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同步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同步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9 18:4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就此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中国网:总理对2022年经济工作的评价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您怎么看待这句评价呢
徐洪才: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精准地概括了过去这三年我们经历的这些挑战、克服的困难。从过去三年疫情的实际情况看,咱们的供应链遭受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外部环境也进一步恶化。供应链的中断导致正常的物流体系、生产经营流通活动的循环中断,对于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咱们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大国现在问题在哪儿呢 首先是我们原材料依赖进口的比较多,还有产品的出口也比较多,这种对外的依赖性比较强,那么外部事件的变动,首先在成本上对我们有推升作用。再一个,正常的原材料采购、中间品及各种(商品)供货不及时,导致整个生产经营秩序紊乱,尤其是对我们中下游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影响最大。所以过去几年,所谓稳呀、保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经营主体——1.6亿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中国网:

徐洪才:这个韧性,我觉得首先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咱们制造业产业链非常完整,配套能力非常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过去三年咱们外贸出口非常好。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地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急这个疫情防控之所需,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另外的话,就是一个大的背景,中美之间有这种脱钩的趋势。经贸合作是压舱石,这个压舱石的地位美国是想动摇的。但是呢,我们保持了相当强的韧性。比如说以前,美国是我们最大的经贸伙伴,那么现在的话,是东盟排在第一了,欧盟第二了,美国第三了。去年仅东盟这一家的话,对我们中国形成的外贸规模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个规模是很大的。
中国网:那您分析的话,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主要会是在哪些区域呢
徐洪才:过去这种商品的交易、买卖关系好像我们中国是“卖卖卖”,人家是“买买买”,是一种简单的关系。那么跨国公司这种全球布局更多的是要本土化。所以过去多年,我们在“一带一路”一些地区也已经做了一些产业布局,一些开放园区、合作园区发展势头也非常好。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此成本反而更低,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咱们中国的一些技术,还有资金、经营管理,也出去了。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来。
那么进出之间的循环畅通,是我们未来追求的一个重点工作。我们的外贸竞争的格局、经贸合作的格局就是既有投资合作,也有买卖的、商品关系的合作。
中国网:尽管外部的环境非常复杂,但是我们一系列的举措,还是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充满信心。
徐洪才:那是一定的。所以从近期的跨国公司的表现来看,他们依然对中国抱有信心。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咱们释放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号,积极地推进多边主义,还有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实际上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噪音,我觉得总体来看,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还是很多的,一切都事在人为。
中国网:总理还对过去五年经济社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总结,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内容
徐洪才:总结得非常好,非常到位,将近十项成绩,我们做的工作方方面面,我觉得都是不容易的,历历在目。
我觉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民生这块,因为疫情的流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的民生保障非常给力,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另外的话,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供给保障是有力的。民生保障这块,我们是加大了投入的,特别是疫情暴露出来我们在医疗卫生这些领域的短板,我们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未来还要进一步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我觉得这个是可圈可点的。
第二个呢,我觉得就是过去多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尤其是加大研发的投入,推动基础研发的进步,还有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等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同时,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政府的引领,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所谓产学研之间联动合作,推动成果的转化这一块,我觉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仅对这些创新企业有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资金的支持,特别是资本市场这一块,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专门的板块也建立了,就在我们北京证券交易所。所以整个的政策体系,围绕创新,我们是打了一个组合拳的,成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摘编自《专家看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保障
和科技创新是两大亮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教材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专访,后者为消息。
B.通读整篇材料,中国网的提问按一定逻辑展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徐洪才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来设计的。
C.第四组对话中,中国网用陈述句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没有采用疑问句,但也达到了很好的提问效果。
D.徐洪才在回答问题时虽也使用了不少专业术语,但其回答中也多有口语,语言平实,所讲解的内容通俗易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挑战,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但我国还是稳住了经济大盘。
B.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美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由我国最大的经贸伙伴转变为我国第三大经贸伙伴。
C.我国对外贸易已从简单的出口销售转变为在贸易国就地生产,就地消费,这种转变有利于贸易双方经济发展。
D.过去五年,我国在民生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不仅力保物价水平相对稳定,还加大了医疗卫生短板方面的投入。
3.下列对文中横线处中国网问题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刚才还有一句“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您没有回答,您认为这个“韧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B.刚才您也谈到了过去三年我国的供应链受到了很大冲击,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外贸出口情况怎么样呢
C.刚才评价中也有一句话是“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您认为这个“韧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D.那么您觉得过去三年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是怎样的 可以具体展开和我们谈一下吗
4.从专家解读中看,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是在围绕“稳”字做文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稳住经济大盘的。
5.如果你作为观众在场旁听这次访谈,访谈后中国网请在场观众向徐洪才提问,作为青年学子,你会怎么提问呢 请拟写两个问题。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B 解析 B项中“后一个问题是根据徐洪才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来设计的”错误,结合原文“尽管外部的环境非常复杂,但是我们一系列的举措,还是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充满信心”“那是一定的。所以从近期的跨国公司的表现来看,他们依然对中国抱有信心……机遇还是很多的,一切都事在人为”“总理还对过去五年经济社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总结,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内容”可知,第四组对话中中国网的提问是结合第一、二、三组对话的回答设计的,而第五组对话中的提问和前面的回答没有关联。
2.C 解析 C项中“我国对外贸易已从简单的出口销售转变为在贸易国就地生产、就地消费”错误,结合原文“我们在‘一带一路’一些地区也已经做了一些产业布局,一些开放园区、合作园区发展势头也非常好。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此成本反而更低”可知,这只是在一些地区的尝试,并不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买卖关系发生了转变。
3.C 解析 结合原文“这个韧性,我觉得首先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过去三年咱们外贸出口非常好”“另外的话,就是一个大的背景,中美之间有这种脱钩的趋势……我们保持了相当强的韧性”可知,提问应和“韧性”有关。再结合第一组对话中中国网提到的“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以及第一组对话中徐洪才并未对其进行解读说明来看,中国网应该是追问了我国经济的坚强韧性表现在哪里。需要注意的是此组对话中的问题是补问,语言上需注意不能让回答者感到尴尬。
4.①受疫情影响,2022年我国供应链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破坏。②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意图动摇我国的经贸合作,影响了我国的经贸格局。
5.示例一: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外依赖较强,我们该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呢
示例二: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我们该怎么减少外部环境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示例三:我国目前面临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那么如何通过创新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