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
必修1
第一章
第2节
新课导入
1.请老师提前准备三个外表完全一样的密封小盒子,并在盒子里面分别装入乒乓球、小石头和橡皮泥。
2.请同学们通过摇晃、手感、听音等方式推测盒子里装的可能是什么物品,并说明依据。
思考
1.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小实验的模拟对你有什么启发
2.查找资料,看看科学家为了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采用了哪些探测方法
盒子里面是什么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1. 结合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说明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地理实践力)
2. 结合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描述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1
横波
传播速度 速度较快
传播介质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质点移动 使地表物质上下震动
纵波
传播速度 速度较慢
传播介质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介质
质点移动 使地表物质左右摇摆
圈层划分
2
根据地震波特性和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地震波传播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几次明显的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将地球划分为几个圈层?
3.在某次变化中,横波速度突变为零 ,说明其下层介质肯定不是何种状态?
界面
莫霍面:
在地下约33 km处(指大陆部分):S波和P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
在地下约2 900 km处:S波完全消失,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圈层特点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壳
400
300
200
100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
莫霍面
地面
地壳
6371千米
2900千米
地幔
400
300
200
100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
莫霍面
软流层
岩石圈
上地幔
地 幔
地面
6371千米
2900千米
地核
外核
内核
6371千米
2900千米
地核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
3
山地
海洋
岩石圈
上地幔
地壳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平原
拓展延伸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右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分层 名称 主要成分 密度 分布
上层 硅铝层 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 小 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
下层 硅镁层 由镁、铁、钙成分较多的玄武岩类组成 大 连续分布;在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素养培优
材料一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3月14日2时28分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25 km。
材料二 研究人员在地震发生后,根据横波、纵波的速度差,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让人们赢得黄金逃生时间。
问题:1.[区域认知]此次地震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请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地幔。地壳平均厚度为17 km,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5~10 km,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25 km,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幔。
问题:2.[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正在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动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案:
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故正在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不能感受到横波的影响。
问题:3.[综合思维]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预警主要是利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在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传到地面做出预警,在破坏力更大的横波没到前的数秒、甚至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
/ 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三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大气圈
环绕地球的气体层,其下部的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生物圈
广义: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狭义:指生物本身
判 断
1.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地理要素之一。( )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极高。( )
素养培优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外部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代表外部圈层。
问题:1.[综合思维]右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哪个外部圈层?
答案:
①为水圈,②为生物圈,③为大气圈。
问题:2.[综合思维]连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的圈层是哪个圈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
答案:
岩石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问题:3.[综合思维]在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什么圈层?
答案:
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