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古诗,这首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诗中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田园世界,这个田园世界反映的是普通农耕社会简单和谐的生存状态。如何描述这种状态呢?陶渊明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鸡等农家常见的事物,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回到田园的欣喜和惬意。而本诗中所构建的这个美好的田园世界,也是诗人田园情怀、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的体现。这一切都使本诗成为这类诗歌的典型。所以,我以为诗歌意象的分析、领悟学习诗人的情怀和精神是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所在。
2.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陶渊明的诗,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诗歌大意、体会简单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诗歌大意的了解,更应深层次的理解陶渊明所架构的田园世界,深入品味诗人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精神品格。
学习目标
①结合学过的陶渊明文章,再次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②反复吟咏,在诵读中欣赏田园风光、解读诗歌意象、感悟诗歌情感。
③小组合作探究,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目标②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分析。
难点:学习目标③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具及学具准备
音频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①:温故知,谈一谈对陶渊明本人及诗歌的了解。
针对目标②:学生在听读完诗歌后,能概括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诗歌意象。
针对目标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尝试谈一谈人生选择的舍与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学史上,出现过很多诗人。有名的诗人有很多,但有名又伟大的诗人,我至今佩服过三位。其一便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是诗仙李白。其二便是“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的诗圣杜甫。而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位伟大的诗人,他便是东晋末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我与其说他伟大,倒不如说他与众不同,大家看图片,现在的你,某种程度上选择的是哪种人生?
选人生。
1.呈现两幅图片,一幅田园生活,一幅官场,学生谈一谈目前的选择意义。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自己选择读书学习是为了谋得锦绣前程,意在引出陶渊明的选择是为了躬耕陇亩,过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再次显示了这位诗人的与众不同。为下文解诗人蓄势。
解诗人。
1.请同学根据第一张图片,联系初中所学知识,说一说对作者的基本了解。
2.根据另两幅图片回忆对应的作者名句。
明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师:作为诗人,他披星戴月,荷锄自娱,在安贫乐道的田园生活里,完成了农夫这样的一个身份的华丽转身。他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宗立派,创造一种范式,从此中国士大夫心灵里便有了一方栖息之地,那在哪里安顿心灵呢?有一个生命之场,就叫田园。田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世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诗人名篇名句,加深对诗人“百世田园止住、古今隐逸之宗”这个称号的理解,明晰诗人的追求和精神内核,为下文理解诗歌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赏田园。
1.挑生诵读(一男生一女生对比诵读);后听范读(名家的朗诵旨在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然后全班齐读;要求读出诗韵和诗情,读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声。
2.用一句话概括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如此 ;看(听)那 。(结合诗句)
例如: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如此幽雅美丽,看宅边那桃红柳绿,树环花绕。
答案预想:温情宁静,看那远村墟里,炊烟袅袅;
和谐安详,听那深巷树颠,鸡鸣狗吠;
自由安逸,看无繁杂俗事,自在悠闲;
3.师:陶潜洗尽了铅华,仅用诉说,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如此冲淡平和的田园世界。那你觉得这方田园美吗?
预设:美
师:真的美么?我们每天就生活在这样的田园里,对田园的景物司空见惯,那它还吸引我们么?如果不吸引,那为什么陶潜的田园历经千年,仍然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呢?那么它真正美在哪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去看看他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读。古人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教师在平时应做好朗读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一读再读,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读出感悟。只有能置情于中,方能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才能目之所及,口之所至,心之所思,才能有一场独特的文本体验。
五、忆官场。
师:曾经的岁月和现在的岁月,陶潜说是有这样的分水岭的,他说从此归去来兮,从此“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坚守的是一份什么呢?引发他坚守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齐读诗歌前八句。
1.破译诗歌的意象密码 :破译“尘网” 、 “羁鸟”、“池鱼” “旧林”、“故渊”的具体内涵。
尘网——使人受拘束的尘世、庸俗污浊的官场
羁鸟、池鱼——束缚已久、痛苦不堪的诗人
旧林、故渊——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
师:那么陶渊明坚守的是什么?那么田园真正美在哪里呢?他坚守的是真、淳、朴、诗意、自由和美。田园真正美在自由。他能在这样一方自由地天地里寻得一份解脱,一份悠然,于是千百年后,我们读陶渊明,仍然是那份新鲜,那份鲜妍,那份温暖,那份缱绻。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分析意象,解读官场的束缚,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田园真正美的内涵。为下文理解诗歌感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六、顾田园。
师:所以当他在诗的末尾再次回顾田园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这首诗中表达出来的淡泊的情怀。来,我们一起朗诵最后四句。
1.恐怕同学们有疑惑的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什么是尘杂,什么是有闲呢?尘杂,是杂物的意思吗?
预设:生1:不是,我认为是无纷扰的事。
师:再看看这句诗,这句诗的源点意向,也是抽象的田园诗的源点意向。从此,士大夫归去来兮的时候永远歌唱的是这样的主旋律,如《陋室铭》中的哪句话能解读这两句诗呢?
生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很好,这是一种无尘的境界。还有吗?接下来的“虚室有余闲”,陶渊明期待的是有空余的房间吗?再看《陋室铭》中更贴切的哪句话呢?
生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就是这样,鸿是大也,儒是学问家,这是人生的境界,虽然隐了,但是真正的大隐是隐于山林,隐于闹市,隐于朝堂。于是,陶渊明把中国士大夫的心灵引向一种高远的东西。
七、品诗情,读诗心。
1.师:当陶渊明真正的“复得返自然”,抛弃了“功名利禄”之后,他在自然和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那么本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对误入官场的悔恨;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回归田园的愉悦。(返璞归真)
2.师: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的人生。同学们,你们读懂了这首诗的诗心了么?陶渊明“归”的到底是什么呢?你如何理解他的选择呢?小组合作探究回答。
预设:欣赏陶渊明的“归”,因为能在田园生活里得到精神的独立和自由。反对陶渊明的“归”,认为是一种消极避世。
3.教师引导:那么陶渊明的消极避世是懦弱的表现么?
生活以浓黑的悲凉喂养了他,时代负他在先,但他仍能以赤子之心去回馈田园,也正因为此,才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所以说,他归的不仅是身体、更是一个久别的田园、一种生活的方式、一颗安放的灵魂、一场生命的出走与归属。
田园生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幸福的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诗人陶渊明,进一步理解他的选择的时代意义。
八.悟人生。
引出“舍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得到了美好的田园。那么作为学生的你,应该舍弃什么,得到什么呢?
教师引导总结:我们应该舍弃一场昙花一现的爱情,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如花似锦的美好前程;对于男孩子来说,我们应该舍弃虚拟世界里的王者、吃鸡,我们才能得到青春世界的充实和丰盈;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应该舍弃所有纷乱我们的繁杂事物,我们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愿各位学生都能像陶渊明一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今的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年龄段,在面对人生很多诱惑的时候,容易走上歧途,所以教师应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明白如何面对生活的诱惑做出正确的取舍。
九、诵经典。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怀揣着情感,再次大声地诵读诗歌《归园田居》。
十、作业布置。
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名篇,对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归园田居》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高一学生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统的诗歌鉴赏常识,所以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就教学效果来说,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立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于学生今后规范鉴赏诗歌架起了一座桥梁。
《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知识回顾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回顾、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为了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设置了讨论环节,让他们就“陶渊明的归隐”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讨论的很积极,看法很多,并且都能自圆其说。这个环节反映的效果比较好。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当然有些地方我还应该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去挖掘、去品味,尤其理解陶渊明的精神独立和自由。今后我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学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往深层次去思考去品味。
【导师评价】
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整体设计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