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1 经济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高 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活动指导自主预习1.优势条件港澳热量侨乡2.经济发展的成就
(1)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④ 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轻工业3.产业结构下降主导(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⑦ 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⑧ 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重化工业外向型思考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答案 珠江三角洲位于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廉价且丰富;著名的侨乡;土地价格低廉;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答案 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有限。合作探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答案 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且降水丰沛;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缺乏,人均耕地少,环境污染严重。(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答案 该地区毗邻港澳和东南亚,著名的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在图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答案 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通常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3)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地理位置的特点;(2)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3)社会经济条件,如经济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力量、劳动方法技巧力、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环境条件、社会协作条件等。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发展条件时,一定要把握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体现区域特征。练习巩固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答案 B(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解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答案 C自主预习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⑨ 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⑩ 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广州工业化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及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大量资金,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5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示意图。材料二 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答案 城市人口比重大;城镇数量多,密度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城镇经济实力强;外来劳动力比重大。(2)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简述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促进作用。答案 工业化(或城市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①工业化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②工业化使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③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3)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 地形平坦;濒临海洋,用水及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处我国南大门,靠近港澳,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地产业的转移,使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同的特点。(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练习巩固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3)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解析 ①模式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新兴工业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只有硅谷符合要求。A(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解析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珠江三角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B(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来讲,发展的较早,20世纪90年代后,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D知识提纲强化记忆1.概括法记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特征:
地理区位优,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
2.歌诀法记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条件:
产业调整创机遇,政策优惠抓先机。区位侨乡引外资,开放前沿显威力。课堂检测12345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12345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面积大,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答案 C12345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越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不丰富。B12345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123453.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该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部地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但这不是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D123454.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B123455.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现在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高产农业发展迅速。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1)图示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被称为________,此现象在该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解题关键是熟悉教材基础知识,并进行知识迁移。(1)根据题意,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副食产品发展迅速,说明本区人口更加集中,经济发展迅速,体现了本区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数量增多,所以这是城市化过程。该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发展迅速12345(2)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地位的下降,与其耕地面积的锐减关系密切。该地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 由于本区土地有限,随着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增多,农业用地必然减少,耕地肯定随之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再者,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用地结构需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加副食品的用地面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答案 城市、工业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农业结构的调整。活动指导教材P103活动
提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3)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良好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广泛参与国际分工;(4)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如今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这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所起的效果。所以,对于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该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才得到了更快的发展。(2)乙的观点是正确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大量资金,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3)丙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它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受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辐射影响也能促进其经济发展,但不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4)丁的观点是正确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在改革开放后,众多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交通、能源、旅游以及兴办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课件38张PPT。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2 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活动指导自主预习1.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a.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① 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② 。
b.出现水质性缺水:③ 的迅速发展和④ 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水污染使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加重下降工业人口(2)人地矛盾加剧
主要是⑤ 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导致
⑥ 急剧减少。
(3)重复建设突出
a.城镇盲目⑦ ,追求⑧ 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b.产业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土地开发农业用地扩大规模基础思考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成长的烦恼”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答案 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就是环境污染、人地矛盾突出、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珠三角的发展。2.对策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合理布局思考 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民工潮”,为何进入21世纪后却逐渐出现“民工荒”?
答案 “民工潮”的出现是因为改革开放前期,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民工荒”的出现与农民工就业渠道的拓宽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有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 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
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生产污染(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2)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 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各城市加强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一带转移的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企业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地形(南岭)的阻隔使得珠江三角洲的腹地相对狭小,远离市场;政策优势逐渐丧失;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具体表解如下:练习巩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不及时得到解决,将影响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产业布局不合理 ⑤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农业用地急剧减少;重复建设突出,产业布局不合理等。
答案 C(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解析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D知识提纲强化记忆数字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个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
三个治理措施——治污染保生态,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与区域规划。123课堂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45解析 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A、B、C三个选项均属于环境污染。
答案 D12345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解析 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不足表现在产业基础薄弱,受南岭山脉阻挡,经济腹地小;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薄弱。A12345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继续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B.要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
C.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
D.巩固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2345解析 珠江三角洲应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上,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答案 C123454.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①重复建设造成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 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解析 沿海地区许多城市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财力、物力的浪费,可能对沿海生态带来影响。
答案 D123455.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12345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图。12345(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新区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优惠、临海位置12345(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答案 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资源丰富。
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12345(3)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答案 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比深圳密集。12345(4)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答案 建议: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③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12345活动指导教材P105活动
提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①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和布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农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城市为农村人口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由从事第一产业发展到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进而也会引发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调整。③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传统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都比较低。而现代农业结构合理,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并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发展迅速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而且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②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③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的调整也使粮食等作物生产受创,粮食、甘蔗产量下降,由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这将影响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的产业,充分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讨论这种变化对当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