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9 21: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教学立意,通过回望和理性分析二战原因、经过、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应该努力构建一个怎样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才能实现国际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教材共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法西斯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绥靖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介绍了二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从雅尔塔体系、成立联合国、国际格局转变三个角度阐述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的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任务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初中历史课程已经涉及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绥靖政策、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等内容,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高中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对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关系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到抽象形成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图片和教科书文字叙述,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要过程,感知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危害,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客观全面认识二战爆发的原因,同时理解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对于国际和平的重要意义。
3、在分析战后新秩序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在国际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并认识到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2.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后国际秩序的评价
六、【设计思路】
基于课程标准将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战云密布——探究战争起因;第二部分:战火重燃——了解战争过程;第三部分:战火熄灭——重构战后秩序;第四部分:战后之思——和平相处之道。前三个部分都是教材内容的概述。但是为了让学生能从历史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特意补充第四个部分,从而引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才是使国际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方案。这是对本课内容的必要补充。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大讲话。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未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这次发言,我们可以看出习主席高度重视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构建,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构建新型国际新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对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国何以能够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的构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用时政新闻导入新课,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历史充满时代气息;另一方面,有益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认识和理解现实问题。
教学环节一:战云密布——探究二战起因
这个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我将提供史料,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二战的起因,并补充史料说明凡尔赛体系的缺陷是诱发二战的最重要原因,由此让学生认识到重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发展。
设问1:让学生阅读课文100到102页并结合下列材料,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材料一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就为“二战种子”提供了恰逢其时的生长条件。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历时最长的一次,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
——思不群《二战全史》
指导学生充分解读教材和史料,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最重要原因);
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3、法西斯组织在德、意、日三国的相继成立;
4、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国家发动二战的内在动力;
5、英法绥靖政策。
设问2: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最短命的国际体系”?从中可以总结出怎样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德意志)公众对“强加”的合约的愤慨情绪转向军国主义轨道,从长远来看是最危险的。它不仅威胁世界安宁,也威胁德意志共和国的生存。
——(瑞士)埃里希.艾克《魏玛共和国》上卷
材料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设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设计了一个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国联”。但是由于该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美国退出《凡尔赛和约》,而苏联又受到排斥。没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世界大国的参加,大国之间的均势就难于维持,国联的权威性也就不够。后来日本、德国等先后退出国联,更证明了国联并不是进行大国合作的有效机构。而其他超国家的行为体和相关机制还不健全。因此,该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得知:由于凡尔赛体系的不公正性,一方面引发战败国的复仇情绪,另一方面战胜国内部由于分赃不均也有不满;同时这一体系将美苏等核心大国排除在外,因此,这一体系非常短命,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这个体系的缺陷也让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强权、霸权之上的国际秩序不会长久,因此应当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设计意图:在阅读、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最短命的国际体系”的理解,也认识到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能力。
教学环节二:战火重燃——了解二战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不是本课的重点,我将其设计为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课后自行整理战争的过程,用一个总的时间轴概括二战的一个总体过程,再配合世界地图,培养时空观念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二战是由局部到全球的一个过程,不能以某一个时间点来定义。
设计意图:战争的经过,主要是结合世界地图和教材的文字材料来进行学习。通过对战争地图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另一方面对教材内容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梳理,并归纳概括出特点。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等素养。
教学环节三:战火熄灭——重构战后秩序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我将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讨三个问题——雅尔塔体系及其内容、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联合国。
设问1: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104页,提炼出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充分解读教材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建立联合国组织。
设问2:请大家结合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下列史料,分析新秩序的进步与不足。
材料: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进步之处:
1、合理处置战败国。
2、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3、主要大国的核心的作用得到体现。
4、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保障弱小民族的权益。
二战后的国际体系维系了70多年的世界和平,它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新秩序并不是完美的,它也有着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从材料得出新秩序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由于大国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对比在战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后秩序出现了最初所意想不到的变化——美苏两分天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的形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梳理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再结合上述材料,全面分析二战后国际新体系的进步与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历史解释。
教学环节四:战后之思——和平相处之道
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的学习,学生对它有个初步了解,认识到这个体系有很多进步之处,也有不足,它所体现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始终存在,这也使得尽管没有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世界局部的纷争却从未停止,面对纷争,如何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设问:国与国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才能打造一个更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呢?
(此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引导以下几点:1、必须要有个高效完备的协调机制,各成员国遵守秩序,国际事务协商合作;2、国际关系体系必须是正义的,公平的,要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组织构建国际关系体系;3、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凸显本课教学立意。
八、【教学评价】
水平一:结合教材可以简单梳理二战的过程。能够从多种类型的史料中提取二战爆发原因的信息、战后国际秩序的内容。
水平二:能够从多种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出二战经过的特点。通过材料的对比能够知道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水平三:能够通过分析比较材料分析战争获得胜利的原因,以及战后国际新秩序相对于战前国际秩序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
水平四:能够理解二战后国际秩序体现的时代特征和人类的团结合作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构建新型国际秩序的重要作用。能够针对如何构建更和谐的国际秩序发表自己的看法。
九、【板书设计】
一、战云密布——探究战争起因
二、战火重燃——了解战争过程
三、战火熄灭——重构战后秩序
四、战后之思——和平相处之道
十、【教学反思】
学情把握准确,对教材取舍到位,重难点突出,本课对于初中教材详细叙述过的战争过程进行简单处理,而对于教材中已经记载比较详细且没有理解难度的内容,也主要交给学生自己整理,老师只做梳理,这样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但是,本课仍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上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不足,班级里还有一些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自己观点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还比较缺乏;
材料引用过多,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材料内容,一节课无法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如何构建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探讨,但是没有足够时间深入讨论和总结,需要再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探讨。
在今后的历史课程设计与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课改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且努力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