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小毛虫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0 22: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毛虫》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对昆虫世界尤其毛虫羽化的自然规律充满好奇,使本课教学有了很好地情绪积淀。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小毛虫的成长规律不太了解,而且,文中一些四字词语和两个关键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难以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粗浅,情感体验缺乏,对感悟乐观、自信、执着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难度。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完整句,具备看图说话的基本表达能力,但按顺序、完整地讲述故事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会写“编、纺、织”3个生字。
2.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理解两个关键句子。
3.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思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比较符合低年段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当以积累语言为基础,指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提升思维能力。
【课程资源】
“小毛虫羽化成蝶”视频、《小毛虫》课文插图、ppt背景图片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多媒体视频、课件ppt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昆虫王国要评选“最具成长力明星昆虫”,大家都来参加评选,结果小毛虫成功当选。
为什么说小毛虫是最具成长力的昆虫呢?
2.回顾成长历程。
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探寻成长奥秘
<活动一:认识小毛虫>
1.自读1、2自然段,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因为( )。
交流:①可怜
“既……也……更”这样的连接词,让我们清楚地感觉到毛虫的可怜,一起读。
其它昆虫又是怎样的呢 结合插图,理解“生机勃勃”
师生对比读第一段。
交流:②笨拙
这还是一只( )的毛虫,因为( ) 。
理解“九牛二虎之力”
读第二段,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活动二:走近茧屋,感悟内心>
1.默读3-6段,小毛虫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交流:①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这是一只自信、乐观的毛虫)
②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蚂蚁该做的事情——,蜜蜂、蜘蛛、小毛虫呢?)
交流:理解“尽心竭力”(竭:用尽)
引读:早上,天还没亮,——
中午,天下雨了 ——
晚上,别的昆虫睡了——
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
2.理解“与世隔绝”“规律”
茧屋织好了,小毛虫要在茧屋里封闭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它看不见美丽的风景,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它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用文中的词就是——与世隔绝。
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它学到了什么
交流: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太阳东升西落,春种秋收、四季更替都是规律。毛虫遵从的规律是——耐心等待
3.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坚持、努力、勤奋、不放弃……)
<活动三:聚焦蝴蝶,见证美丽>
1.播放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2.自读第7段,小毛虫变成了一只怎样的蝴蝶 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
3.小毛虫看到自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它是什么心情
指名读.
4.师生对比读.(配乐)
曾经——
现在——
三、感悟成长真谛
当初笨拙、可怜的小毛虫不悲观、不放弃,成长的路上,它一直在努力,始终在坚持,最终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小毛虫是当之无愧的“最具成长力明星昆虫”。
四、讲述成长故事
1.走进“毛虫故事会”
要求: ①借助示意图,按顺序讲故事。
②用上相关语句。③注意讲故事的语气.
2.同桌练习讲。
3.展示讲。
五、指导生字书写
出示要写的生字:纺、织、编。
1.你发现3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示范书写“编
3.描红练写、展评。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创设评选“最具成长力明星昆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小毛虫成长奥秘的兴趣,学生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重视朗读,以读代讲。
课堂上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感情变化自如,如:第二段的师生合作对比朗读中,真切地体会小毛虫的可怜;破茧成蝶后,配乐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小毛虫今非昔比的变化,成功实现生命的蜕变,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文中两个关键句子”理解起来有难度,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蚂蚁、蜜蜂、蜘蛛、小毛虫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春种秋收、四季更替等自然界的变化,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巧妙突破难点。
4.巧用支架,突破重点。
在充分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中的示意图和关键词句,作为讲故事的支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