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文档属性

名称 再别康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9-13 17:48:00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省海宁人。追求“爱,自由和美”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诗《雪花的快乐》《偶然》
《沙扬娜拉》别名:南湖,云中鹤写作背景介绍: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一生可用四个字概括爱
自由
美《猛虎集》序文: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
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徐志摩自由读课文朗读朗读2
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康桥的秀丽风光金柳:秀美婀娜(对康桥的无限欢喜 ) 青荇:惬意宁静(对康桥 的永久眷恋)潭水:五彩斑斓(对康桥的深深依恋)美丽的理想家园 柳到了春天就开始长出无数柳条,柔韧的柳条随风飘舞柳絮漫天飞扬,充满依依之感;柳 与“留”谐音,有“希望留下来”的意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舍新。
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情(动作)?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人→物,清新飘逸)“轻轻地”:宁静的氛围;无奈感伤的情绪。漫溯放歌:星辉斑斓(现实→幻觉,兴奋愉悦)悄然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幻觉→现实,深情洒脱)首 尾 呼 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幻 写景:岸边的柳树水中的青荇榆阴的潭水抒情:招手作别漫溯放歌悄然挥袖兴奋愉悦(美丽的精神家园)无奈哀伤(残酷的社会现实)新巧的构思:离别的对象特别
意象的选择新颖
营造的气氛轻松它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诗——它告别的对象是“物”,即“康桥”,而一般的离别诗告别的对象是“人”;
它选择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夏虫”等自然物,而一般离别诗选择的意象多是些传统意象,如古诗词中多是长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时节;
它所寄寓的情思显得潇洒飘逸,而一般诗则显得缠绵、愁苦。这种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精神。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
形式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阵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用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勿需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建筑美
语言:节奏感,旋律感,弹跳性这首诗韵律和谐。诗人深崇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尤重音乐美,因此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他六节都 严格押韵,而且频频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音乐美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这首诗意境优美。诗中有画,通过联想、想像,读者可以感受到,七节诗展示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诗从用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绘画美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