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第二课时 表格式)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第二课时 表格式)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9 22: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对血液循环路径图的观察、绘制与归纳总结,认同血液循环的功能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科学思维:利用自制教具、多媒体动画演示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3. 探究实践:通过自制模型的活动,提升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及合作学习能力。 4. 态度责任:认同生物体是协调配合的统一整体,感受生命的精巧与奇妙;形成关心家人的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通过探究血液循环途径,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血液循环意义。 教学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各自血液成分的变化。 2.建立动态的血液循环流动和物质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流感季节,有些人会因为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出现感冒发烧等现象,严重者会发展成为肺炎。 8岁的萱萱小朋友就因此住院输液治疗,但是让她很疑惑的是:她的肺部生病了,在手上打点滴能治好吗?也就是说静脉输液时药物如何从手臂到达肺部病灶的?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血液循环的途径 请同学们先结合动画以及教材64页的内容,思考:假如你是一滴血,你将如何从左心室出发,再次回到左心室呢?试着在任务单上画一画,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结合分步动画,分别引导学生绘制体循环和肺循环路径图,并结合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并提示学生体循环和肺循环在人体内是同时进行的。 对比一下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异同点。总结出二者的共同规律都是从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区别是体循环从心脏左侧到右侧,肺循环从心脏右侧到左侧。 通过动画和分步动画,引导学生进行血液循环路径图的观察、绘制。并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
血液成分的变化。 思考: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又在哪里? 引导学生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 结合血液知识,分析出体循环的作用是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将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成分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结合呼吸系统知识,分析出肺循环的作用是将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 通过以上分析,思考: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老师通过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演示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将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进行整合。同时区分动脉和静脉是血管名称,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名称。 通过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梳理刚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对体循环和肺循坏中血液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问题引领、模型演示和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对血液循环的过程进行整体认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血液循环的意义 梳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关系 从细胞的呼吸作用出发,利用示意图梳理三大系统的关系。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呼吸系统摄入的氧气,通过循环系统送至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细胞产生的废物运送至呼吸系统及其他器官排除体外。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总结出人体血液循环的意义:保证持续不断的、高效的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认同人体是一个多系统协调配合的统一整体,以及血液循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冠脉 循环 虽然心脏中装满血液,但心肌细胞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并不是直接从心脏获得的,而是通过冠脉循环提供,并将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完善血液循环路径。
课堂 小结 通过知识框架图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对概念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回扣问题,学以致用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血液循环知识,解答本节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静脉输液时药物如何从手臂到达肺部病灶? 引导学生找准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位点,逐步写出静脉输液给药方式药物到达作用位点的路径图。 回扣导入问题,学以致用,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与认识。
课外实践 鼓励学生课后利用血压计给家人进行血压的测量。 小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 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巩固本节重难点,同时关注家人健康,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