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2 23: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分裂割据,最终在隋文帝杨坚的努力下,再次实现了统一。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为了加强南北交流,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标准
知道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知道隋朝的统一,通过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史料,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讨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国家统一、安定、团结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珍惜国家安定的环境,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隋朝的统一、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难点: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打油诗一首
大隋朝
作者自编
外老杨坚不得了,废了外甥建隋朝。
打倒土豪陈叔宝,一统天下乐逍遥。
励精图治真不孬,社会经济节节高。
杨广一挖大运河,一切全都付云霄。
教师:读一读打油诗,我们已经对大隋朝有了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的认识,那么,作为我国古代一统天下发展巩固封建统治、只可惜短命的王朝,隋朝做了哪些善举,又做了哪些恶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通俗的打油诗,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听故事,体会南北归一
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更替表
教师: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上述朝代更替表,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后,终于实现了南北的归一,建立了隋朝。刚才的打油诗中,已经简单的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再根据教材,把这个故事清晰的分享给大家?
学生:找到相关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提示湖南卫视播放的《隋唐英雄》等。)
教师:是谁建立了隋朝?都城设在哪?什么时候灭掉陈实现统一的?
学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都城在长安。 589年,灭掉陈国统一全国。
教师:通过同学们分享的故事发现,杨坚建立隋朝貌似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们思考一下这真的能那么简单吗?如果不能,那杨坚到底为什么能建立隋朝?
展示: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材料二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敢于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力推进改革,采取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刘 冰《中国期刊》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翻译:江南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收成好了,很多人就能吃饱。)
——《宋书》
教师:通过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下面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由此可见隋朝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分享故事,既增长了享受了乐趣,又增长了知识,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沟通学生的感情。)
二、读史料,感受开皇之治
展示: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隋书》
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采取许多开创性的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他在位20多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百度百科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上面的史料,说一说你隋文帝把国家治理的怎么样?
学生: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教师:参考教材请同学们想一想,他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设计意图: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三、看图片,寻找千里通波
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上面的图,把下面空格的地方补充完整。
板书:
学生: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展示:
隋炀帝下扬州
教师:相传隋炀帝听说扬州有一种叫做琼花的绮丽花朵,于是命人开通大运河去看琼花。事实是这样吗?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生: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请从经济方面、人力方面、自然方面考虑。)
学生1: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社会经济繁荣,使隋朝的经济实力大增,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学生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能够征发几百万人开凿运河。
学生3: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并把基本知识溶解其中)
四、小辩论,评说功过是非
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 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为苏伊士运河的 20 倍,巴拿马运河的 38 倍。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四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五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教师:对于大运河的开通,一直以来莫 ( http: / / www.21cnjy.com )衷一是,众说纷纭。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辩论,要求同学们分成三组,一组说一说大运河的过,二组说一说大运河的功,三组总结上面两组的陈词,给出一个正确的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一组代表:开凿大运河,许多河工不分黑白的干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会受到监督官员的毒打,十分之四五的河工,因饥饿劳累而死。开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
二组代表:运河开通以后,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稻米、丝绸源源不断北运,供给北方。隋朝在河南的许多粮仓,储藏了南方运来的大量粮食。运河的开通当然是件好事。
师生探讨:我们不应该只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大运河的过和功,而应该全面的看待,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但也应该看到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大运河的功过是非,形成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展示:
我们知道大运河至今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河沿线经济发展迅速。我们枣庄境内也有一段,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台儿庄古运河。
教师:如今运河文化已经在我们枣庄蓬勃发展,你能为我们的运河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吗?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运河文化的建言献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隋文帝怎样建立的隋朝?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繁盛一时的隋朝
时间 都城 人物 举措 效果 目的 基本情况 评价
八、教学反思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节课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了整合分为四部分:听故事,体会南北归一;读史料,感受开皇之治;看图片,寻找千里通波;小辩论,评说功过是非。本课的设计,从情境创设的打油诗,到教学的具体环节,都是作者个人的设计,没有抄袭。笔者的设计活动多样,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新的活动,可以听故事,可以看史料,可以读图片,可以分组讨论,总之是希望这个课堂不重样,让学生有新鲜感。虽然可能并不是特别的完善,但是体现了作者追求独立创造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优秀教案所应该提倡的。
隋朝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