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1 19: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内容主旨
在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并取得巨大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初步基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从地图、数据、文献等类型史料,提取和解读有效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原因与结果”的概念理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及其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 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两方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过程
环节一:简单回顾第一单元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发展历程的阶段特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鉴于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关系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但本课的教学环节会涉及,所以,在导入环节简单回顾,建立承上启下的联系。 环节二: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毛泽东讲话、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等数据、文献史料,运用“原因与结果”概念理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理解发展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设计意图:继续夯实史料实证的集证辨据史学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诠释评价的能力和意识,教师示范方法,加强学生理解层面的认识。 环节三:出示《第一个五年计划资本投入示意图》《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工业产品增长表》,通过提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这些涉及到哪些领域?”“这些重要成就在布局上呈现怎样的特征?”“对比数据图,1952年-1957年的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读图与归纳,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图、数据表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下一课三大改造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四:教师讲述修建川藏公路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艰难环境中,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和巨大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故事,引发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50年代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历史责任感。 环节五:出示人口普查和人民普选的数据,教师讲述人民积极踊跃参加普选和全民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故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国家根本大法层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人物和故事,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特点、代表的特点、会议决议内容、历史意义。 环节六: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在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并取得巨大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初步基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养成结合板书,连词成句,一课一归纳的学习习惯。
结构板书
资料附录
材料1: 1953年4月,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调查的标准时间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3: 大会经过充分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的组织。 代表们在讨论发言中对五年来的政府工作表示满意,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