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说文解词:法西斯主义的前世与今生
法西斯主义(fascism)一词来源于“束棒”(fasces),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权力和威信的象征标志。
意大利法西斯党的领袖——墨索里尼
“恢复古罗马的光辉业绩”
“法西斯”的含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墨索里尼
材料一 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希特勒
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
思考:法西斯主义有什么特点?
1、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对外扩张
对内独裁
法西斯主义是独裁、暴政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种族优越论”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党)
1919
1920
改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1921
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22
2、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希特勒加入
德意志工人党
东条英机
1920年的希特勒与纳粹党党徽
以军方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统称
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事、建立总动员态势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德国被过分制裁,民族复仇主义蔓延
意大利未如愿获得应有的战利品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限制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
1921年德国杂志《同步画派》刊登
注解:五头怪兽分别是英、美、法、意、日;
下面的人是德国
依据材料和漫画,说明法西斯主义产生与壮大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①历史:德、意、日对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是什么助长了法西斯主义?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
②现实: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重创德、日、意经济。
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1929年,破产股民站在纽约交易所外
材料二 1932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是什么助长了法西斯主义?
依据材料,说明法西斯主义产生与壮大的现实因素是什么?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
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
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逐步发展壮大
广田弘毅
世界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攫取
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至此,
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被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
三头怪兽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三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思考: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挑战,英、法最终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
【概念解释】
绥靖政策: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是什么助长了法西斯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削弱
经济危机的打击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绥靖政策的产物——《慕尼黑协定》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过程: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慕尼黑协定》签字现场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扩张
示意图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下飞机,张伯伦就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35.8 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一个美国人的漫画:“斯大林和希特勒的蜜月期不知还会持续多久 ”
美国、苏联又是采取了什么政策?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29年
经济大危机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英法
绥靖政策
法西斯主义
兴起与扩张
位次 1937年工业产量 1937年工业发展速度
1 美国 美国
2 德国 日本
3 英国 德国
4 法国 英国
经济实力与殖民地
不平衡现象比一战前更加严重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特点: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
全球战争的过程。
2、过程:
(1)兴起:亚洲阶段(1931—1938)
①序幕: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标志: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是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29军在卢沟桥反击日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抗击日军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2、过程:
(2)发展:欧亚阶段(1939—1941)
①全面爆发: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之后,德国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不列颠空战)。
②扩大: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闪击战
希特勒进入巴黎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2、过程
(3)全球阶段: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
(4)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日本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阿拉曼战役
1942
中途岛海战
1942
2、过程
(5)转折
①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②1942年,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诺曼底登陆
1944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
2、过程
(5)转折:
③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④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⑤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斯大林格勒战役
墨索里尼被暴尸米兰广场
1944诺曼底登陆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3、胜利:(1)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2)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4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
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
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1943年11月—12月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8月波茨坦会议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会议名称 时间 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美、英、中) 1943.11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1943.11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2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苏联对日作战)、联合国问题 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7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确定战后东北亚秩序的基础性文件。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2、内容:
(1)领土问题: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2)法西斯问题:
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事实上也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促进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3)殖民地问题:
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战后秩序问题:
①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②成立联合国: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2、内容:
对比国际联盟的运行规则,联合国有何进步性?
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联合国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联合国旗帜
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新秩序的保障——联合国
1、成立:
1945年10月24日成立,是当代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性质)
2、宗旨:
3、原则: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大国一致原则的意义:
①“大国一致”原则,强调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②保护大国利益的同时也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4、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制裁侵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比较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不同点 原则 强调全体一致原则
参与国 会员国不具有普遍性,参与国家少,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作用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无所建树,而且在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集团的侵略。
相同点 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
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④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3、评价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这两座雕塑体现了什么寓意
3、评价:
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处与合作。
(1)积极性:
(2)局限性:
①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概,几乎每项协议都包含着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
——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②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③历史影响: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不同点 体现意志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协调关系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
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相同点 体现了美苏两个国家的意志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小组合作:浩劫之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人类社会: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
(1)从战争发动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2)从战争的抵抗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先后卷入的国家或地区达 个
61
造成 人伤亡
9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
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7亿
80%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40000亿
“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大约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
材料一:
材料二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材料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反法西斯: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
3、亚非拉美: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小组合作:浩劫之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小结:浩劫之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国际格局:欧洲遭受致命打击,国力衰落,而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
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新旧秩序交替下的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而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多么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对德黑兰会议的回忆录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中心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美苏对峙
5、科学技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小结:浩劫之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广岛原子弹爆炸
中国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V2导弹
中国长征五号
运载火箭
材料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开始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个阶段
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与评价
二战的影响
慕尼黑协定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