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10 15: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各图中,( )中虚线的位置能表示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
A. B. C.
2.下图是319路公共汽车从光华公园站到南熏大道站之间的行驶情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一共行驶了4分钟 B.汽车行驶的最快速度为400米/分
C.汽车中途停了2分钟 D.汽车最后一分钟速度在下降
3.李奶奶早晨从家里出发,散步0.5时到离家2km的公园,打了1时太极拳后又在公园报栏看报0.5时,然后散步0.5时回到家。下面图( )描述了李奶奶这天早晨的活动行程。
A.B.C. D.
4.下面关于“平均数”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平均每天跑2.5km,他每天一定都跑2.5km。
B.四(2)班男生平均体重30kg,女生的平均体重为28kg,四(2)班的女生小丽一定比男生小亮的体重轻。
C.参加2023世界女排联赛的中国女排队员中,身高最矮的是处于自由人位置的王梦洁,她的身高是1.73m,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一定大于1.73m。
5.三名同学去打靶,淘气打了99环,奇思打了90环,妙想比奇思的成绩好,但不超过93环。估计三人的平均成绩在( )。
A.90环以下 B.90到93环之间 C.93到94环之间 D.94环以上
6.下面( )事件最适合用下图表示。
A.金华八月至十二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B.某男生一至五岁身高变化情况
C.蒜苗前五天的生长情况 D.某同学最近五次数学独立作业成绩变化情况
二、填空题
7.淘气四次的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他前三次的平均分是92分,淘气第四次测试成绩是( )分。
8.下图是某地今年1~5月降水量统计图。
(1)( )月份降水量最多,( )月份降水量最少,相差( )毫米。
(2)( )月和( )月之间的降水量变化最大。
9.统计病人一个星期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绘制( )统计图;统计实验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应选择绘制( )统计图。
10.实验小学各年级给幼儿园小朋友做玩具的数量情况如下图。
(1)
图中一格表示( )件玩具。
(2)做玩具最多的是( )年级,最少的是( )年级。
(3)六个年级一共做了( )件玩具。
(4)六年级制作玩具的数量是一年级的( )倍。
11.下面是某校四年级部分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图。每人只能选一种活动,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喜欢( )的人数最多,喜欢看书的同学比喜欢上网的同学多( )人。
12.一组数据的( )除以这组数据的( ),所得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判断题
13.数据整理时,频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
14.小亮班的平均身高是1.43米,小强班的平均身高是1.48米,所以小强比小亮高。( )
15.27,28和29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 )
16.折线统计图只能反映事物(数量)变化的情况。( )
17.四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4.5元,其中丽丽一定捐了4元5角。( )
四、计算题
18.求出下面各组数的平均数。
(1)88 92 98 82
(2)32 20 16 34 38
(3)108 106 100 105 107 122
五、解答题
19.某地2022年3月9日至3月15日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统计如下表:
日期 9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人数/人 20 17 8 7 6 4 1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把下面的统计图接着绘制完。

(2)图中每格代表( )人,新增确诊人数情况总体呈现( )趋势。
(3)这7天,共新增确诊( )人,平均每天新增确诊( )人,加上3月8日新增确诊人数后,8天的平均新增确诊人数是10人,3月8日新增确诊( )人。
20.四年级3班参加学校举办的“美丽惠州,幸福家园”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下面是五次比赛成绩统计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成绩分 85 88 90 92 95
(1)根据上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2)四年级3班五次比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1.淘气的成绩单不小心弄脏了,你能把弄脏的分数算出来吗?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平均分
成绩/分 92 94 95
22.下面是某学校合唱队10名队员的身高情况。
号码 ① ② ③ ④ ⑤
身高 1.42米 1.32米 1.43米 1.38米 1.49米
号码 ⑥ ⑦ ⑧ ⑨ ⑩
身高 1.41米 1.40米 1.30米 1.26米 1.36米
(1)根据以上数据帮他们安排站位,要求第二排的人都比第一排的人高。请将号码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第一排合唱队员平均身高是多少?
(3)音乐老师想给10名队员选择奖品,下面是两个商店的价格,你觉得选择哪家商店的更省钱?
甲商店:“买4赠1”,每个15.8元。 乙商店:“买3赠2”,每个19.6元。
23.由于气温骤变,淘气感冒了。下面是他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病人体温最高是( )℃,最低是( )℃;
(2)护士每( )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3)12:00病人的体温是( )℃;
(4)从体温变化来看,这个病人的病情在( );(填“好转”或“恶化”)
(5)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下降最快?在哪段时间最平稳?
24.下表是某组几名同学的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请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姓名 淘气 奇思 妙想 乐乐
成绩/分 90 95 100 87
(1)将淘气、奇思的考试成绩画在统计图中。
(2)计算这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3)笑笑的成绩是94分,如果她加入这个小组,全组的平均成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A.虚线的位置比最低的数高,比最高的数低,可以表示平均数;
B.虚线的位置比三个数都高,不能表示平均数;
C.虚线的位置比三个数都低,不能表示平均数;
所以中虚线的位置能表示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
故答案为:A
2.C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折线统计图中最高处表示最快速度,行驶时间就是横坐标值,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A.横轴一共经过了4分钟,即行驶了4分钟,选项正确;
B.折线中最高位置是400,即最快速度是400米/分,选项正确;
C.汽车的速度都没有为0,即中途没有停车,选项错误;
D.最后一分钟的折线向下,即速度在下降,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C
【分析】
从题目中可知,李奶奶打了1时太极拳后又在公园报栏看报0.5时,一共在公园1.5小时。去公园和回到家都是0.5小时,且中间没有停留。
【详解】
A.李奶奶在回家过程中停留了0.5小时,与题意不符;
B.李奶奶在去公园的过程中停留了0.5小时,与题意不符;
C.李奶奶打了1时太极拳后又在公园报栏看报0.5时,一共在公园1.5小时。去公园和回到家都是0.5小时,且中间没有停留,与题意相符;
D.李奶奶在回家的过程中停留了0.5小时,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4.C
【分析】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能反映具体数据,平均数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小明平均每天跑2.5km,每天不一定都跑了2.5km,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B.四(2)班男生平均体重30kg,女生的平均体重为28kg,四(2)班的女生小丽和男生小亮的体重轻无法比较,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C.参加2023世界女排联赛的中国女排队员中,身高最矮的是处于自由人位置的王梦洁,她的身高是1.73m。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肯定大于1.73m,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掌握。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平均数只能代表整体的平均水平,不能代表整体中的个体。
5.C
【分析】已知妙想比奇思的成绩好,但不超过93环,则妙想的成绩可能是91~93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99+90+91)÷3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最少是多少,用(99+90+93)÷3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最多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已知妙想比奇思的成绩好,但不超过93环,则妙想的成绩可能是91~93环;
(99+90+91)÷3
=280÷3
≈93(环)
(99+90+93)÷3
=282÷3
=94(环)
三人的平均成绩在93到94环之间。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A.金华八月至十二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因为八月至十二月的气温是逐渐下降的,而上图的折线中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不适合用上图;
B.某男生一至五岁身高变化情况,不符合要求,身高不可能忽高忽低;
C.蒜苗前五天的生长情况,不符合要求,蒜苗的高度不可能忽高忽低;
D.某同学最近五次数学独立作业成绩变化情况,符合上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活常识,并明白该折线有2段是上升的,有1段是下降的。
7.96
【分析】用93×4,求出淘气四次数学测试的总成绩,用92×3,求出淘气前三次数学测试的总成绩,然后用淘气四次数学测试的总成绩减去淘气前三次数学测试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淘气第四次测试成绩是多少分。
【详解】93×4-92×3
=372-92×3
=372-276
=96(分)
淘气四次的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他前三次的平均分是92分,淘气第四次测试成绩是96分。
8.(1) 5 1 45
(2) 4 5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5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求“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月份相差多少毫米?”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找准最高点的数据和最低点的数据,用最高点的数据减最低点的数据,即可求解;
(2)由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可知4月和5月的降水量变化最大。
【详解】(1)75-30=45(毫米)
5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相差45毫米。
(2)4月和5月之间的降水量变化最大。
9. 折线 条形
【分析】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统计病人一个星期的体温变化情况,要体现“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绘制折线统计图;统计实验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要体现“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应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
10.(1)2
(2) 六 一
(3)76
(4)5
【分析】
(1)直接观察统计图填空即可。
(2)哪一个年级对应的条状最高,则这个年级做玩具最多;哪一个年级对应的条状最矮,则这个年级做玩具最少。
(3)将每个年级做玩具的数量加起来即可。
(4)用六年级制作玩具的数量除以一年级制作玩具的数量即可。
【详解】(1)2-0=2(件),4-2=2(件),即图中一格表示2件玩具。
(2)做玩具最多的是六年级,最少的是一年级。
(3)4+6+12+16+18+20=76(件)
六个年级一共做了76件玩具。
(4)20÷4=5,即六年级制作玩具的数量是一年级的5倍。
11. 64 体育锻炼 2
【分析】
将条形统计图中所有项目的人数相加即为一共调查的人数;代表人数的条柱最高的则代表喜欢该课外活动的人数最多,用喜欢看书的人数减去喜欢上网的人数,即可求出喜欢看书的同学比喜欢上网的同学多多少。
【详解】20+14+18+12
=34+18+12
=52+12
=64(人)
14-12=2(人)
一共调查了64名同学,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喜欢看书的同学比喜欢上网的同学多2人。
12. 总和 个数
【详解】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例如求18、14、16的平均数,(18+14+16)÷3=48÷3=1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6。
13.√
【分析】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也就是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据此解决。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数据整理时,频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此题依此判断即可。
【详解】每个班的平均身高只是这个班全体同学身高的一个平均值,并不代表这个班每个同学的实际身高。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分析】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27+28+29)÷3
=84÷3
=28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关键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16.×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述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分析】平均数指的是一个整体的平均值,不能得出里面每一个数据的大小,数据有可能大于平均数,也有可能小于平均数,也有可能等于平均数,据此判断。
【详解】四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4.5元,其中丽丽不一定捐了4元5角。故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平均数的理解,注意单个数值可能大于、小于、等于平均数,不能确定一定就是平均数。
18.(1)90
(2)28
(3)108
【分析】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计算即可。
【详解】(88+92+98+82)÷4
=360÷4
=90
(32+20+16+34+38)÷5
=140÷5
=28
(108+106+100+105+107+122)÷5
=540÷5
=108
19.(1)见详解
(2)2;下降
(3)63;9;17
【分析】(1)折线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日期,纵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准确描出各天对应的人数,再依次连接各点;
(2)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纵轴,每格代表2人,新增确诊人数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3)用(20+17+8+7+6+4+1)求出这7天共新增确诊多少人;用共新增确诊的人数除以7,求出平均每天新增确诊多少人;用8乘10,求出8天共新增确诊人数,再减去3月9日到3月15日共新增确诊人数,求出3月8日新增确诊多少人。
【详解】(1)如下图:
(2)图中每格代表2人,新增确诊人数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3)20+17+8+7+6+4+1
=37+15+10+1
=52+11
=63(人)
63÷7=9(人)
8×10=80(人)
80-63=17(人)
这7天,共新增确诊63人,平均每天新增确诊9人,加上3月8日新增确诊人数后,8天的平均新增确诊人数是10人,3月8日新增确诊17人。
【点睛】理解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0.(1)图见详解
(2)90分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次数为横轴,成绩为纵轴,即可画出折线统计图;
(2)四年级3班五次比赛的成绩之和除以5即能求出五次比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详解】(1)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2)
=90(分)
答:四年级3班五次比赛的平均成绩是90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填充,关键是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据此公式求平均数。
21.99分
【分析】用95乘3,求出三个单元的总分数,用总分数减去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的分数之和,求出第二单元的分数。
【详解】95×3=285(分)
285-(92+94)
=285-186
=99(分)
答:第二单元的分数是99分。
【点睛】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22.(1)见详解;
(2)1.31米
(3)乙商店更便宜。
【分析】(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类推,将表格中的身高进行比较,将前4个小的数据的序号填在第一排,其余在第二排即可;
(2)将第一排队员的身高相加,然后除以第一排的人数即可;
(3)“买4赠1”即买4个可以得5个,有10名队员,只有买8个即可;
“买3赠2”即买3个可得5个,有10名队员,买6个即可解答。
【详解】(1)
1.26<1.30<1.32<1.36<1.38<1.40<1.41<1.42<1.43<1.49;
<<<<<<<<<;
安排站位如下:
(2)1.36+1.32+1.30+1.26
=2.68+1.30+1.26
=3.98+1.26
=5.24(米)
5.24米=524厘米,524÷4=131(厘米),131厘米=1.31米
(3)甲:15.8×8=126.4(元)
乙:19.6×6=117.6(元)
126.4<117.6
故选择乙商店更省钱。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乘法以及平均数,知识点较多,合理选择方法。
23.(1)39.2;37;(2)2;(3)38;(4)好转;(5)14时到16时;20时到22时
【分析】(1)折线最高点表示的体温是最高体温,最低点表示的体温是最低体温;
(2)根据横轴上时间间隔可以知道多长时间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3)12时对应折线上的点表示的温度就是病人12时的体温;
(4)病人体温变化变小,并接近正常体温,就说明病人病情在逐渐好转,否则就是在恶化;
(5)体温由高到低下降最多的哪段时间下降最快,体温变化最小的哪段时间最平稳。
【详解】(1)病人体温最高是39.2℃,最低是37℃;
(2)护士每2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3)12:00病人的体温是38℃;
(4)从体温变化来看,这个病人的病情在好转;(填“好转”或“恶化”)
(5)39.2-38.9=0.3(℃)
38.9-38=0.9(℃)
39-38=1(℃)
39-37.8=1.2(℃)
37.8-37=0.8(℃)
37.2-37=0.2(℃)
37.3-37.2=0.1(℃)
病人的体温在14时到16时下降最快,在20时到22时最平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掌握和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1)见详解
(2)93分
(3)提高
【分析】(1)把统计表中的成绩在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出来,完善统计图。
(2)把四名同学的成绩相加,再除以4即可解答。
(3)如果笑笑的成绩高于原来小组的平均成绩,全组的平均成绩会提高;如果笑笑的成绩低于原来小组的平均成绩,全组的平均成绩会下降;如果笑笑的成绩等于原来小组的平均成绩,全组的平均成绩不变。
【详解】(1)
(2)(90+95+100+87)÷4
=(185+187)÷4
=372÷4
=93(分)
答:这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3分。
(3)94>93,全组的平均成绩会提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图的制作和平均数知识的掌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