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谈文论艺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谈文论艺阅读(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0 17:49:20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 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 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把握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论题(论题是文章中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或话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
论点一般由意思明确、结构完整、态度鲜明的肯定句(判断句/陈述句)来表述,回答“是什么”或“应该 怎样”的问题,不可以是疑问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词语或短语等。
表达论点的常用句式有:
(1)……是……,如“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弊大于利 ”;
(2)……要/应当/必须……,如“人应当敬业、乐业 ”;
(3)……能够/将会……,如“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等。
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是论点或论题。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开门见山、借助故事、借助生活事例现象、借助名 言警句等。
二、常见题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4)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三、答题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①句式判断法。论点一般为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陈述句。如《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
②位置分析法。看文章标题,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看文章开头,如
《谈读书》,论点是文章首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看文章结尾,如《谈创造性思维》结尾归 纳全文,指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诸多要素,表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③词语提示法。从提示性词语,如,“可见 ”“总之 ”“归根结底”等及衔接、过渡词语和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语等中找论点。
④归纳提炼法。有的论点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去概括,如《论教养》一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论点,而是透过众 多“有教养 ”和“无教养 ”的社会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 ”和“优雅风度 ”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2)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①借助故事,提出中心论点;
②借助生活事例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③借助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3)补写文章分论点
①提炼概括:紧扣中心论点或论题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分论点;
②句式一致:补写的分论点要与已给分论点句式一致。
主题阅读
一、(2022 秋 ·河北保定 ·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 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上周,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 网,对 2002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 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自制力好,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 高自制力。这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②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做事容易信马由缰,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 影响,又多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高投入低产出,并产生懊悔、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 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 环。
③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专注和深入的程度会逐步下降。比如阅读方面, 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 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比如有时还做出冲动、不守规矩的举动,这种 影响则更隐秘而久远。
④古人云:“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 ”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 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 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提高自制力, 于个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改变自我评价
与精神面貌,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达到生活工作目标,乃至“梦想成真 ”;于社会,倡导“淡泊明志、宁静 致远”的刻苦钻研精神,匠心筑梦,才能培养出更多揽月潜洋、勇于挑战的科研人才。
⑥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通讯工具、娱乐方式的迅猛发展, 使得外部的干扰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能被 工具、外在因素所绑架。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⑦提高自制力,可以尝试一些方法: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克 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分配任务,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⑧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学习提高效率的方法, 细化目标步骤,严格时间安排,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 的因素,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惰性,还可以强制自己远离干扰。例如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 ”,或者与志同道合 者相互督促相互勉励等,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集中,使工作与生活保持效率与质量。 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规划,都大有裨益。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3.选文第④段中加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选文来看,如何提高自制力?
二、(2022 秋 ·广东深圳 ·九年级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秦川
①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②比如,近期成都等地放开马路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 ”。截至 5 月 28 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 区 2230 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 17147 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 20130 个,增加就业人数 10 万人以上,复苏 了城市烟火气,也让经济逐渐恢复景气。
③这一举措给摊贩们带来更多尊严和获得感,正如一名摊贩感慨:“我没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门面,就 摆摊卖水果。之前一直‘打游击 ’,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④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 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其实, 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 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 ”,别一见地摊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⑤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 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⑥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 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 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热度不减的地摊 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⑦“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 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 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这些要求都不过分,属于依法监管,合理监管,也是对广大消费 者的权益负责。事实上, 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并不矛盾,在柔性执法中审慎包容,在审慎包容中柔性执法,探索 治理效能最大化,就能实现多赢。
⑨“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 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6 日)
【链接材料】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往往是影响 市容环境的因素之一:但地摊经济也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等背景下,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就业压力。2020 年 5 月 27 日,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 2020 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 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综合自百度百科“地摊经济”词条及《人民日报》新闻)
(1)本文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古诗词概括新闻现象,请你认真阅读材料,解释以下加点字所喻指的新闻现象。
①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②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③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
(2)观点,是一篇评论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评论的灵魂。读者看评论,是为了知道“应该怎么看这件事 ”。本文的 观点是什么?
(3)时评的标题往往表明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观点。请阅读以下时评的标题,推断哪一则时评与本文观点一致? ( )
A.《一线城市不宜进行“地摊经济 ”》
B.《深圳大力繁荣“夜间经济”背后:“地摊经济”是否会有一席之地?》 C.《如何可持续发展“地摊经济 ”》
D.《“地摊经济”中不文明行为亟需强化管理和引导》
(4)某网站转载了这则时评,并附上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你结合材料,就“地摊经济”这 个话题为城市管理者建言献策。
三、(2023 秋 ·河北石家庄 ·九年级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校考期末)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 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 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 晰、新奇, 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 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 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 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 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 现在国外 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 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 好比先 贮存上许多干柴, 以后一有火种, 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 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 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 便立即融会 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 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 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 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 ”,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 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 ”字, 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 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 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 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 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从那个 暴君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则 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 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 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 还能借气、借势, 翻出新意。文章相因, 从司马迁到 韩愈、柳宗元, 再而苏轼、欧阳修, 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 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 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 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
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第⑤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2022 秋 ·河北秦皇岛 ·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山不过来,我过去
①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习惯于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 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
②但是,【甲】 改变别人,谈何容易!而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的指责会越来越多,戾气会越来越重。 最后,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变成牢骚满腹、埋天怨地的“怨妇 ”。
③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试反思自我, 改变自己。
④思维角度一变,便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心结烟消云散,世界豁然开朗。细思量, 你甚至还会欣喜地发 现尝试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⑤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每一步自我的改变,都是最好的修心养性,是积极心态的
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绪因此而改变,心情舒畅,信心满满。消极施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会走在时间的前面。 你尝试着改变易怒易烦的习惯,做到“肚中能忍万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宽 ”。
⑥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在孙权的悉心劝导下,尝试着改变自己, 才赢得了鲁肃的赏识,与之“结友而别 ”。新时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 自我,适应他人。因为这样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领你的团队披荆斩棘。
⑦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善于自我反省并改变的曾子,终成一代贤人。个人如此, 企业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文化“六脉 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乙】 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内驱力。
⑧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梦想之路就会更宽阔。
7.文章的⑤—⑦段从哪三个方面有理有据来谈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8.从下面选择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③华为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 ”。正是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 华为才成为享誉全球的高科技企业。 ④“好空调,格力造 ”格力空调如今能做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 的信念。
A.甲①乙③ B.甲①乙④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④
9.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义是什么?
五、(2022 春 ·湖北恩施 ·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
讲智勇多困于所溺
马军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所作序言的
总结和概括,即祸患往往不是凭空而来,更鲜有骤从天降,大多是潜滋暗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时,从而病入 膏育的。而智慧和勇气这两个非常可贵的成功要素,人却会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陷阱中沉迷、沉沦而失去。 古今中外沉于“所溺”而不能自拔的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危害之大,教训之深,充分验证了先贤所论非虚。
②显而易见,无论是做一番青史流芳的宏图伟业,抑或是做一个成功的大写的“人 ”,以求无忝(tiǎn)所 生,就必须以慧眼灵心和钢铁意志,避开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温柔”与“甜蜜”的陷阱。
③时刻保持一份清醒,以防消磨大志。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有清醒的头脑, 在南京应天府书院求学,南京留守 之子也在这里读书。当看到范仲淹虽然穷得经常挨饿, 但是却安于贫困,刻苦攻读,既同情又钦佩,就送给他一 些钱,却被范仲淹直言谢绝。后来,又带给他美酒和佳肴,范仲淹见其心诚,不忍拂其美意,就高兴地收下了。 可过了几天,却发现这些好端端的饭菜都已发霉了。原来范仲淹一点儿也没吃,于是他非常生气,认为范仲淹是 看不起他。范仲淹说:“不是我不领你的情,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美食,以后还能 安于平素的生活吗?”小小年纪的范仲淹就有如此的判断力和意志力,此人顿时怒意全消,心服口服。
④始终保持一份警觉,以防随波逐流。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靡之风盛行,而齐相晏婴却 反其道而行之。他平时只穿粗布衣服, 出使或盛典才穿的唯一狐皮大衣一直穿了三十多年。平时上朝, 他总乘坐 一辆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齐景公多次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却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晏婴说:“您 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 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负担。我若乘 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晏婴 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齐景公要为他修造新宅院, 也被晏婴婉拒。齐景公便趁他出使之际, 强行拆掉他 邻居的房子,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华的府第。晏婴回国后, 命人拆掉它,并找回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司马迁曾发 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驾马,也是心向往之啊!”
⑤人非圣贤,谁无所好?但有所节制,不被其所累,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因为他们懂得, 越是充满诱惑 的东西越具有危险性,鱼竿之下一条条拼命挣扎的鱼就是痴于“所溺 ”才横在案板上的,特别是“忽微 ”的诱惑, 则更为可怕,由于其小,以“忽微 ”之状出现,故不引人注目,因而也更容易使人丧失警惕,待玉山倾倒,祸患 临头之时,则已无药可救,悔之莫及。因此, 藏器于身,胸怀丘壑的智勇之士又岂能不心生惕然,如履如临,以 防被销魂噬骨的“所溺”吞噬呢?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0.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1.文章开头引用《新五代史 ·伶官传》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12.第⑤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3.简要说明第④段阐述的思路。
六、(2023 秋 ·河南信阳 ·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出圈”的是中国风
①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收获了如潮好评。不少观众在被圈粉的同时,还喊话本省卫视 “抄作业 ”。如果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的《唐宫夜宴》使河南卫视成功“出圈 ”,此次的《端午奇妙游》更是引 燃了观众的极大热情。
②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没有烧钱的豪华制作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从“ 出圈 ”到“炸圈 ”, 河南卫视凭的是什么?
③凭的是创意之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国画大师吴昌硕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端午奇 妙游》的创作团队首创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整台节目以网剧的形式呈现,由4 个唐小妹在端午节这天 的行踪,拉出 4 条平行中有交错的故事线,引出7 个综艺节目,以网综、漫画、追剧、水下舞等多种形式, 共同 讲述《唐宫夜宴》的前传故事。各节目既有关联, 又相互独立,故事性强,趣味盎然。各个节目内部, 令人耳目 一新的创意也层出不穷。开场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惊艳观众,吸粉无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 合,适应了当代年轻人跳跃性强的思维特点和追求新奇的审美口味,受到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④凭的是形式之美。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 是其外在形式。唯有美的形式才能征服观众的感官, 进而打动 其内心。舞蹈《洛神水赋》中, 衣袂飘飞的洛神蹁跹起舞,或沉潜或飞升,或柔婉或刚劲,碧波荡漾之中,曹植 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神女宛若重生,以至于网友惊呼:“看到神仙了!”民乐演 奏《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的鼓声与慷慨悲凉的琵琶声相互和鸣, 抒发驰骋沙场的英雄豪情与思亲念远的人
伦亲情,刚柔并济,震撼着观众的耳膜,也触动了观众的情肠。舞蹈《丽人行》从屏风上的一幅幅仕女图中,幻 化出一群盛装的唐朝女子,她们奇丽的妆容、曼妙的舞姿,重现了来自大唐的“中国式性感”和盛世风华。
⑤凭的是底蕴之深。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过节不仅意味着团聚、旅游、休整, 也意味着重 温久远的传统,追寻文化的根脉。《端午奇妙游》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这个“网剧”的故事时间被设 定为端午节,观众跟随唐小妹的脚步,领略了绵延千年的端午习俗和风情。《龙舟祭》中气势磅礴的男性群舞,
融合杂技、武术和击鼓,描绘了龙舟祭祀的肃穆和龙舟竞渡的热烈,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和传承华夏文明的期望。 挂艾叶、佩香囊、吃粽子等习俗, 装点着唐小妹游览街市的画面。其次, 借助 4 位唐小妹不同的身份设定和游历 行程,多种传统文化在历史长廊中一一呈现。《医圣传人》传播中医文化;《丽人行》是对李白《清平调》的视觉 再现;《兰陵王入阵曲》以琵琶与大鼓奏出唐代歌舞戏的遗响,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⑥新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火了《唐宫夜宴》,又火了《端午奇妙游》。中国风节目“ 出圈 ” 的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
中国人的审美。立足本土, 紧跟时代,善待传统,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应当成为综艺节目创作 的一种风向。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吕珍珍)
【文本二】
①同样的古风系列,同样的传统与现代糅合,同样的精彩绝伦。作为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的收官之作, 《重阳奇妙游》同前几期节目一样,各有各的精彩,对传统文化的取法,对现代技术的运用,也是殊途同归的。
②向传统要资源,向现代要技术。丰饶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根本, 现代技术的呈现是提味的佐料。在浩瀚瑰丽 的传统文化海洋里舀一瓢饮,那就是点石成金的一盘大菜。通过向历史深处看, 植根于古老中原大地的河南卫视 找到了文化“出圈”的密码,造就了自己的文化流行。
③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电视节目是厚今薄古的,什么时髦做什么。一味迎合短暂的流行,凸显中国节目原 创力不足的尴尬。在“向前看 ”“向外看”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们脚下的土地,在我们的历史丛林深 处,恰恰有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这里有上古传说, 有诗书礼乐,有秦砖汉瓦,有唐诗宋词。史之意蕴, 书之意 趣,思之惬意,乐之迷人,俯拾皆是。
④如果说河南卫视“奇妙游 ”做对了什么,那就是不惑于一时的流行,不目迷于他人的热闹,坚守中华文化 本位,苦心布局,精心钻研,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爆款之路。
14.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本一第①段“抄作业 ”指观众在欣赏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之后, 希望本省也能照搬其优秀的形式。
B.文本一和文本二,列举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引燃观众热情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综艺节目想要成
功,要根植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
C.文本一的第③④⑤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三者呈并列关系,无先后次序之分。
D.文本一和文本二在论述时语言精练、逻辑严密,同时又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严谨不失趣味,质朴不 失典雅。
E.文本二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河南卫视“奇妙游”立足丰饶的传统文化资源,不盲目追随流行是其成功的原 因。
15.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在探讨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成功的原因,两者的观点各是什么?
16.简述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 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 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把握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论题(论题是文章中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或话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
论点一般由意思明确、结构完整、态度鲜明的肯定句(判断句/陈述句)来表述,回答“是什么”或“应该 怎样”的问题,不可以是疑问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词语或短语等。
表达论点的常用句式有:
(1)……是……,如“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弊大于利 ”;
(2)……要/应当/必须……,如“人应当敬业、乐业 ”;
(3)……能够/将会……,如“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等。
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是论点或论题。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开门见山、借助故事、借助生活事例现象、借助名 言警句等。
二、常见题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4)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三、答题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①句式判断法。论点一般为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陈述句。如《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
②位置分析法。看文章标题,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看文章开头,如
《谈读书》,论点是文章首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看文章结尾,如《谈创造性思维》结尾归 纳全文,指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诸多要素,表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③词语提示法。从提示性词语,如,“可见 ”“总之 ”“归根结底”等及衔接、过渡词语和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语等中找论点。
④归纳提炼法。有的论点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去概括,如《论教养》一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论点,而是透过众 多“有教养 ”和“无教养 ”的社会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 ”和“优雅风度 ”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2)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①借助故事,提出中心论点;
②借助生活事例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③借助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3)补写文章分论点
①提炼概括:紧扣中心论点或论题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分论点;
②句式一致:补写的分论点要与已给分论点句式一致。
主题阅读
一、(2022 秋 ·河北保定 ·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 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上周,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 网,对 2002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 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自制力好,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 高自制力。这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②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做事容易信马由缰,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 影响,又多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高投入低产出,并产生懊悔、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 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 环。
③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专注和深入的程度会逐步下降。比如阅读方面, 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 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比如有时还做出冲动、不守规矩的举动,这种 影响则更隐秘而久远。
④古人云:“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 ”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 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 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提高自制力, 于个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改变自我评价
与精神面貌,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达到生活工作目标,乃至“梦想成真 ”;于社会,倡导“淡泊明志、宁静 致远”的刻苦钻研精神,匠心筑梦,才能培养出更多揽月潜洋、勇于挑战的科研人才。
⑥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通讯工具、娱乐方式的迅猛发展, 使得外部的干扰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能被 工具、外在因素所绑架。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⑦提高自制力,可以尝试一些方法: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克 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分配任务,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⑧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学习提高效率的方法, 细化目标步骤,严格时间安排,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 的因素,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惰性,还可以强制自己远离干扰。例如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 ”,或者与志同道合 者相互督促相互勉励等,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集中,使工作与生活保持效率与质量。 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规划,都大有裨益。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3.选文第④段中加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选文来看,如何提高自制力?
(
【答案】
1.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2.不能。第②段讲的是缺乏自制力对当下的工作和学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第③
段主要讲的是缺乏自制力对
)
人更隐秘、更久远的不利影响。两段内容由浅入深,是递进关系。
3.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论证了“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的观点, 强调了“自制力”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大力培养专注的品 质;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严格时间安排,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 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段落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 尾,或是需要通读全文,自己总结概括。同时注意文题点明论题或中心论点的作用。
本文文题“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点明中心论点,文章首段通过列举数据,点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 第②③段阐述了缺乏自制力的危害,第④段引用古人的话,强调了“自制力”的重要性;第⑤段阐述提高自制力 的意义,在第⑥段提出中心论点“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第⑦⑧段提出提高自制力的方法。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明确观点:不能。第②段“做事容易信马由缰,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 又多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高投入低产出,并产生懊悔、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 ”阐述的是缺乏自制力对当下 的工作和学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第③段“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专注和深入的程度会逐步下降 ”“比如阅读 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比如有 时还做出冲动、不守规矩的举动,这种影响则更隐秘而久远 ”,主要讲的是缺乏自制力对人的发展,长久的,隐 秘的不利影响。两段内容由缺乏自制力现在的影响到今后的影响,由浅入深,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
第④段中加线句中“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 ”,引用的是古人所说的话,运用了道理论证法,其意思是:学习必 须沉静而不浮躁,才能学有所成。 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后文“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 心致志”的观点,强调了“自制力”的重要性,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⑦段“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 弱点,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分配任务,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第⑧段“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学习提高 效率的方法,细化目标步骤,严格时间安排,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惰性 ”可直 接提炼。
二、(2022 秋 ·广东深圳 ·九年级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秦川
①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②比如,近期成都等地放开马路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 ”。截至 5 月 28 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 区 2230 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 17147 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 20130 个,增加就业人数 10 万人以上,复苏 了城市烟火气,也让经济逐渐恢复景气。
③这一举措给摊贩们带来更多尊严和获得感,正如一名摊贩感慨:“我没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门面,就 摆摊卖水果。之前一直‘打游击 ’,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④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 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其实, 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 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 ”,别一见地摊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⑤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 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⑥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 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 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热度不减的地摊 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⑦“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 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 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这些要求都不过分,属于依法监管,合理监管,也是对广大消费 者的权益负责。事实上, 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并不矛盾,在柔性执法中审慎包容,在审慎包容中柔性执法,探索 治理效能最大化,就能实现多赢。
⑨“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 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6 日)
【链接材料】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往往是影响 市容环境的因素之一:但地摊经济也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等背景下,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就业压力。2020 年 5 月 27 日,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 2020 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 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综合自百度百科“地摊经济”词条及《人民日报》新闻)
(1)本文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古诗词概括新闻现象,请你认真阅读材料,解释以下加点字所喻指的新闻现象。
①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②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③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
(2)观点,是一篇评论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评论的灵魂。读者看评论,是为了知道“应该怎么看这件事 ”。本文的 观点是什么?
(3)时评的标题往往表明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观点。请阅读以下时评的标题,推断哪一则时评与本文观点一致? ( )
A.《一线城市不宜进行“地摊经济 ”》
B.《深圳大力繁荣“夜间经济”背后:“地摊经济”是否会有一席之地?》 C.《如何可持续发展“地摊经济 ”》
D.《“地摊经济”中不文明行为亟需强化管理和引导》
(4)某网站转载了这则时评,并附上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你结合材料,就“地摊经济”这 个话题为城市管理者建言献策。
(
【答案】
)
(
(1)①有热度但不能“过度
”;②蓬勃的气势;③地摊经济的
美好预期。
(2)地摊经济要放管得当,才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
(3)C
(4)示例:文明执法,有序管理,强化监管,张弛有度,维护权益。
【详解】
(1)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及信息的提取。认真阅读文本,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语境来分析概
括。
①句说的是:对于地摊儿经济,应该继续大力提倡,“升温”可以,但不能“过度
”,否则就会“发烧
”。
②句说的是:地摊儿经济在不少地方遍地开花,发展势头迅猛,欣
欣向荣。
③句说的是:对于地摊儿经济,既要放开,也要加强管理,引导地摊儿经济合理有序发展,才能实现人们对地摊
儿经济的美好预期。
(2)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出。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题目是一个比喻句,可结合它的本意来分析中心论点。
“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说的是“地摊经济应大力提
倡,但不能‘过度
’,出现‘一边倒
’”;再结合文末
“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
恢复热度
”可以
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为:地摊经济要放管得当,
才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
度。
(3)本题考查对时评标题的分析理解。选文的观点是
:地摊经济要放管得当,才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让城
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
A.该标题观点非常明确,就是“一线城市不宜进行‘地摊儿
经济的
’”,和选文观点不一致;
B.该选项标题是提出问题,讨论地摊经济在深圳的夜间经济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和选文观点不一致;
C.该选项标题说的是“地摊儿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和选文观点一致;
D.该选项标题说的是如何强化管理地摊儿经济中的不文明行为,和选文观点不一致;
根据分析可知,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C。
(4)本题考查材料阅读的拓展延伸。这是一道开放题。要根据要
求,提出的建议只要合理、操作性强、实用就
行。分析给出的调查材料可知, 地摊儿经济和城市文明平衡方面,认为做得还不够好的占比最高,这说明如何引
导地摊儿经济合理、有序、健康发展还任重道远。据此我们不妨给城市管理者提点建议,比如:划定固定摊位,
特殊路段规定时限;加强监管力度,杜绝摆摊中的不
文明现象;合理引导,柔性执法,维护摆摊者合法权益等等。
)
三、(2023 秋 ·河北石家庄 ·九年级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校考期末)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 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 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 晰、新奇, 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 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 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 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 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 现在国外 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 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 好比先 贮存上许多干柴, 以后一有火种, 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 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 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 便立即融会 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 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 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 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 ”,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 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 ”字, 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 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 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 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 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从那个 暴君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则 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 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 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 还能借气、借势, 翻出新意。文章相因, 从司马迁到 韩愈、柳宗元, 再而苏轼、欧阳修, 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 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 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 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 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第⑤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
【答案】
(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
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
能进一步创新。
(2)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
自己现在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3)举例论证;列举秦观、王勃、毛主席等人写作的事实,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
能进一步创新”这一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详解】
(1)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根据相应的内容概括即可。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在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②至⑤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一段的段首都以中心句
的形式给出分论点,找出四个段落的中心句即为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论证过程的分析。
)
(
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要考虑作者
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结合文章第④段内容来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先以俗语引出观点;
根据“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
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
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
’字搪塞了
”可知,用举例论证
的方法,从正面来论证“背”这一积累过程
的重要性;
根据“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
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可知,反面论证“背”的重要性。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
结合第⑤段“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从那个暴君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
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则脱
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
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等取
于古人的句子
”的内容可知,列举秦观、
王勃、毛主席等人写作的事实,属于举例论证;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
新”这一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
解答时,把握整体文章内容及其中心思想,结
合上下文概述回答。
根据第③段中“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
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可知,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
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中“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
新”可知,在强调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
四、(2022 秋 ·河北秦皇岛 ·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山不过来,我过去
①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习惯于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 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
②但是,【甲】 改变别人,谈何容易!而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的指责会越来越多,戾气会越来越重。 最后,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变成牢骚满腹、埋天怨地的“怨妇 ”。
③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试反思自我,
改变自己。
④思维角度一变,便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心结烟消云散,世界豁然开朗。细思量, 你甚至还会欣喜地发 现尝试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⑤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每一步自我的改变,都是最好的修心养性,是积极心态的 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绪因此而改变,心情舒畅,信心满满。消极施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会走在时间的前面。 你尝试着改变易怒易烦的习惯,做到“肚中能忍万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宽 ”。
⑥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在孙权的悉心劝导下,尝试着改变自己, 才赢得了鲁肃的赏识,与之“结友而别 ”。新时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 自我,适应他人。因为这样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领你的团队披荆斩棘。
⑦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善于自我反省并改变的曾子,终成一代贤人。个人如此, 企业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文化“六脉 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乙】 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内驱力。
⑧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梦想之路就会更宽阔。
7.文章的⑤—⑦段从哪三个方面有理有据来谈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8.从下面选择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③华为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 ”。正是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 华为才成为享誉全球的高科技企业。 ④“好空调,格力造 ”格力空调如今能做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 的信念。
A.甲①乙③ B.甲①乙④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④
9.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义是什么?
(
【答案】
)
(
7.心态、人际关系和成长
8.D
9.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
才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
系,才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山如果不过来,我就自己过去。
【解析】
7.本题考查分论点,提炼关键词或短语。
根据⑤段“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提炼:心态;
根据⑥段“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提炼:人际关系;
根据⑦段“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提炼:成长;
8.本题考查语意连贯。
【甲】处, 联系第①段“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
你就誓不罢休之势
”,第②段“改变别人,谈何容易
”,可知【甲】处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不
会轻易改

”,故【甲】处填②句合适;
【乙】处,格力秉持“好空调,格力造”的理念,追求高品质产品,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
不断优
化,体现了主动“改变自己”的理念;这与⑦段横线前后的“阿里巴巴文化‘六脉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
改变
’”“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内驱力”表达的观点一致;故【乙】处填④句合适;
故选
D。
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选文第③段“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
试反思自我,改变自己”可知,“山不过来,我过去”可理解为:我们不
能总是寄希望于他人,若是某些事情无
法改变,就要学会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去承担,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主动迎接人生的挑战,这样才能在历
练中得以成长。
)
五、(2022 春 ·湖北恩施 ·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
讲智勇多困于所溺 马军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所作序言的 总结和概括,即祸患往往不是凭空而来,更鲜有骤从天降,大多是潜滋暗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时,从而病入 膏育的。而智慧和勇气这两个非常可贵的成功要素,人却会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陷阱中沉迷、沉沦而失去。 古今中外沉于“所溺”而不能自拔的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危害之大,教训之深,充分验证了先贤所论非虚。
②显而易见,无论是做一番青史流芳的宏图伟业,抑或是做一个成功的大写的“人 ”,以求无忝(tiǎn)所 生,就必须以慧眼灵心和钢铁意志,避开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温柔”与“甜蜜”的陷阱。
③时刻保持一份清醒,以防消磨大志。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有清醒的头脑, 在南京应天府书院求学,南京留守 之子也在这里读书。当看到范仲淹虽然穷得经常挨饿, 但是却安于贫困,刻苦攻读,既同情又钦佩,就送给他一 些钱,却被范仲淹直言谢绝。后来,又带给他美酒和佳肴,范仲淹见其心诚,不忍拂其美意,就高兴地收下了。 可过了几天,却发现这些好端端的饭菜都已发霉了。原来范仲淹一点儿也没吃,于是他非常生气,认为范仲淹是 看不起他。范仲淹说:“不是我不领你的情,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美食,以后还能 安于平素的生活吗?”小小年纪的范仲淹就有如此的判断力和意志力,此人顿时怒意全消,心服口服。
④始终保持一份警觉,以防随波逐流。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靡之风盛行,而齐相晏婴却 反其道而行之。他平时只穿粗布衣服, 出使或盛典才穿的唯一狐皮大衣一直穿了三十多年。平时上朝, 他总乘坐 一辆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齐景公多次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却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晏婴说:“您 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 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负担。我若乘 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晏婴 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齐景公要为他修造新宅院, 也被晏婴婉拒。齐景公便趁他出使之际, 强行拆掉他 邻居的房子,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华的府第。晏婴回国后, 命人拆掉它,并找回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司马迁曾发 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驾马,也是心向往之啊!”
⑤人非圣贤,谁无所好?但有所节制,不被其所累,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因为他们懂得, 越是充满诱惑 的东西越具有危险性,鱼竿之下一条条拼命挣扎的鱼就是痴于“所溺 ”才横在案板上的,特别是“忽微 ”的诱惑, 则更为可怕,由于其小,以“忽微 ”之状出现,故不引人注目,因而也更容易使人丧失警惕,待玉山倾倒,祸患 临头之时,则已无药可救,悔之莫及。因此, 藏器于身,胸怀丘壑的智勇之士又岂能不心生惕然,如履如临,以 防被销魂噬骨的“所溺”吞噬呢?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0.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1.文章开头引用《新五代史 ·伶官传》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12.第⑤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3.简要说明第④段阐述的思路。
【答案】
10.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对自己的所好有所节制,不能被“所溺”吞噬。
11.引用《新五代史 伶官传》中的句子,并阐释其含义,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充当理论论据,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引用经典,置于开篇,激发阅读兴趣。
1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鱼痴于“所溺 ”而横在案板上的例子(反面事例),论述了“要对自己的所好有所节制, 不被所累,才是智勇”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3.首先,提出分论点“始终保持一份警觉,以防随波逐流 ”;接着,列举晏婴拒绝齐景公帮助的具体事例进行 论述;最后,引用司马迁的感慨作结,赞赏晏婴的做法是自己的榜样。
【解析】
10.本题考查论点。论点是表达观点的陈述句。 一般位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等位置, 也可以结合段首的分 论点或其他关键词句概括。
本文题目“讲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意思是智慧和勇气大多被“所溺 ”;第①段引用《新五代史 ·伶官传》中的句 子引出并阐述了一个观点:智慧和勇气这两个非常可贵的成功要素,人却会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陷阱中沉迷、 沉沦而失去;第②段由第①段的观点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想有作为,就必须以慧眼灵心和钢铁意志,避开人生路 上一个又一个的“温柔”与“甜蜜”的陷阱;第③段和第④段从“时刻保持一份清醒,以防消磨大志” “始终保 持一份警觉,以防随波逐流”两个方面论证了如何避开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温柔”与“甜蜜”的陷阱;第⑤ 段得出结论:人非圣贤,谁无所好?但有所节制,不被其所累,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
整篇文章围绕“要想有智勇、有所作为, 就要对自己的所好有节制,不能沉溺在所好之中 ”展开论述。故本文论 点是: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对自己的所好有所节制,不能被“所溺”吞噬。
11.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作用。议论文的首段一般具有引出论题或引出并证明论点的作用,具有吸引读者阅读兴 趣、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新五代史 伶官传》中的句子,这是充当道理论据,运用了
道理论证的方法;
(2)由这句话引出了第②段“显而易见,无论是做一番青史流芳的宏图伟业,抑或是做一个成功的大写的
‘人 ’,以求无忝(tiǎn)所生,就必须以慧眼灵心和钢铁意志,避开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温柔 ’与‘甜蜜 ’ 的陷阱”这个中心论点;
(3)引用经典,能够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初中阶段, 一般涉及到的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四种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定要证明某个观点,可以是先证明就近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也可以直接证明中心论点。
“鱼竿之下一条条拼命挣扎的鱼就是痴于‘所溺 ’才横在案板上的 ”这是举出了鱼因为痴于“所溺 ”,痴于诱惑, 被捕捞到岸上,即将失去生命的例子,来从反面证明“但有所节制,不被其所累,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 ”的观 点,这是举例论证,由生活中具体事情来证明,增强文章说服力。
1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 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 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 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 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1)首先,直接提出分论点:始终保持一份警觉,以防随波逐流。
(2)接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并找回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可知,举出了晏婴生 活简朴,拒绝齐景公赐予他的车马、房子的事例,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
(3)最后,“司马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驾马,也是心向往之啊!”引用了司 马迁赞赏晏子的话来进一步展现晏子行为的可贵,证明分论点。
六、(2023 秋 ·河南信阳 ·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出圈”的是中国风
①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收获了如潮好评。不少观众在被圈粉的同时,还喊话本省卫视 “抄作业 ”。如果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的《唐宫夜宴》使河南卫视成功“出圈 ”,此次的《端午奇妙游》更是引 燃了观众的极大热情。
②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没有烧钱的豪华制作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从“ 出圈 ”到“炸圈 ”, 河南卫视凭的是什么?
③凭的是创意之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国画大师吴昌硕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端午奇 妙游》的创作团队首创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整台节目以网剧的形式呈现,由4 个唐小妹在端午节这天 的行踪,拉出 4 条平行中有交错的故事线,引出7 个综艺节目,以网综、漫画、追剧、水下舞等多种形式, 共同
讲述《唐宫夜宴》的前传故事。各节目既有关联, 又相互独立,故事性强,趣味盎然。各个节目内部, 令人耳目 一新的创意也层出不穷。开场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惊艳观众,吸粉无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 合,适应了当代年轻人跳跃性强的思维特点和追求新奇的审美口味,受到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④凭的是形式之美。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 是其外在形式。唯有美的形式才能征服观众的感官, 进而打动 其内心。舞蹈《洛神水赋》中, 衣袂飘飞的洛神蹁跹起舞,或沉潜或飞升,或柔婉或刚劲,碧波荡漾之中,曹植 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神女宛若重生,以至于网友惊呼:“看到神仙了!”民乐演 奏《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的鼓声与慷慨悲凉的琵琶声相互和鸣, 抒发驰骋沙场的英雄豪情与思亲念远的人 伦亲情,刚柔并济,震撼着观众的耳膜,也触动了观众的情肠。舞蹈《丽人行》从屏风上的一幅幅仕女图中,幻 化出一群盛装的唐朝女子,她们奇丽的妆容、曼妙的舞姿,重现了来自大唐的“中国式性感”和盛世风华。
⑤凭的是底蕴之深。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过节不仅意味着团聚、旅游、休整, 也意味着重 温久远的传统,追寻文化的根脉。《端午奇妙游》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这个“网剧”的故事时间被设 定为端午节,观众跟随唐小妹的脚步,领略了绵延千年的端午习俗和风情。《龙舟祭》中气势磅礴的男性群舞,
融合杂技、武术和击鼓,描绘了龙舟祭祀的肃穆和龙舟竞渡的热烈,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和传承华夏文明的期望。 挂艾叶、佩香囊、吃粽子等习俗, 装点着唐小妹游览街市的画面。其次, 借助 4 位唐小妹不同的身份设定和游历 行程,多种传统文化在历史长廊中一一呈现。《医圣传人》传播中医文化;《丽人行》是对李白《清平调》的视觉 再现;《兰陵王入阵曲》以琵琶与大鼓奏出唐代歌舞戏的遗响,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⑥新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火了《唐宫夜宴》,又火了《端午奇妙游》。中国风节目“ 出圈 ” 的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
中国人的审美。立足本土, 紧跟时代,善待传统,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应当成为综艺节目创作 的一种风向。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吕珍珍)
【文本二】
①同样的古风系列,同样的传统与现代糅合,同样的精彩绝伦。作为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的收官之作, 《重阳奇妙游》同前几期节目一样,各有各的精彩,对传统文化的取法,对现代技术的运用,也是殊途同归的。
②向传统要资源,向现代要技术。丰饶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根本, 现代技术的呈现是提味的佐料。在浩瀚瑰丽 的传统文化海洋里舀一瓢饮,那就是点石成金的一盘大菜。通过向历史深处看, 植根于古老中原大地的河南卫视 找到了文化“出圈”的密码,造就了自己的文化流行。
③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电视节目是厚今薄古的,什么时髦做什么。一味迎合短暂的流行,凸显中国节目原 创力不足的尴尬。在“向前看 ”“向外看”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们脚下的土地,在我们的历史丛林深 处,恰恰有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这里有上古传说, 有诗书礼乐,有秦砖汉瓦,有唐诗宋词。史之意蕴, 书之意
趣,思之惬意,乐之迷人,俯拾皆是。
④如果说河南卫视“奇妙游 ”做对了什么,那就是不惑于一时的流行,不目迷于他人的热闹,坚守中华文化 本位,苦心布局,精心钻研,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爆款之路。
14.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本一第①段“抄作业 ”指观众在欣赏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之后, 希望本省也能照搬其优秀的形式。 B.文本一和文本二,列举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引燃观众热情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综艺节目想要成 功,要根植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
C.文本一的第③④⑤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三者呈并列关系,无先后次序之分。
D.文本一和文本二在论述时语言精练、逻辑严密,同时又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严谨不失趣味,质朴不 失典雅。
E.文本二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河南卫视“奇妙游”立足丰饶的传统文化资源,不盲目追随流行是其成功的原 因。
15.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在探讨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成功的原因,两者的观点各是什么?
16.简述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
【答案】
14.AC
15.文本一将河南卫视“奇妙游
”系列节目的成功归功于节目的艺术创新、形式之美、底蕴之深。文本二归功于
创作者坚守中华文化,苦心布局与精心钻研
,并运用了现代技术。
16.首先提出河南卫视的成功凭的是底蕴之深这一分论点,然后列举了《端午奇妙游》各个小
节目根植于传统文
化的做法,分别从两方面具体阐述,其一是绵延千年的端午节习俗,其二是多种文化的复现展示,进而有力地论
证本段的论点。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
)
(
A.“希望本省也能照搬其优秀的形式
”表述有误。结合文本一第①段“端午期间,河
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
收获了如潮好评。不少观众在被圈粉的同时,还喊话本省卫视‘抄作业
’”可知,观众在欣赏河南卫视《端午奇
妙游》节目之后,对节目的认可度很高,“抄作业”是期待本省卫视做出类似高质量
的节目,而不是希望本省照
搬河南的优秀形式;
C.“三者呈并列关系,无先后次序之分”表述有误。文本一第③段论述“凭的是创意之新
”,第
④段论述“凭的
是形式之美
”,第⑤段论述“凭的是底蕴之深
”,此三段分别从创意
、形式、底蕴三个角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
行论述,而且文本一第⑥段“新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火了《唐宫夜宴》,又火了《端午奇妙
游》”对第③④⑤段按顺序进行了总结,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③④⑤段不能随意调换顺序;
故选
AC。
15.本题考查提炼议论文观点的能力。
根据文本一第②段“从‘出圈
’到‘炸圈
’,河南卫视凭的是什么?
”第③段“凭的是创意之新
”,第④段“凭的
是形式之美
”,第⑤段“凭的是底蕴之深”可知,文本一将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的成功归因于节目“新
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
”。
根据文本二第④段“如果说河南卫视‘奇妙游
’做对了什么,那
就是不惑于一时的流行,不目迷于他人的热闹,
坚守中华文化本位,苦心布局,精心钻研,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爆款之路
”可知,文本二将河南卫
视“奇妙游

系列节目的成功归因于创作者坚守中华文化,苦心布局与精心钻研,并运用了现
代技术。
16.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注意划分层次,并使用表示承接关系的
词语“首先
”“其次
”“接着
”“最
后”等连接各层内容,形成答案。
文本一第⑤段首先以“凭的是底蕴之深”摆出分论点:河南卫视之所以成功凭的是底蕴
之深;接着第二三句,以
《端午奇妙游》为例, 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根植于传
统文化
”﹔然后从第四句起至段
末,根据“首先,这个‘网剧
’的故事时间被设定为端午节,
观众跟随唐小妹的脚步,领略了绵延千年的端午习
俗和风情
”“其次,借助
4
位唐小妹不同的身份设定和游历行程,多种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廊中—一呈现
”可知,文
段从延千年的端午节习俗和多种文化的复现展两个方面阐述节目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做法,进而更有力地论证了本
段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