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高中地理 2.1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要求:
利用图表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20 °E125 °E130 °E50 °N45 °N40 °N一、自然环境1. 范围东北地区黑、 吉、辽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50 °N40 °N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格局 呈半环状
2.地形地貌3.气候1000mm800mm400mm800mm400mm青藏高寒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温度带3.气候温暖温带中4.植被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我国最大的林业基地红松森林资源概况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2、分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3、优势——全国最大的林区;全国最大的采伐基地;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4、森林分类(按功能分)——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按人类影响分)——人工林、天然林
5、森林开发利用产生的问题——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下降、物种减少 原因——采伐量超过生长量;森林火灾;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6、如何保护森林资源——营林为主;采育结合;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合理采伐等。冻 土冻土:
1、分类——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
2、分布——东北地区、青藏高原
3、影响——增加了气候寒冷程度;影响地表水下渗,土壤过湿、 沼泽广布;影响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城乡建设等5.河流黑土主要分布于:黑钙土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2.土地资源丰富① 耕地面积广大——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二倍。农业商品率高。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②宜农荒地多——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③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有哪些?优势:
地形平坦,集中连片,便于大规模机械化开发、耕作可恳荒地面积大,光热资源比较充足;湿地地区,水源丰富肥沃的黑土。探究一商品谷物农业(1)北大荒→北大仓3.土地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三江平原)探究二:①蓄水池,水源地;
②珍禽栖息地;
③调节气候;
④改善生态环境.“地球之肾”20世纪90年代年黑龙江农垦总局却做出决定--三江平原将不再开垦荒地。 →退耕还草、湿地 目前,三江平原的耕地面积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倍多,“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沼泽湿地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例1: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例2: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五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区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 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DC例3: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
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
C例4:东北主要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分布是( )
A、辽南各地有春小麦、棉花
B、中部有冬小麦、玉米、甜菜
C、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棉花
D、北部有春小麦、大豆、甜菜
例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
a林业基地 b能源基地 c商品粮糖基地 d重工业基地
A、a b c d B、a c d C、c d D、a b c
DA例6: 本区的某区域有北大荒之称,通过发展粮食生产,成为 “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原因是( )
A .粮食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B .保护湿地资源
C . 水土流失严重,已不能开发
D .保护水资源
B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④沼泽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练一练:BAD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