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八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练习题
课题 6 实数
课时 第6节 实数
教学内容 课本P38-40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 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3.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5.了解数系扩充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律。 难点: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找出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首先设计一个数集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对数集进行归类,再让学生尝试自主地进行实数的分类后进行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研究实数的其他相关概念和运算。 教师展示。 提出问题: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学生活动: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无理数的概念和常见形式,认真思考后得出答案。 答案预设: 教师:在前面我们学了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同学们也学会了对不同的数字进行分类。 在小学学了非负数,上初一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范围,那么引入无理数之后数的范围扩充到什么范围呢?本节课就来研究此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结合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新数种——实数。(教师板书:第6节 实数) 【归纳结论】 1.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分类:按定义可以将实数分为: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 议一仪(教材P38): (1)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 师生活动:教师先展示内容,再让学生将上面的数分成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 (2)实数还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提示:实数的分类与有理数的分类一样,有两种不同的标准:按定义分类和按符号分类,因此,类比有理数,实数也有正负之分。帮助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并体会到了分类中不能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要求。 【归纳总结】 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 除了按照定义分类,从符号考虑,实数还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即: 【探究2】 思考活动1: (1)在有理数中,数-7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倒数是什么? (2)的相反数是什么?的倒数是什么?,0,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答案预设: (1)7;7;;(2);;,0,。 问题:有理数范围内的一些概念是否适用于实数? 答案预设:适用。 思考活动2: (1)在有理数范围内,能进行哪些运算?,用哪些运算律? (2)观察下列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 ; 。 学生活动:分小组进行探讨实数运算规律与有理数运算规律的联系。 答案预设:(1)加、减、乘、除、乘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2)分别用到了有理数运算中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归纳总结】 (1)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2)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想一想(教材P39): (1)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绝对值是 。 (2)如果,那么它的倒数为 。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答案预设:(1)-a;。(2) 议一仪(教材P39) 教师展示。 教师:如图所示,认真观察,探讨下列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根据前面的知识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适当引导,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1)如图,OA=OB,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表示什么?它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 答案预设: 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B2=12+12=2, 因为OB=,OA=OB,OA=, 所以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 因为≈1.414, 所以点A介于整数1和2之间。 (2)你能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答案预设: 在数轴上数2的对应点处作长度为1的垂线段AB,连接原点O与点B,以原点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与点2右侧一点C,则点C即为的对应点。 思考: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观察数轴,你能表示1,,2的大小吗? 学生活动:经过上面两个题目的探究,学生认识到了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它们是一个无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能将整个数轴填满。进而观察到点A在表示数1和2的点之间,因此“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归纳总结】 (1)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实数的分类 例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0,-π,-,-4.0,3.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正实数集合:{ …}; 负实数集合:{ …}; 解:有理数集合:{-,,-,0,-,-4.0,…}; 无理数集合:{-,,-π,3.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整数集合:{-,0,…}; 分数集合:{-,,-,-4.0,…}; 正实数集合:{,,-,3.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负实数集合:{-,-,-π,-,-4.0,…}. 变式训练 下列实数是无理数的是( ) A. B.1 C.0 D.-5 答案:A 考点2 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例 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1);(2);(3) 解:(1)因为=-4,所以的相反数是4,倒数是-,绝对值是4。 (2)因为=15,所以的相反数是-15,倒数是,绝对值是15。 (3)的相反数是-,倒数是,绝对值是。 变式训练 若实数a的相反数是-2,则a等于( ) A.2 B.-2 C. D.0 答案:A 考点 实数与数轴 例 如图所示,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求点C所表示的实数。 解:因为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所以点B到点A的距离为1+,则点C到点A的距离为1+,设点C表示的实数为x,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1-x,所以-1-x=1+,所以x=-2-。 变式训练 计算:+=________. 答案:4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关于实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实数 B.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C.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D.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答案:D 2.如图,两个实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点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点在点A的左边 B.原点在线段AB的中点处 C.原点在点B的右边 D.原点可以在点A或点B上 答案:A 3.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的值是( ) A.﹣2 B.﹣1 C.0 D.2 答案:C 4.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5.1,则A,B两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共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答案:C 5.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的括号中:﹣,,0.618,,,,0,0.1212212221…(两个1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 (1)正实数:{ …}; (2)负实数:{ …}; (3)有理数:{ …}; (4)无理数:{ …}。 解:(1)正实数:{,0.618,,,0,0.1212212221…(两个1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 (2)负实数:{﹣,…}; (3)有理数:{﹣,0.618,,…}; (4)无理数:{,,0,0.1212212221…(两个1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 6.已知|x|=,y是11的平方根,且x>y,求x+y的值。 解:因为|x|=,y是11的平方根, 所以x=,y=, 因为x>y, 所以x=,y=或x=,y=。 所以x+y=或x+y=。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1.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分类: 按定义分: 按正负类 3.实数的性质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4.实数的运算及化简 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5.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6.利用数轴比较实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布置作业 课本P40习题2.8中的T1——T4。
板书设计 第6节 实数
教后反思 实数作为有理数的扩张,其具体研究内容和有理数完全类似,因此学习中,本课时设计中,十分关注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运用类比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这是本课设计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实际上,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知识学习中同样存在,注意体会。 此外,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借助类比学习实数有关知识,还可以有一些不同的尝试,如果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高,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回忆有关有理数学习内容和顺序,并根据这个知识框架思考是否可以构建实数的有关顺序,思考在各个具体内容如何研究等问题,然后再打开书本比照学习。当然也可以首先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学,整理有关框架,并和旧的框架建立联系等。教无定法,关键在于适应你的学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