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节
是什么力量造成了如此丰富多样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
思 考
依据教材、自主学习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3.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4. 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有些内力作用进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得很极其缓慢(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岩
石
高温
高压
化学性物质
变质作用
岩
石
高温
高压
化学性物质
结构改变
物质组成改变
变质作用
岩
石
高温
高压
化学性物质
岩
石
新
不能直接改变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范围较小,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塑造地表形态。
冷却的岩浆
维苏威火山
长白山天池
岩浆活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运动
分 类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关 系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水平拉张,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两者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举 例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陆漂移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面积在不断增大。
(1)上述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
(2)设想地壳的水平运动还会形成怎样的地形?举例说明
(3)据你所知有什么例子证明地壳的升降运动呢?
红海
探 究
水平运动
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海陆变迁,沧海桑田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依据教材、自主学习
1.外力的类型?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4.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举例说明)
外力作用
风、流水、海浪、冰川、生物等
太阳辐射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岩
石
1、风化作用
岩
石
岩
石
岩石崩解、破碎,堆积在原地,为后续的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石
岩
风化作用的结果:
坚硬岩石
松散碎屑物
生物风化——根劈作用
冻融风化作用
热力风化作用
瀑
布
峡 谷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物理变化)
2、侵蚀作用
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着的瀑布,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溯源侵蚀下,一步步缓慢地后撤,画面下部的两道坎就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留下的脚印。据说,黄果树瀑布已经有过三次强烈的变迁,后撤距离长达250多米,退到了现在的位置。很难想像,再过若干年,我们看见的黄果树瀑布又会在什么位置。
流水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物理变化)
流水的溶蚀作用(化学变化)
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
银子岩溶洞
阳朔峰林
海浪侵蚀作用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江苏秦山岛海蚀柱
海蚀拱桥
世界最美海蚀崖之一 —— 沉船湾(希腊)
冰斗
角峰
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
峡湾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风蚀柱
3、搬运作用
风、流水和冰川把风化和侵蚀的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4、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新月形沙丘
海浪堆积作用
沙滩
冰碛地貌
冰川堆积作用
地表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 结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 作用结果
相互关系 太阳辐射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高低不平
使地表趋于平缓
同时作用,作用结果叠加交织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直接生成
如花岗岩(侵入岩)和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泡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
三大类岩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岩浆
变质岩
沉积岩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