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南京市期末模拟测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长方形 C.正方形
2.a×b(0除外)的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 )。
A.原来的积乘10 B.原来的积乘20 C.原来的积乘100
3.369-98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
A.369-100-2 B.369-(100+2) C.369-100+2
4.下面的第( )组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A.1cm、3cm、5cm B.4cm、4cm、5cm C.4cm、6cm、10cm
5.用(5,5)来表示位置,两个5表示的意义( )。
A.一样 B.不一样 C.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6.与144÷24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A.144÷3×8 B.144÷6÷4 C.144÷12÷12
二、填空题
7.一个数由20个亿、5个千万、6个十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8.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9.如图,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A画高,最多能画( )条。
10.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华新小学买了48套这样的课桌椅,从下图的竖式中可以知道:华新小学买( )套付了2600元,买40套付了( )元,买48套一共付了( )元。
11.先观察,找出规律后再填空。
4×9=36
44×99=4356
444×999=443556
4444×9999=( )
( )×99999=( )
12.用2、4、5、6、0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小,组成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三、判断题
13.3□6000≈40万,则□里可以填的数有5、6、7、8、9。( )
14.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 180°× N . ( ).
15.(25×16)×4=25×4+16×4. ( )
16.计算器上有许多功能键,正确认识这些功能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器。比如“AC” 键就是“改错键”。( )
17.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无论怎样摆,摆出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125×8= 17×200= 35×45×0= 2.5+8.5-4 =
125×32= 340×20= 35+45+55= =
19.竖式计算。
28×307= 760×50= 220×45=
20.用简便方法计算。
16×35×125 52×101-52 639-(210+139)
125+92+275+108 163×37-37×63 431-12+69-188
21.求出下图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五、解答题
22.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3.疫情期间,志愿者给居民发放水果。两筐水果共重13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24.亲子团有14位家长带着27名孩子去参观博物馆,他们怎样购票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元?(票价见下表)
个体票 团体票
成人票价:60元/人 团体票价:40元/人 (40人及以上)
儿童票价:30元/人
25.填一填,画一画。
(1)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ABC顶点的位置。
A( ) B( ) C( )
(2)画出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7格得到的三角形A1B1C1。
(3)画出将三角形A1B1C1绕B1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三角形A2B2C2。
26.王老师和张老师同时从家出发去科技馆(如图),王老师步行速度是85米/分,张老师骑行速度是215米/分,12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沿图中的路线,从王老师家到张老师家的路程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1.C
【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
【详解】A.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B.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
C.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其对称轴的条数,明确对称轴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根据积的变比规律: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也乘10,原来的积就乘10×10,据此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10×10=100
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一个乘数乘(或除以)10,另一个乘数也乘(或除以)10,原来的积就乘(或除以)100。
3.C
【分析】369-98,因为98接近整百,可以把它先看做100,就是369-100,因为100比98多2,这样一来就多减去了2,再在式子的后面把多减去的加回来,就是369-100+2。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369-98用简便方法计算是369-100+2。
故答案为:C
【点睛】简便算法变化多端,要理解算理,要熟悉数字之间存在的关系,再运用简便算法。
4.B
【分析】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大于就能组成,小于或等于就不能组成。
【详解】A.1+3<5,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
B.4+4>5,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C.4+6=10,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5.B
【分析】根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数对(5,5)中,第一个5表示第5列,而第二个5表示第5行,两个5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6.B
【分析】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4=12×2=3×8=6×4
144÷24=144÷12÷2=144÷3÷8=144÷6÷4
三个选项的算式与144÷24得数相等的算式是144÷6÷4。
故答案为:B
【点睛】理解并熟记:a÷b÷c=a÷(b×c),此关系式在有些计算中会起到简便的作用。
7. 2050600008 205060 21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整数的近似数: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整数的近似数,也就是去掉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对千(或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单位“万”(或“亿”)。
【详解】一个数由20个亿、5个千万、6个十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2050600008,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205060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21亿。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的读写和近似数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 < > <
【分析】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整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看次高位,次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据此比较450050和450500的大小。分别算出340×60和43×600的积再比较大小。运用乘法结合律把123×5×8写成123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运用乘法分配律把123×5+123×8写成123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再比较大小。根据乘法分配律,把78×49改写成乘减算式,再与78×50-1比较大小。
【详解】450050<450500;
340×60=20400,43×600=25800,20400<25800,340×60<43×600;
123×5×8=123×(5×8)=123×40,123×5+123×8=123×(5+8)=123×13,123×40>123×13,123×5×8>123×5+123×8;
78×49=78×(50-1)=78×50-78×1=78×50-78,78×50-78<78×50-1,78×49<78×50-1
450050(<)450500 340×60(<)43×600
123×5×8(>)123×5+123×8 78×49(<)78×50-1
【点睛】此题考查了整数的大小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属于基础题,应熟练掌握。
9.2
【分析】从平行四边形一边上一点作对边的垂线段即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如下图,从点A可以分别向两条边作垂线段,所以最多能画2条高,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A画高,最多能画2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高的定义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0. 8 13000 15600
【分析】用每套课桌椅的价钱乘套数,求出花费总钱数,列式为325×48。计算时,用48个位上的8乘325,表示8个一乘325,得到2600个一。表示买8套课桌椅花费2600元。用48十位上的4乘325,表示4个十乘325,得到1300个十。表示买40套课桌椅花费13000元。将两个积相加,得到15600,表示买48套课桌椅花费15600元。
【详解】华新小学买8套付了2600元,买40套付了13000元,买48套一共付了15600元。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关键是明确竖式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1. 44435556 44444 4444355556
【分析】观察这组算式,两个因数的位数相同,一个因数由几个4组成,另一个因数由相同个数的9组成。积依次是36、4356、443556,则n个9组成的多位数乘n个4组成的多位数,积就有(n-1)个4、一个3、(n-1)个5和一个6组成的多位数,据此解答。
【详解】4×9=36
44×99=4356
444×999=443556
4444×9999=44435556
44444×99999=4444355556
【点睛】根据已知的算式得出前后算式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利用这个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12. 456 2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因数越小,积越小。并且当这两个因数相差越大,积越小。将最大的6放在三位数的个位上,0放在两位数的个位上,2放在两位数的十位上。4和5分别放在三位数的百位和十位上,算式就是456×20。
【详解】456×20=9120
要使乘积最小,组成的两个数分别是456和20。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题时要注意,在三位数与两位数中的同位数上,大数应优先三位数,乘积才能最小。
13.×
【详解】3□6000≈40万,千位上是6,显然是用“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里只能填9。
故答案为:×
14.×
【详解】略
15.×
【详解】略
16.×
【详解】略
17.√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确定,只能拼出一种固定形状的三角形,也就是组成的三角形不能变形。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的掌握。
18.1000;3400;0;7;
4000;6800;135;
【详解】略。
19.8596;38000;9900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
【详解】28×307=8596 760×50=38000 220×45=9900
20.70000;5200;290;
600;3700;300
【分析】(1)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2×8×35×125。
(2)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52×(101-1)。
(3)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原式等于639-139-210。
(4)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125+275+(92+108)。
(5)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163-63)×37。
(6)根据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431+69-(12+188)。
【详解】16×35×125
=2×8×35×125
=(8×125)×(2×35)
=1000×70
=70000
52×101-52
=52×(101-1)
=52×100
=5200
639-(210+139)
=639-139-210
=500-210
=290
125+92+275+108
=(125+275)+(92+108)
=400+200
=600
163×37-37×63
=(163-63)×37
=100×37
=3700
431-12+69-188
=(431+69)-(12+188)
=500-200
=300
21.45°
【分析】1平角=180°,180°减110°即可求出与110°角相邻的角,这个角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0°减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即可求出∠B的度数。
【详解】180°-110°=70°
180°-70°-65°
=110°-65°
=45°
【点睛】1平角=180°,此题的重点是先求出与110°角相邻的角的度数。
22.22厘米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C=(a+b)×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根铁丝的长度,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所以用这根铁丝的长除以3即可求得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详解】(18+15)×2÷3
=33×2÷3
=66÷3
=22(厘米)
答: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22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23.图见详解;第一筐重70千克,第二筐重60千克
【分析】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千克,则第二筐的重量加上10千克就是第一筐的重量,也就是从总重量中加上10千克正好是第一筐的2倍,据此求出第一筐水果重(130+10)÷2千克。再用总重量减去第一筐水果重量,求出第二筐水果重量。
【详解】
(130+10)÷2
=140÷2
=70(千克)
130-70=60(千克)
答:第一筐重70千克,第二筐重60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和差问题,熟记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4.购买40张团体票和1张儿童票;1630元
【分析】14位家长带着27名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共有14个成人和27名儿童;有三种购票方案。方案一:购买14张成人票和27张儿童票;方案二:购买14+27=41(张)团体票;方案三:购买40张团体票,剩下的1名孩子购买儿童票;比较三个方案需要的钱数,找出最便宜的方案即可。
【详解】方案一:购买14张成人票和27张儿童票;
14×60+27×30
=840+810
=1650(元)
方案二:购买41张团体票;
(14+27)×40
=41×40
=1640(元)
方案三:购买40张团体票和1张儿童票;
40×40+(14+27-40)×30
=40×40+1×30
=1600+30
=1630(元)
1630<1640<1650
答:购买40张团体票和1张儿童票最省钱,最少需要1630元。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不同的购票方案,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各个方案花费的钱数,找出花费钱数最少的那种方案。
25.(1)A(1,4);B(4,3);C(4,7)
(2)见详解
(3)见详解
【分析】(1)用数对表示位置,先数列再数行,横为行,竖为列,从左向右数列,从前向后数行,书写格式:(列,行);
(2)物体平移的方法是点对点平移,把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右平移7格,依次连接各点;并标上A1、B1、C1;
(3)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A1B1C1绕B1点顺时针旋转90°后,点B1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A2B2C2。
【详解】(1)A(1,4);B(4,3);C(4,7)
(2)、(3)如图:
【点睛】图形平移有三要素:原位置、平移距离、平移方向。图形旋转有三要素:旋转中心点、方向、度数。
26.3600米
【详解】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王老师、张老师的速度之和乘两人同时到达科技馆用的时间,即可求出从王老师家到张老师家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答】(85+215)×12
=300×12
=3600(米)
答:从王老师家到张老师家的路程是3600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