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 同步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长征胜利万岁》 同步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9 18: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长征胜利万岁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 ① ,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 ② 的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打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主动仗。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长征中,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同人民 ③ 、血脉相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1.请在文中的横线处依次填上正确的成语。
①          ②        
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了浸润和充盈着情与爱的军民鱼水情,十送红军,又怎么舍得送完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对这些望眼欲穿的亲人们来说,十万红军是由亲人组成的队伍,革命的目的就是为饥寒交迫的穷苦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就是胜利之后回家过日子。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平平凡凡之中,表现着参加革命的初心,诠释着中国革命的真谛。长征的伟大正在这里,长征的温柔也正在这里。“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紧紧拉住亲人手,革命胜利早还乡”,每个字每个音,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咐,( ① ),都跳动着革命胜利回家的渴望。一曲曲缠缠绵绵唱不完的红歌小调,诉说着一段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是的,红军,就是一支在硝烟弥漫中带着情与爱跋涉前行的队伍,而漫漫长征路,就是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对于家园和国家的大爱之道。
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 ② )。作为文学工作者,需要重拾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目光坚定,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相送,跟红军话别,有说不完的情深意长,热泪沾湿了衣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B.周广才宁可冒着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最后半截皮带作为纪念。
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何处落脚,他们只知道随着大部队走。
B.当代青年只要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就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的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C.“敌人围追堵截……草地沼泽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
8.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河南发生洪灾后,郑州优秀党员彭峰抗洪中连续工作3天2夜,在跳入塌方处、关闭供水阀门时,因体力不支而牺牲。
B.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的数据时,在社交软件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C.我们要讲好长征故事,把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D.有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等诱人条件,他都予以拒绝。
9.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简要分析。
10.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
2 长征胜利万岁
1.①绝无仅有 ②一往无前 ③风雨同舟
2.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一曲“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凯歌。
解析 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树立”和“一曲精神凯歌”搭配不当,可将“树立”改为“谱写”;“‘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语序不当,可改为“一曲‘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
3.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比作“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即这些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表达生动形象。
4.①原文句式较为整齐,读来有节奏感,与上文语言风格协调一致。②原文的“长”与前文的“响”“乡”押韵,充满诗意,情感表达更饱满。
5.①都饱含着对故乡和土地的眷恋 ②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6.C 解析 “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文无据,材料一原文是“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
7.D 解析 A项,“他们只知道随着大部队走”说法有误,材料一原文是说“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B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化。C项,“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错误,这组排比只是陈述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体现不出雄浑的气势和铿锵的语调,也显示不出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8.D 解析 选项内容强调的是不受利诱,与材料一的长征精神不符合。
9.①材料一采用了议论的方式,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奋斗力量的意义。②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交代红军打败敌军的战斗过程,借此歌颂了红军充满智慧、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
10.①体裁的限制。本文是纪实性回忆录,是对长征的一般性介绍,不是小说,不需要太多的细节描写。②叙述视角的限制。杨成武是叙述者,是战斗的指挥员,不可能看到过多细节。③表达目的的限制。本文旨在歌颂长征,过多的细节描写容易喧宾夺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