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怎样由古猿进化成人并进入氏族社会的过程。从南方古猿开始到晚期智人,人类完成了进化历程。在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氏族公社产生。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在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出现了阶级,国家产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理解生产力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思考探究“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什么?”
通过比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通过对人种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不同人种之间是相互平等的;通过对氏族、国家产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关于人是怎么来的,众说纷纭。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有哪些?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展示:
女娲造人说
上帝造人说
外星人造人说
学生:积极讲述以上传说。
教师:以上传说可信吗?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孕育而生的?千百年来,这是一个曾经引起人们无尽遐想的历史之谜。今天,请跟我一起走进历史,去揭秘人类的形成。
(设计意图:以让学生讲述神话传说的方式切导入新课,能给全体学生以参与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人类起源——从猿到人三步走
教师: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除了以上的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页课前导读部分。)
人类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哪一说法更具说服力呢?请阅读课本第2页正文及小字部分。
学生: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更具说服力。
(设计意图:由学生介绍不同的人类起源的观点,并引导学生科学的甄别历史,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
教师:人类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1、第一阶段: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它们爬树,吃果实
展示:
2、第二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代表人类:露西。
展示:
化石信息:
姓名:露西
性别:女
出生时间:三四百万年前
归类:南方古猿
特长:直立行走、使用工具
教师:露西遗骨化石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归类为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依据是她能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2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学生:直立的姿势,使前肢和后肢能够分工,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
育,因此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教师:正在形成中的人经过长期的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进化为“完全形成的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起源发展的过程,同时理解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劳动在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第三阶段:完全形成的人。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它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教师: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中国的远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展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 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 中国山顶洞人
二、人种差异——世界人种三原色
教师:从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在晚期智人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在体貌特征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也就是人种的差别。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世界人种分布_标清.wmv
教师:通过这段视频,请说一说世界人种主要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眼睛是黑色的,头发是黑色的,身体比较瘦小白种人,他们的皮肤是白色的,眼睛是蓝色的,头发是黄色的,身材比较高大;黑种人,他们的皮肤是黑色的,头发是黑色的,有点卷曲,体格比较健壮;
教师:请看以下三个人,你能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吗?
展示:奥巴马、周杰伦、比尔·盖茨三幅图片
学生:奥巴马属于黑色人种;周杰伦是黄种人;比尔·盖茨属于白色人种。
(设计意图:以视频和图片等展示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确的记住世界三大人种,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下面的图片、文字材料来分析。
展示:
现代人类学认为,人种或者叫种族是具有遗传特征的人类群体。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美,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人种之间体质形态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皮肤的颜色、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和体形。这些不同的特征是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逐渐地演变成的。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学生: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长期影响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史料的分析,以及《世界人种分布图》的观察,认识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
教师: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有人认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点拨:从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形成原因来分析)
学生:人类是由共同的祖先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长期影响的结果,与高低优劣没有什么关系,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不同人种之间是相互平等的。)
教师:从人类、人种形成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何,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
学生: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环境险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过群居生活,居无定所。
教师: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逐渐定居,形成了早期的社会组织——氏族。
三、氏族社会——母系父系两相连
教师:为什么会产生氏族?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下面材料分析。
展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限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学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学生讨论得出: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避免了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使学生认识氏族的产生及氏族社会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
教师:氏族先后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
学生:氏族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教师:为什么先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来又为什么被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
提示: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婚姻关系,一是在社会中的地位。
学生讨论得出:人类社会早期,男子打猎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采集,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来源。而食物采集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障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先进入的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适合男子的农耕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再加上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所以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教师:通过以上的了解,你能说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有哪些异同点吗?
学生: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从生产、生活方面来分析母系氏族、父系氏族这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异同,以及过渡、演变的原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氏族社会早期,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是以集体为基础,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人类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求历史。历史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史前时代几百万年的悠远岁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不仅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转变,而且也步履蹒跚地从蒙昧、野蛮走向了文明。在这洪古蛮荒的暗暗长夜中,人类用血与肉、智慧和力量、劳动与创造开拓着自己的历史进程,谱写着伟大而不朽的历史篇章。
五、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
3、阅读下面材料: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吕氏春秋——恃君览》
请回答: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这一时期的社会有何特点?
测验题目二: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唯一母系氏族社会——泸沽湖畔神秘“女儿国” ,并互相交流感受。
六、板书设计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起源——从猿到人三步走
二、人种差异——世界人种三原色
三、氏族社会——母系父系两相连
课件32张PPT。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关于人类的起源,你听说过哪些传说?
你知道吗?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做人女娲造人说上帝造人说
外星人造人说 人有陆地动物的特点:如猿猴类的体征、欧洲人蓝幽幽的眼睛有狼的特征、非洲人的特点有黑猩猩的特点;人体在体表上与海洋生物也十分接近,如人体70%是水分,所有灵长类动物体表都有浓密的毛发,唯独人与水兽皮肤是裸露的,陆上灵长类动物无皮下脂肪,而人类与水兽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所有陆生动物都有极粗细的盐份摄入与调节机能,一旦缺盐就会影响它们的生理活动,而人类与水兽一样对体内的盐的平衡毫无感觉,并且经常通过汗腺排除体内盐分……
——《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
达尔文《物种起源》???? ?
以后,英国教授赫胥黎在1863年从骨骼、牙齿、脑子等的结构方面,说明类人猿与人之间的差异甚至比其与猴子之间的差异要小,因此他推测,人类或许是由“类人猿逐步变化来的”,或许“与类人猿从同一祖先分支而来”,他首先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科学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二、氏族社会一、人类的起源猿类约三百万年前的“露西”,归类为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露西猿人遗骨化石发现地址之一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露西”(Lucy)化石发现处 1、 直立的姿势,使前肢和后肢能够分工,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会制造工具又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同时,双手解放出来,更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人最终和猿类分道扬镳。
因此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全形成的人二、氏族社会二、人种的差异人类种族的差异黄种人
(蒙古利亚人)
白种人
(欧罗巴人)黑种人
(尼格罗人)淡黄黑直扁平少
色浅波状鼻子高
嘴唇薄多黝黑卷曲嘴唇厚少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中亚非洲中南部,美洲的黑人为非洲黑人的后裔欧洲、北非、西亚和南亚人种差异出现的原因? 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有人认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请你来评理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长期影响的结果,与高低优劣没有什么关系,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生产水平低下 联合才能生存群居阶段三、氏族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限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1.群居阶段
2.氏族社会 :A.母系氏族社会
B.父系氏族社会三、氏族社会为什么先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来又为什么被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这两个阶段有什么异同点?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只知其 母,不知其父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采集农耕父系氏族社会 距丽江东北300公余公里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区,镶嵌着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人称“女儿国” ——泸沽湖。
泸沽湖总面积77700余亩,水面海拔高度2685米,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达90米,为云南省第二深水湖。 泸沽湖四周重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沽”。也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 泸沽湖风光秀美,碧波荡漾,青山四合。独木舟为湖区主要交通式具。泸沽湖畔居住着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生活方式,男不娶,女不嫁,各自居住母家,建立偶居的婚姻关系,独特的“阿注”(意为朋友或伴侣)走婚习俗为国内各民族所少见。被人们称为“奇异的母系王国”。 奇异的母系王国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奴隶制贫富分化阶级国家野蛮文明 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人种 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猿类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课堂检测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3、阅读下面材料: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吕氏春秋——恃君览》
请回答: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这一时期的社会有何特点?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