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0 22:14: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3 马说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文言文所描绘的作者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对旧封建社会的愤怒与批判。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思维能力: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伯乐相马”
楚王命伯乐出去寻找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寻访多处却没有找到。偶然遇到一匹疲惫的拉着盐车的瘦马,认定这是千里马,其他都不行。
他带给楚王看,楚王也将信将疑,于是楚王命人好好照料,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想试试这匹马,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是什么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韩愈的《马说》,听听作者的见解。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里的《杂说》;《杂说》 共有四篇,这是第四篇。
二文体介绍:
明确:
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2.“说”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层次划分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嘲讽策马者。
二、文章解读
文段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用 原文回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用原文向答)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摆明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文段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与因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文段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用原文回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文段中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1)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
(2)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
(4)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于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治者。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 有什么写作意图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托物寓意
(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和叙述具体物品来表达深层的思想、哲理或情感。)
5、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6、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讨论: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马的成语: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总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如果遇到挫折,我们也要静下心神,磨练自己;要想得到赏识,首先要把自己锻炼成一匹千里马;同时,在当今开放的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自己做自己的伯乐。
三、板书设计
马 说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第1段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怀才不遇
人才常有,识才者常无
食马不知马马被埋没
第2段 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满腔悲愤 英雄无
意在谴责识马者无知 用武之地
食马者不懂怎样用马
第3段 残酷方式对待千里马 卒章显志
痛斥统治者摧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