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通过精读课文、观察图片,了解唐与日本、印度、朝鲜半岛交往的史实,感受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借助史料,探究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经过思考,比较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点。 概括唐朝的“向心力”、“传播力”、“学习力”,体会唐朝“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强大“生命力”,感悟当今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重点:中日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听过西游记的故事,那大家知道西游记中唐僧是以谁为原型的?是的,玄奘。那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取经?还有哪些人和事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学习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通过精读课文、观察图片,了解唐与日本、印度、朝鲜半岛交往的史实,感受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借助史料,探究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经过思考,比较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点。 概括唐朝的“向心力”、“传播力”、“学习力”,体会唐朝“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强大“生命力”,感悟当今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来往。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唐与日本、印度、朝鲜半岛交往的史实。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渊源深厚,在唐朝时交流异常频繁。下面我们来学习: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一、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 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唐文化,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这些使节被称为“遣唐使”。那遣唐使主要学习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材料: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主要学习唐朝的制度,同时也包括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下面我们来看,遣唐使具体都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日本的政治制度受到唐文化的影响。 我们观察这两幅图片,能够发现日本的货币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观察日本平城京的平面图和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我们可以概括得出,日本的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建筑的艺术。我们再来看这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日本在5世纪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8世纪中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楷书偏旁创立“片假名”。9世纪初,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据中国草书,创立“平假名”。 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日本的茶道和服饰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使的典型代表,他在中国学习期间改名为晁衡,与李白王维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753年,晁衡在回国途中遇到风暴,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水而亡,李白因此作诗来悼念晁衡。晁衡入唐期间所作诗句我是东番客,怀恩入盛唐,这两句诗就是中日交流的最好见证! 其实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与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大概一千多年前,日本的长屋王痴迷于唐朝文化,制造了上千件袈裟,赠送给唐朝的僧人,袈裟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知道此事后,十分感动,决定到日本去弘扬佛法。 鉴真先后六次尝试东渡日本,其中在第五次时,双眼失明,但他并未放弃, 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在日本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他在日本传播佛法的同时,也为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位一级国宝。 鉴真在日本也被称为佛教之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沫若曾写诗赞颂鉴真: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东渡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困难重重。而玄奘西行取经的道路同样充满着艰难险阻,不过,他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下面我们来学习: 三、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 玄奘祖上世代为官,其兄长是一位很有名的僧人。他自幼聪明,爱好佛学,11岁时便能诵读佛经,12岁时 在洛阳出家。此后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18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佛学中的《经》《律》《论》三藏,故尊称他为 “三藏法师”。那他为什么要西行取经呢? 当时,随着佛教在中土传播,由于对原始佛典的理解不同,因而出现不同的学说。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学原著,玄奘决定亲自去西行取经,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探求佛理 玄奘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跨过了重重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曾在佛学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之后,玄奘返回大唐,专心致力于翻译佛经,完成了《大般若经》的翻译工作。而且,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的辐射力也影响到了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与唐朝往来十分频繁。下面我们来学习: 四、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唐朝也从新罗引进了药材、音乐等。由此可见,唐与新罗的交往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 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集。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就恰恰反映了唐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以上我们了解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活动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有什么异同点?(2min) 相同点:1、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2、都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都展现了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 不同点: 1、鉴真东渡重在向外传播唐文化,玄奘西行重在学习外国的佛教文化 2、鉴真是向东去日本,玄奘是向西去印度 再看探究二: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强大的经济实力 发达的中外交通 3、先进的制度文化 4、开放的对外政策 我是东蕃客,怀恩入盛唐,这是唐文化的向心力。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显示了唐文化的传播力 尼莲河水正东流,西看佛树几千秋。这体现了唐文化的学习力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那就是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唐朝时,中华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与世界各国一起构成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生动画面。 今天,中华文化同样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中国的服饰畅销海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中国品牌;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中国已同一百多个国家签订政府间的文化合作协定,对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中国功夫、中国话、中国茶、中国戏剧纷纷走出国门,共同构建人类发展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