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3 10: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演变。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演变的最基本动力,它在继承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也为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课程标准
1.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提问:1.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 对世界格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欧美国家再一次兴起科技革新的浪潮。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展示:
教师:1870年以后,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
(设计意图:从复习工业革命开始,接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学生从整体上明确“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展示:
过渡:“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1、能源领域的巨变----“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师:电是如何发现的?电力是怎样进入生产领域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课本第124页下面的一段小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谁研制出发电机?
3、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4、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5、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展示:
学生:183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用实验证明“磁能生电”,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成为打开电能大门的钥匙。
教师: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中机器的主要动力,把人类推入“电气时代”。
教师:5、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洁高效、价格便宜等。
教师:6、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学生:美国、德国。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学习探究逐步深入。)
过渡: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2、围绕“电”的发明 ———“发明大王”爱迪生
展示:
教师: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
学生:是因为他一生中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多种,他发明的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教师: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第125页有关信息,回答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教师: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小组讨论,谈感受。
教师: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教师:从20世纪初开始,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展示:
学生:没有电,我们将不得不熬过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漫长而漆黑的夜晚;我们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聊天;没有电,自来水没有了,我们得去挑水吃;冰箱不能使用,食物的储存成为难题;学校里,电教设备也不能使用;……
教师: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 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感受电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通讯事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3、千里传音——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电话、电报)
展示:
教师: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和交流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发展到今天,不仅有有线电话,还有无线电话,如移动电话、视屏电话等。
展示:
过渡:在汽车发明以前,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和飞机的相继问世交通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4、非凡的轮子与翅膀(新的交通)——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展示:请观看视频: 《汽车的出现.wm ( F:\\第一课标网\\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汽车的出现.wmv )v》和《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wmv ( F:\\第一课标网\\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wmv )》
学生:19世纪80年代,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了第一台轻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是德国奔驰车的标识。
教师:汽车经过不断改进使之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它的动力是新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展示: 课本127页“动脑筋”
学生:分组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了极大便捷,但科技发展往往又造成环境的破坏,带来各类污染,因此要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趋利避害,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要趋利避害。)
教师:人类早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这个梦想由谁变为现实的呢?
学生: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把飞天梦想变为现实。
教师:尽管这次飞行的时间很短,却开始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飞机已成为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科技改变世界
教师:结合板书设计回答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展示:
展示: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1、这个条形统计图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美国、德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第一第二经济强国,英国、法国则落后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
教师:2、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结论: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3、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认为英国“日不落帝国”会受到挑战吗?
教师:表格直观地说明,经过第二次工业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美国、德国后来居上,分别成了世界第一第二的经济强国,英国、法国则落后了。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英国“日不落帝国”必然会受到挑战,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请听下节课讲解。
展示: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影响
思考:何谓“垄断”?
教师:垄断就是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通过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从而把越来越多的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
展示:垄断的表现
教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体系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表格中发现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并条理地表达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时间可以适当延伸到下一课的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1、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结合中国近代史,议一议: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复兴之路》 第1集 千年局变.wmv) ( 《复兴之路》%20第1集%20千年局变.wmv )
比较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 间 18C60S—19C上半叶 19世纪下半叶
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标 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动 力 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社会转型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主要成果 蒸汽机、火车、汽船等 电灯、汽车、飞机等
影 响 1.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 ;3. 促进英、法、美等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促进了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经济的发展。2.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对中国的影响 1.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 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 ( http: / / www.21cnjy.com )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 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④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启 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蒸汽机
手工工场时代
手工工场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列宁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实验 西门子与发电机 电动机原理
爱迪生与碳丝灯泡
许多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他本人却回答说: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爱迪生的名言
动脑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19世纪伦敦街头马拉客车,是主要交通工具。
卡尔.本茨与他的三轮汽车 奔驰标识 莱特兄弟与他们制造的飞机
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究竟该怎么办?
老:“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少:“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1、生产力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方面: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体系形成。
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导致一战发生。
垄断的表现
安德鲁·卡内基、卡尔庞特·摩根建立起了庞大的钢铁帝国。当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组建时,它被公认为是10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实际上它的资本是13亿英镑。在金融世界中,约翰·洛克菲勒和詹姆斯·希尔是王中之王。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摩根的权力分枝无穷无尽,他控制了阿根廷畜牧业的生杀大权。他的航运联合企业包括了绝大部分大西洋航线。爱德华七世、德皇把他当作一位君主那样款待。”
罗素在《生活》杂志写文章:“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希尔、摩根、洛克菲勒改造了世界。”
20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电气时代”的到来
(19世纪70年代)
2、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电话、电报)
3、新交通工具的问世
(汽车、飞机)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灯)
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