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鲁教版第四单元活动探究区 域开发与整治课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第四单元活动探究区 域开发与整治课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13 21:36:23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高中地理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化、特色化多种形式的区域化、特色化多种形式的区域化、特色化促进区域扶贫开发开发的重点区域在国土整治中多侧重治理做好水电资源的统一规划具备风光能开发农村环境市场沃土需开发要把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刚刚被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开发 不同区域的优势条件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优势资源的开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 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讨论农业、工业、城市的发展,作用、问题及治理措施。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
2.通过活动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整治措施。
3.让学生能初步学会区域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归纳区域发展的优、劣势,并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整治的一般方法。课标解读如何进行区域开发与整治,其一般步骤是什么?一、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读教材及“中国政区空白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阅读教材,总结搜集区域资料的程序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2)在区域开发和整治过程中为何要借鉴其他区域或国外的相关经验?
(3)一般从哪些方面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答案:(1)搜集区域资料的程序:对调查收集来的各种资料首先进行必要的整理、分类,选取与自己要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再分析、总结、归纳所研究区域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找出存在的问题。
方法:综合分析、对比分析。
(2)通过对区域总体特征的分析,在对比和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开发与整治之路。
(3)一般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策等。我国西部地区 二、以西部地区为例研究某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具体步骤 课堂小结课堂巩固A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是(   )
A.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
B.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
C.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收入
D.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下列不属于区域开发与整治内容的是(   )
A.区域产业 B.区域可持续发展
C.区域存在问题 D.基础资料的搜集DD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不属于西部地区开发与整治背景的是(   )
A.人口盲目增长
B.环境脆弱
C.资源丰富,区域经济高度发达
D.区域发展差异加大5.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   )
A.耕地面积少 B.降水多且分散
C.植被破坏严重 D.降水稀少CC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区域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内蒙古地区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了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后,打算进行一次调查,目的是分析当地干旱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当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1)如果你是该次调查的组织者,你将按照怎样的步骤组织调查?请简单写出调查的过程。(2)小区域调查的目的是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组织者,你认为总结区域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1)第一步,阅读地图,了解当地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第二步,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图或到气象局查阅当地降水量,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当地干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程度和发展趋势。第三步,结合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当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四步,讨论干旱环境下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探讨整治的措施。
(2)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等。答案:谢谢!课件20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供需失调 一、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 自主学习1.背景:区域出现人口盲目增长、 、环境恶化、区域发展差异加大等问题。2.实质和目标
(1)实质: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 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 。
(2)目标:在合理利用 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

3.内容和步骤:区域范围→区域特征与评价→区域产业
→ →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项目。
人类社会 人地关系 资源 可持 续发展 区域存在问题 重点开发整治地带 二、活动实例—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 1.确定研究的 ,以开展开发和整治的各项活动。
2.确定 并收集资料。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分类 ,运用综合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区域的基本特征。
4.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 。
地域范围 研究的主题 整理 存在的问题 5.对比分析和 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开发与整治之路。
6.综合整治的措施:包括 、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 。
7.分组讨论。
相关借鉴 基础设施 具体政策 问题思考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获得最大效益吗?不对。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探究以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具体步骤(以我国西部为例) 1.区域资料的收集方法有哪些?2.对收集到的区域基础资料怎样进行整理与分析? 查阅相关书刊、报纸,上网查阅,收看或收听新闻等。 按不同类别或重要程度等分类整理,借助表格或图件等形式,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区域的基本特征。3.区域特征一般从哪些方面去总结?4.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制定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一般从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归纳总结出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策等方面思考。 某校地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区域和发展规划
探究思路:
读图认识什么是不同尺度的区域,确定研究的区域收集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研究该区域的优势,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研究结论:
阶段Ⅱ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大漠孤烟,黄沙漫漫。阶段Ⅲ成果: (1)依据研究阶段Ⅱ成果,推断该区域为图示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填代号)(2)请你推断该地理学习小组得出阶段Ⅱ成果所必须使用的有关地图名称。(至少答出四种地图)
(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研究阶段Ⅲ成果: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其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首先应在分析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评价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而探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应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答案】 (1)甲
(2)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新疆地形分布图;新疆气候分布图;新疆植被分布图;新疆物产分布图等。
(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农业课堂小结课堂巩固 区域开发与整治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来的,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3题。
1.有关区域开发与整治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B.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A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是(   )
A.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
B.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
C.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收入
D.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下列不属于区域开发与整治内容的是(   )
A.区域产业 B.区域可持续发展
C.区域存在问题 D.基础资料的搜集DD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不属于西部地区开发与整治背景的是(   )
A.人口盲目增长
B.环境脆弱
C.资源丰富,区域经济高度发达
D.区域发展差异加大5.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   )
A.耕地面积少 B.降水多且分散
C.植被破坏严重 D.降水稀少CC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区域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内蒙古地区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了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后,打算进行一次调查,目的是分析当地干旱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当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1)如果你是该次调查的组织者,你将按照怎样的步骤组织调查?请简单写出调查的过程。(2)小区域调查的目的是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组织者,你认为总结区域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1)第一步,阅读地图,了解当地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第二步,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图或到气象局查阅当地降水量,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当地干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程度和发展趋势。第三步,结合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当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四步,讨论干旱环境下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探讨整治的措施。
(2)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等。答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