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欧洲西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区域认知)。 2.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复习)/5分钟
【图片导入】 师:展示材料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提出问题:在我国3小时甚至还未跨出一省,但在欧洲已经跨越多国,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本节课一起走进国家密集的欧洲西部的学习。
学习新知(探究)/35分钟
一:综合实力雄厚的经济 师:给出欧洲西部的位置与国家组成图,请学生归纳欧洲西部的位置与国家组成。 【小组合作】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结合教材材料,了解欧盟这一组织。 【问题思考】 师: 1.为什么要建立欧盟?(资源和市场相对有限) 2.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3.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 (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 (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5.探究: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材料阅读】 展示欧洲农牧业发达的材料,思考: 1:结合相关地图,说一说,有利于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议一议,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PPT展示几个国家典型的农业发展。 工业国家介绍:通过ppt展示
二、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文化 【自主学习】 展示欧洲著名的旅游景观,感受欧洲的文化特征。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九、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 一、综合实力雄厚的经济 (一)、范围、国家和面积 1、范围:东欧平原以西的地区。 2、国家:30多个。 3、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 4、袖珍小国:如梵蒂冈等。 (二)、经济 1、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2、农业在欧洲西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但生产力水平高。 3、欧洲西部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发达,运输业居世界各洲之首。 (三)、欧洲联盟(EU) 二、古典与现在交融的西方文化。 1、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 2、欧洲西部的旅游业: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
第3课时 《俄罗斯》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俄罗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莫斯科(区域认知)。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体会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路线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点与工农业生产
教学难点 俄罗斯资源与工业、交通关系探析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师:播放俄罗斯介绍视频,展示俄罗斯面积广大,气候环境寒冷。 结合视频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 【相互讨论】 师:根据所学描述某区域的位置的方法,向同桌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生:结合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读图总结】 师:根据俄罗斯地图,认识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我国的方位关系,以及周边邻国和领土组成。 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问题探究】 师: 1.展示俄罗斯地形图,引导归纳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思考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50°~70*,会对俄罗斯的气候带来怎样的影响 (引导概括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根据图7.49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说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明确这里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地区属寒带气候。引导思考:这样的气候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 俄罗斯的农业会不会发达 (2)在比较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差异,了解俄罗斯气候的东西差异。 生:自主阅读材料。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所学描述位置的方法,加强记忆与训练。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地图信息提取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发散思维能力,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人口、交通、城市等各个方面,为下面学习俄罗斯的经济和交通做铺垫。
二、俄罗斯的工业 【小组探究】 师:提供材料。 俄罗斯拥有发达的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它们都是建立在本国资源基础上的工业部门,它们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机器制造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是科技进步的基础。航空航天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轻工业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工业结构得到改善。俄罗斯食品工业较发达,包括粮食食品制造业、肉类食品制造业等。 根据材料概括俄罗斯工业的特点 师:概括归纳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 师:在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的工业类型。指观察主要工业区的分布,明确俄罗斯工业区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 师:1.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用实例说明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2.找出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或者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及其周边分布的主要矿产,分析这里的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3.思考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回顾小结】 师:总结俄罗斯的工业发展 生:认真笔记。 此部分内容为教材叙述性知识,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总结能力。 探究结果通过学生汇报形式展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总结俄罗斯的资源特点,提高地理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 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总结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三、俄罗斯的交通运输业 承转:如何解决俄罗斯工业区分布和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问题思考】 师:读图观察,俄罗斯的铁路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读图概括 问题1:为什么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在亚洲南部? 问题2:找出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城市。想一想,俄罗斯北部有漫长的海岸线,为什么港口却相当少? 问题3:俄罗斯的油气管道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么分布? 生:阅读材料,思考。 通过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这一点引入交通运输的学习。 此部分内容为教材叙述性知识,通过问题思考,提高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与自学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生:认真听讲,回顾本小结知识点。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认识俄罗斯的农业与风土人情】 师:俄罗斯是一个农牧业并重的国家,农业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分析俄罗斯农业区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俄罗斯
教学反思 课堂效果: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