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过程,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利用史料文字及统计图表,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查阅档案或向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3.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土地改革的背景 2.土地改革前后土地制度和归属权的变化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大禹学校的老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八年级下册的第三课——土地改革运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吧?解放前的华北农村地区,地主黄世仁欲霸占贫苦佃农杨白劳的女儿喜儿,逼迫得他们一家家破人亡,喜儿最后逃亡深山,头发全白,这就是白毛女的由来。再来看这封解放后辽宁省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信,信中提到农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自己所有。对比这两个时期,农民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土地改革运动。 二、讲授新课 农民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土地,这节课我们将从土地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这三方面来探寻农民寻梦、筑梦和圆梦的历程。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曾经提出过进行土地改革的要求(多媒体课件展示) 比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打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提出了“有田同耕”的解决方案,近代孙中山在阐述自己的三民主义中也提到了要“平均地权”,但是他们的这些理想都没有变成现实,真正将土地改革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的,还是建国后共产党人带领民众开展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土地改革是在什么样的国情下开始的 (一)寻梦——土地改革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广大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媒体课件展示)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农村地区,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原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分配严重不均。(多媒体课件展示) 刘少奇在他的报告中提到: “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报告》 所以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种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筑梦——土地改革的内容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领导人民在东北、华北等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多媒体课件展示) 1.范围: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此土改的范围就在新解放区。 2.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历时两年。 3.如何进行?那么如何进行土地改革呢?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此为法律依据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4.目的:这次土改的目的是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展示)在法律中 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具体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中,需要进行许多复杂细致的工作,具体实施方法包括: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多媒体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法》颁布后,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为了保证它的顺利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组织了土地改革工作队,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农村按照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划分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阶级成分。各地召开地主批斗会后,依据法律,组织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等财产,烧毁地契、拔除界碑,分配土地,还分到了许多劳动工具。 (2)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多媒体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章 : 第五条 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业、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论。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七条 保护中农(包括富裕农民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土改依据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要保护富农经济,孤立地主阶级,这样有利于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6.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多媒体展示) 全国土改结束时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 阶级成分 各阶级人数 的比重(%)各阶级占有耕地 的比重(%)合计 100.0 100.0 贫雇农 52.2 47.1 中农 39.9 44.3 富农 5.3 6.4 地主 2.6 2.2
通过分析表格后我们可以看到,被划为地主和富农阶级成分的人群占有耕地的比重不到全国的10%,占人口一半以上的贫雇农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土地改革最终顺利完成。 探究——比较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 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分配形式是否有剥削实质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清楚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了,让我们从所有权、分配形式、是否有剥削和实质这四个方面来探讨。 在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地主剥削农民,土地改革完成后建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则是农民占有土地,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不存在剥削形式,因此此次土地改革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制,其实质是土地归属权发生了变化,从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三)圆梦——土地改革的影响 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一下。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报告》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二: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每一个乡村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基层政权,农会会员平均占农村总人口的35% 以上……在大部分乡村发展和建立了支部。土地改革后的广东农村,农民当家作主. —— 沈金生《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民的地位方面,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从国家发展的方面看,拿1949年和1952年粮食产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材料四: “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給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 …使中国エ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没有数百亿银元的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手的提高》 从材料中我们也看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上解放了西藏,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在军事上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为国内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在经济上进行了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些斗争,是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而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完成的,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为实现当今时代下的农村振兴、国家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