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第八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八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世界三大宗教古老的文字 刻木结绳记事图一:象形文字 图二:楔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 字母演进示意图 象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字母文字
楔形文字↗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自主学习,展示成果
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____佛教教义1.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_ _____。
(3)创立人: ,被称为释迦牟尼。
(4)教义:宣扬“_ __”, 反对_ _ _的特权地位;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_ _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婆罗门忍耐服从佛教的传播途径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2.基督教:
(1)背景: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遭受苦难,渴望“_ __”到来。
(2)时间:_ _。
(3)创立人:_______。
(4)教义:耶稣是“救世主”,耶稣叫人_________,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5)节日:每年12月25日“_______”。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_________。公元元年圣诞节忍受苦难耶稣1世纪救世主3.伊斯兰教
(1)背景: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2)时间:_______。
(3)创立人:_ _。
(4)教义号召大家信仰惟一的神 ____ 。
(5)经典:《_______》。
(6)传播:传到 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 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7世纪穆罕默德“真主”安拉古兰经亚洲宗教节日 摆脱原始蒙昧之后的人类,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又反映出科技文化进步的普遍趋势。无论是“无声的语言”,还是“虔诚的信仰”,他们都是古代人民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谱写了极其辉煌灿烂的篇章。不管是对本国的文明,还是对异己的文明,我们都应抱着理解、欣赏、包容、借鉴的心态,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阅读“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一目内容,结合下列图片:六、课堂检测(1)说出三幅图片中的文字名称及形成时间
图一: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图二: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图三:甲骨文,中国商朝。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楔形文字后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2)这些文字对后来的文字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
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1)你知道材料一中三幅图片的名称吗?它们分别与哪一种宗教有关?图一是释迦牟尼塑像,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人;图二是耶稣受难图,耶稣是基督教的创立人;图三是清真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2)你能说出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吗?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佛教的“浴佛节”“成道节”“涅槃节”。3.网上查阅:我们常用的与 佛教有关的成语还有那些?课题: 能提供录像课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所述内容为古代的文字和宗教,文字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宗教的产生又深刻影响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时又影响了近代乃至当今。
二、课程标准: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三、教学目标:
了解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等古代文字;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的有关插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感知古代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表格归纳、查寻资料,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文字的产生,宗教的产生与传播等问题进行探究。
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在我国受法律保护,从而正确地对待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
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图片
刻木结绳记事
教师:人类在文字出现以前,主要靠刻木、结绳记事。这也就是说,文字的出现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语言表达、交流的需要。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当属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字成为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着人类的进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哪些?它们出现在哪里?古代思想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璀璨夺目的世界古代思想文化——文字和宗教。
板书: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文明的脚印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展示:图片
图一:象形文字
图二:楔形文字
教师:图一所示的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之所以叫象形文字,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示事物。大家能不能认出象形文字中有哪些图形?
学生:人、鸟、山、水、马、牛、羊、大象、鱼……
归纳:我们虽然不能准确说出它是什么字,但我们能看懂它所刻画的图形。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图二所示的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时间上几乎与埃及象形文字同一时期出现。为何称它为楔形文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字的形状象木楔子一样……由一头粗一头细的直线构成……
点拨: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泥版作为“纸”, 用削成三角形状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棍当“笔”,在泥板上勾勒出各种符号。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象木楔,所以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或“箭头字”。书写好的泥版,用火烤干,质地十分坚硬,不受虫蛀,不会腐烂,可以保存数千年。已经出土的数百万块泥版文书,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西亚许多地方,巴比伦、波斯对它略加修改,成为西亚通用的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说到文字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说一说对文字影响有重大贡献的腓尼基人
展示:图片
腓尼基字母 字母演进示意图
象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字母文字
楔形文字↗
教师: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他们曾经建立过一个高度文明的古代国家。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腓尼基城邦的繁荣时期。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我们今天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是腓尼基人创造的22个字母。他们借用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经过长期发展与演变,简化为书写便利的22个字母。后传入希腊、意大利、西欧,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拉丁字母)奠定了基础(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古文字的微妙变化,了解拉丁字母的形成过程,增加直观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本目P46-47内容,找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名称?出现在哪里?什么人、在何时开始使用的?地位如何?用表格形式归纳整理。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列表格归纳
展示:学习成果
文字
出现地点
发明者
出现时间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表格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渡:以上几组图片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古老文字的神奇魅力。透过这些鲜活的图形和简单的笔画我们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与辛劳,接下来再让我们透过宗教去探寻古人的精神世界。
二、“灵魂的救赎“——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人类从古至今,精神上都需要一种抚慰,而这心灵上的救赎就是信仰!
展示:
教师:三幅图片分别是哪些三大宗教建筑?它们各有怎样的标志特点?
学生: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学生:基督教(十字架)、佛教(塔状建筑)、伊斯兰教(圆尖顶)。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主要的教义、节日及产生的背景,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归纳
学生:自学学习,制作表格 ,归纳知识并展示学习成果。
展示:学习成果
宗教名称
产生背景
地点
时间
创始人
主要教义、节日
佛 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
佛教
展示:
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________佛教教义
教师: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国王们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学生:“众生平等”是反对印度的种姓制度。
学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
教师:佛教要求人们“忍耐顺从”以脱离苦难,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佛教得到很多国王的大力扶持,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结合下列两组图片了解佛教传播路线及对中国的影响。
展示1:佛教传播的路线
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佛教传播路线,通过图片了解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在建筑、音乐、舞蹈、哲学、文学等方面,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我们可以不信仰佛教(信仰自由),但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汉唐以来,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词语,恐怕连话也说不成了。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佛法的熏陶。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在长期的语言演变中,相当多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究其语源,仍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留下的印记,在汉语成语的百花园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过渡:正当佛教在东方广泛传播的时候,世界的西方悄然兴起了一种新的信仰,“拯救人类的救世主”诞生了。
2.基督教
展示:
“耶稣诞生” “ 耶稣受难”
教师:根据“耶稣出生”的传说,把他诞生之年定为公元元年。基督教会形成于1世纪时的巴勒斯坦一带;其教义要求人们忍受苦难,与佛教相似;4世纪,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基督教传播的欧洲、北非及其他地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它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基督教早期是一个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宗教,有一定的进步性,后来被罗马统治者定为“国教”,成为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工具。对基督教要全面辨证的认识。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学会辨证的分析和认识基督教。)
补充: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上帝差遣来的受膏者,为基督宗教对耶稣的专称。基督宗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统称。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亚而降生;他曾行过很多神迹,让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但是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基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唯一的救赎主,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位门徒,复活第40天后升天;还会于世界末日再度降临人间,拯救人类,审判世界。被12使徒中的犹大叛徒出卖并受难,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视为凶日。
基督教三大教派均承认,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是基督教的经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
过渡:当佛教和基督教在东西方世界传播之际,位于第三极的阿拉伯世界,一种新的宗教信仰也在酝酿诞生之中——“阿门”……
伊斯兰教
展示:
教师: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思考: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宣扬的共同思想是什么?你知道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吗?
展示:
“复活节彩蛋” “宰牲节”
教师:同学们要分清,在当今西亚许多国家有许多打着伊斯兰旗号的种族极端组织,他们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义,煽动种族仇杀、暴恐……实质是恐怖主义组织。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三、“人类的财富”——辉煌的科技与文化
教师:摆脱原始蒙昧之后的人类,在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又反映出科技文化进步的普遍趋势。无论是“无声的语言”,还是“虔诚的信仰”,他们都是古代人民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谱写了极其辉煌灿烂的篇章。不管是对本国的文明,还是对异己的文明,我们都应抱着理解、欣赏、包容、借鉴的心态,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阅读“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一目内容,结合下列图片:
(1)说出三幅图片中的文字名称及形成时间。
(2)这些文字对后来的文字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
(1)你知道材料一中三幅图片的名称吗?它们分别与哪一种宗教有关?
(2)你能说出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吗?
3.网上查阅:我们常用的与佛教有关的成语还有那些?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一、“文明的脚印”——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二、“灵魂的救赎”——世界三大宗教
三、“人类的财富”——辉煌的科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