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1 20: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外交的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过程
本课导入:通过图片和观看视频的方式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 思考:近代中国的外交有哪些特点?近代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近代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局面是否有了新的变化呢?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进行了解。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了解到,新中国的外交迎来了新局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新中国的外交。 本节课共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第二个部分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意义。3、知道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部分的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第一部分第一个自然段和图片中的两则材料,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建议暂停视频3分钟。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我们一起分析材料,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是独立,自由,和平。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总方针,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凡愿意遵循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我们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国际环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表格,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你能发现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呢?没错,这些国家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一小部分中立国家。这种外交局面 与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以及我们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关系。建国初期外交政策是 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毛泽东把它具体分为三个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 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一边倒是指中国坚定不移的站在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我国国家的根本利益。 新中国在取得外交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外交障碍。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们积极地展开了同周边邻国以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活动。 1953年年底,我国政府代表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和印度的边境问题是由英国造成的。清朝末年,英国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条本来就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印两国争夺的焦点地区。刚刚取得独立的中国和印度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赢得了印度政府的认可。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做出标记。建议暂停视频3分钟,同学们找到答案了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确立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合作与探究环节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与讨论。根据课本内容和图片的两则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建议暂停视频5分钟。材料一的关键词句是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材料二的关键词句是 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可以看出两则材料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对中国而言: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它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世界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课本中的 材料研读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部分的学习: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图片中展示的就是部分新兴独立国家。面对亚非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亚非国家召开了亚非国际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但是会议期间,美国派出了庞大的记者团,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做出了重要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片中周恩来的发言稿,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写在笔记本上。建议暂停视频3分钟。同学们完成了么?大家可以运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概括。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同” 是指我们有共同的历史遭遇 共同的现实问题 。“异”是指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2015年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 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在新的形势下,万隆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求同存异”方针的影响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使中国代表团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扭转了会议代表攻击共产主义和中国的局面,把会议主题拉回到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轨。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后的知识拓展 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地外交努力,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我们完成一个小测试,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写在笔记本上。建议暂停视频3分钟。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可以归纳为三点1、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共学习了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这个部分同学们重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第二个部分 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这个部分同学们重点掌握万隆会议的召开,求同存异方针的具体内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