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中图版
必修1
第二章
第1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
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材 料】
【思考题】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识别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区域认知)
2.结合具体实例,描述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景观特点,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风沙地貌
成 因
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1
分 布
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
分 类
3
风蚀作用
风积作用
图说风蚀地貌
风蚀垄
风蚀柱
图说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雅丹
图说风蚀地貌
风蚀城堡
风蚀壁龛
图说风蚀地貌
戈壁
戈壁
图说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长垄状沙丘
拓展延伸
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水岸沙丘
水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物质来源——沙土,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沉积。
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
拓展延伸
风沙地貌风向的判断
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
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思考题: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的大小来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素养培优
1.[区域认知]指出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及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2.[综合思维]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
问题:1.[区域认知]指出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及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
西北风;西北地区。
问题:2.[综合思维]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答案: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而较陡;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 02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发育条件
因 素
岩石 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 水的溶蚀力 有机酸、无机酸等酸性物质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温度 合适的气候条件 温度越高,植物分泌的有机酸越多,喀斯特作用越强
喀斯特地貌分类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任务:在下图中找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地貌类型,并说出地貌特征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丛
峰林
洼地
洼地
地表喀斯特地貌
孤峰
残丘
地下喀斯特地貌
任务:
在图中找出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地貌类型,并说出地貌特征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暗河
溶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石幔
喀斯特地貌的开发利用
2
立体农业
旅游
地下水应用
开发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立体农业
旅游
地下水应用
拓展延伸
冰川地貌
冰川
刃脊
冰碛湖
冰碛堆
角峰
冰床
冰斗
分布
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
(1)分布: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或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冰川地貌的类型
角峰
刃脊
冰斗
冰川地貌的类型
素养培优
桂林山水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著名,是世界著名自然遗产。下图是桂林某地地表和地下喀斯特景观图。
问题:1.[区域认知]桂林喀斯特景观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表石灰岩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
问题:2.[综合思维]桂林地下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喀斯特地貌区多雨,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岩石裂隙发育,地下溶洞众多;地表水通过喀斯特裂隙、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地下河。
问题:3.[人地协调观]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该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溶洞众多,地表水容易渗漏,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