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一节 认识区域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2.掌握区域类型的划分。
3.举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类型和特征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活动指导自主预习1.概念:一定范围的① ,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② 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指标2.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③ 、范围或界线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④ ,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形状相对一致3.划分综合(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⑥ 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合作探究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甘肃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充沛;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2)甘肃省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800 mm、400 mm、200 mm等降水量线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什么?答案 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的。(3)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其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答案 单一指标。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反思归纳区域的内涵剖析
全面认识一个区域的思路
(1)弄清划分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区位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的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什么联系。(3)区内共同性: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边界形状: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练习巩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2)图乙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处(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①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②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答案 (1)C(2)C自主预习1.类型相对一致性自然人文相关性内在联系2.区域空间尺度的特点
(1)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 ;
(2)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 ,越详细。宏观具体3.区域的特征各地理要素相对一致差异社会经济要素思考 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
答案 不是。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合作探究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区域有三大特征,三个经济地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区域的______特征;三个经济地带的内部都有其相对______,但三个经济地带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特征。整体性一致性差异性开放性(2)读教材“图1-1-6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据图分析:
①青藏高寒区属于哪个经济地带?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特征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 西部经济地带。 地势高,气温低,因高生寒。
②举例说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③自然环境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有何影响?
答案 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河谷地带等。
④人类活动对本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答案 由于本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弱,许多地方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3)结合教材“图1-1-7 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回答:
①西部经济地带向东部经济地带输出了哪些经济要素?
答案 自然资源、劳动力等。
②东部经济地带向西部经济地带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
答案 资金、信息、产品等。反思归纳区域的特征
1.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认识区域三大特征之间的关系
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也就无所谓开放性;而开放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关系如图所示:3.区域的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不同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不同,使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了解区域的特征,对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等,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具体分析如下:练习巩固读“山东省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山东自古人杰地灵,风景优美。西部地区文化古迹众多,如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济宁的太白楼、曲阜的“三孔”;东部半岛地区风景名胜众多,如崂山、昆嵛山风景区。结合山东地形图,分析形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日渐突出。你认为应该如何协调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异,共同发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及区域特征。由于山东省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异,使得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依据区域的开放性特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在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答案 (1)西部多平原,历史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东部半岛地区多丘陵,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秀丽多样。
(2)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对西部地区提供技术、资金支持,西部对东部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支持。知识提纲强化记忆区域含义中的两个“一定”: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和一定的划分标准。
区域特点的“三方面”: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的“三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课堂检测1.有关地理区域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解析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内部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并非完全相同。每个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其内部相对一致的特征。
答案 A123452.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东北平原区 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 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浦东新区均属功能区,即都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区域。B12345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这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相似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12345解析 上海世博会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反映出区域的开放性。
答案 C123454.下列地理事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12345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区域整体性特征的考查,尽管此题各选项内容都属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但C项与“高”“寒”无内在联系,而是与本区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有关。其他三项都与“高”“寒”有关:“高”“寒”导致多雪山、多冰川;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由于“高”“寒”,河谷低地便成了人们居住和发展农业的主要地区。
答案 C123455.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1)该省区是____________。
(2)该地区年降水量由____向____递减,我们根据_______的对比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3)A、B、C三处的天然植被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这种植被变化也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12345(4)干旱区分布于该省区的西南部,这说明该区域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特征。
(5)C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沙漠广布。这体现了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体。12345解析 根据轮廓和经纬度可判定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由东向西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也发生变化。A距海洋近,降水多,为温带森林;B降水少,为温带草原;C在最西,距海远,降水最少,为温带荒漠,这种植被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干旱区分布于该省区的西南部,这说明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体。12345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2)东 西 降水量与蒸发量
(3)森林 草原 荒漠 差异性 从沿海到内陆
(4)区位(位置、边界)
(5)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12345活动指导教材P5活动
提示 从图1-1-5可以看出,中国汉语划分为七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各个方言区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要了解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方言区,关键是了解自己家乡的位置。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造成封闭的原因主要是区域间的高山或其他地理事物的阻隔,因此,相对封闭和孤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北方方言区;而我国南方由于山地、丘陵、河流的阻隔,将其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形成了具有不同语言特点的众多方言区。教材P7~8活动
提示 1.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南海),背靠祖国大陆,与雷州半岛(属广东省)仅间隔宽约30千米的琼州海峡(我国内海),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如下表)。2.(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交往。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及向北方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菜。
(3)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海岸平原带面积狭窄,植被茂盛,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受到限制。
(4)矿产种类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条件。3.(1)海南岛靠近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邻近港澳和东南亚,接近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因此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的前沿。
(2)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
(3)海南岛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