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其成因。
2.掌握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3.应用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课时1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比较区域差异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课堂小结课堂检测自主预习纬度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产和生活文化思考 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合作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比如,中国饮食习惯具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格局。东北体育的优势项目是冰雪运动,南方是游泳等水上项目,西北地区在摔跤、马术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这种生活方面的区域差异与当地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密不可分。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线,既有“鱼米之乡”的秀美江南,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也有风沙漫漫的撒哈拉,这种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我国江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撒哈拉地区位于非洲大陆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海拔较高,形成高山气候。上述区域差异形成的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和大气环流。(2)江南女子的油伞、旗袍,西藏的皮靴、藏袍,阿拉伯人的面纱、长袍,这几种传统服饰体现了当地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答案 体现了江南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西藏地区高寒的特点,撒哈拉地区高温干旱的特点。(3)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①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②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量分布规律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③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南方相比要小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反思归纳区域差异形成原因及表现练习巩固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可解暑降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答案 C(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解析 不同的地方选择发展水田、旱地还是畜牧业主要看当地降水的多少。A(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解析 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D自主预习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⑦ ,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⑧ ,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岛国北温带(2)差异性东西山地平原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性草地少短小湍急航行水力较密运河石油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充分发挥了
的优势。
(2)差异性岛国临海型资源型种植业畜牧业太平洋思考 日本和英国同为岛国,但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你能分析差异的原因吗?
答案 两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了气候类型,进一步决定了植被类型;气候和地形共同影响了水文。所以,两国差异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及地形的不同导致的。合作探究下图为英国和日本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英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不同?答案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大西洋东部;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部。两国相比,英国纬度略高一些。(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答案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答案 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答案 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案 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反思归纳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1)自然地理要素(2)人文地理要素练习巩固下面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解析 本题以两幅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两地区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异同点。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第(1)题,依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可确定A为德干高原,B为云贵高原,再根据所学知识,可分析两高原地形差异。答案 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所受夏季风影响的异同。解析 A、B两高原都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且都受西南季风影响,但B高原还受东南季风影响。答案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解析 要结合图中矿产、河流和所学知识回答。答案 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炭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制造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 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渗漏强烈,地表被污染的水容易转化为地下水。答案 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知识提纲强化记忆数字法记忆区域差异:
2个主要成因:位置和地形
5个主要自然环境差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
3个主要人类活动差异:经济、社会和文化课堂检测1.不是形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主要因素的是( )
A.土壤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解析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热量和水分地区分布不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形成热量和水分差异的主要因素。A12345日本和英国分别是亚欧大陆东西两侧海洋上的岛国,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但两者的区域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据此完成2~3题。123452.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南北差异显著
B.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
C.河网密布,流量平稳,航运价值高
D.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12345解析 日本和英国都是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的岛国,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比较湿润,但日本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南北差异并不明显;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而英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仅占国土面积的1/9,其植物种类也比较少;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航运价值不高。答案 D123453.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解析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日本人多地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两国沿海均有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C123454.关于日本和英国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国都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工业在产业结构中都占主导地位
B.英国的工业都是“资源型”布局
C.日本的工业大部分分布在日本海沿岸,具有明显的“临海型”
特点
D.近几年日本的“原料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向
国外转移12345解析 日本和英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英国早期工业具有“资源型”特点,日本工业大部分布局在太平洋沿岸;随着产业升级,日本原料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国外转移。
答案 D123455.下图为英国和日本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345(1)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业不占重要地位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解析 英国早期工业布局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日本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日本能源几乎全部靠进口。C12345(2)日本地处亚欧大陆___ (东或西)部,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北部属于________气候,南部属于__________气候;英国地处亚欧大陆___(东或西)部,受____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属典型的__________气候。解析 英国和日本都位于北半球,但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所受的大气环流不同,气候类型产生差异。东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西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温带海洋性12345(3)英国和日本的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①②两区均为世界著名渔场,①是______渔场,②是________渔场。解析 英国和日本有世界两大渔场,分别为北海渔场和北海道渔场,其形成都得益于寒暖流交汇。北海北海道12345(4)右图中阴影所示的工业带名称叫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日本工业布局属于“临海型”,其工业带位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以利用便利的海运运进原料、燃料,运出产品。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带优良港湾多,利于海上航运和商品进出口;接近国内、国际市场12345课件38张PPT。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区域差异。
2.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整体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2 我国的区域差异我国的区域差异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活动指导自主预习2.划分依据:② 和③ 。递减地形气候3.具体划分(如下图)(1)三大自然区名称:a.④ ,b.⑤
,c.⑥ 。(2)界线图示Ⅰ大致与⑦ 吻合
图示Ⅱ大致与⑧
吻合
图示Ⅲ大致与⑨ 吻合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横断山脉思考 1.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还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的?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综合指标。在我国,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它们都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不是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划分的,而是依据综合指标划分的。2.我国三大自然区内种植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不同自然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种植业的分布有不同的特点。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较多、地势较低,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如沙漠中的绿洲。青藏高寒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温度较高、降水较多的河谷地区。合作探究读“我国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所在区域为____________区,C为________________区,E为_________区。
(2)A、B间以____________一线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3)根据C的描述,归纳该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半干旱青藏高寒秦岭—淮河水源(4)参照C的描述,完成D、E的注释。答案 D:我国东南部 水稻、甘蔗 海盐、硫黄
E:这里位于西南部的青藏地区,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是我国的高原农牧区,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了种植业。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丰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反思归纳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练习巩固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解析 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判断出风能由海洋向陆地减少,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原因从风能的优点和自身需求角度回答。答案 由海洋向陆地逐渐减少。原因: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经济(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解析 从湿地功能角度回答。答案 径流量减小(河流补给量减小),含沙量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江苏省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767人,甘肃省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千米58人。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 两地气候、地形、土地、水源因素差异大,人口密度差异大。答案 江苏: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降水量丰富;河湖众多。甘肃:深居内陆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降水量较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4)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解析 从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看,甘肃省与江苏省相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石油能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
答案 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知识提纲强化记忆概括法记忆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和界线:
地形、气候两要素,分成三个自然区。第一阶梯为高寒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分东西。123课堂检测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1~2题。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解析 地理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侧主要种植水稻,以水田为主,北侧主要种植小麦,以旱地为主,原因是水热条件不同。B123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与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形与气候 D.地形与水文解析 图示Ⅰ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Ⅱ自然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自然区为青藏高寒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与气候条件。C1233.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3123(1)图中C、D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
(2)A与C相邻处的温度带为________带,B与C相邻处的干湿地区属于________地区。123(3)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个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它们与图中序号的对应关系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C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23(5)下列关于D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 ②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③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少,多为内流河 ④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3解析 这是一道图表分析题。首先要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明确三大自然区的界线、空间范围,据此回答第(1)题。然后结合“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有关知识对第(2)题作答。
第(3)、(4)题是对四地区气候差异的考查及代表城市气候资料的判读。123第(5)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多内流河;自东向西随降水量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123答案 (1)昆仑 阿尔金 祁连
(2)暖温 湿润
(3)A—② B—③ C—① D—④
(4)低温 地势高
(5)B123活动指导教材P14~15活动
提示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见下表: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气候干旱,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畜牧业发达。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在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而人口密度较小,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