屠杀对象及人数。
教师: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教师:请根据刚才观看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P76-77中图片,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南京大屠杀手段是极其残忍的,表现在哪里?请用史实说明?
展示:图片《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将赤手空拳的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遭日军惨杀的男女尸体遍布南京的沟壑田野》。

学生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到的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的砍杀百人的比赛。
学生二: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血腥大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甚至是违反国际公法,在“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
学生三: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 学生四: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
教师: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有没有深刻反省这段历史,有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道歉?
学生:没有。
教师:表现在哪里?
师生共同回答:日本政府一直企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竟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去年一部分日本右翼分子还登上我国的钓鱼岛插上了日本国旗。说明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死。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早在汉朝,两国就开始友好往来,尤其是唐朝,日本人先后13次派遣唐使访问中国,向唐朝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技术,促进日本的进步。所以两国本应和平共处,而不是战争。为了和平,为了不让南京大屠杀的悲剧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需要警钟长鸣!请同学们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奋发图强,振兴国家。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成都
答案:C
3.日军进攻北平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是
A.佟麟阁 B.赵登禹 C.张自忠 D.申仲明
答案:A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一、卢沟桥上的怒吼— “七七”事变
二、捍卫尊严筑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三、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课件38张PPT。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枣庄市第十九中学 李玲卢沟桥上的怒吼——七七事变1894年1900年1931年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同时也是离中国最远的。1937年地理心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一、卢沟桥上的怒吼—“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卢沟桥宛平永


丰台平 汉 铁 路日军重兵占据日本的控制区日本控制的伪蒙军北平宋哲元二十九军驻防1.日本为什么能够在卢沟桥发动事变?2.日本为什么选择在卢沟桥发动事变?当年的报刊曾有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二十九军驻防地日军重兵占据日本控制的伪蒙军日本的控制区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
7月7日卢沟桥日本找借口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进攻北平、天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在卢沟桥事变中“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抗日英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
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捍卫尊严筑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共第二次合作)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西安事变后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想一想
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
卢沟桥事变——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西北工农红军八路军总 指 挥:朱 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新四军军 长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三、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日本鬼子的暴行鬼子杀人取乐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我无能为力,我对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
——美联社记者麦克丹尼尔 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机枪声响个不停。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 日军占领南京两天后……大规模地抢劫,屠杀平民,将中国人赶出家园,集体屠杀战俘与身体强壮的男子,把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德丁 人 间 地 狱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300000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谷寿夫,“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1947年4月26日,南京军事法庭将战犯谷寿夫绑赴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松井石根绞刑。在十二分三十秒后松井石根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1894年1900年1931年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同时也是离中国最远的。1937年地理心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2014年 安倍穿军装,登坦克,在“主权恢复日” 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坐在编号为“731” 自卫队飞机上的安倍进行“数字挑衅”。 2013年10月27日,安倍在日本自卫队年度阅兵仪式上喊话称,自卫队“一定要展现国家的意志,绝不容许改变(钓鱼岛)现状”。还表示日本要去充当“反华舵手”。 2000年1月23日,日本右翼组织在日本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行“彻底检证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反动集会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后在东京审判中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中日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许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据以力争
自强不息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杀牢记历史,肩负责任,开创未来1、“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首悲壮的抗日歌曲有关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是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材料二 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应当确认革命军当前责任,第一个乃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
——1933年蒋介石对各级剿共军官的讲话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蒋介石在不同时期所发的电文和 演说,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政策? 2、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坚决抵抗日本侵略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共两党、两个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日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