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对时间坐标轴使用,形成时空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源于祖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2. 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1. 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出示近代外交中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图,带领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外交的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接着引入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达到复习旧知效果的同时,形成近现代外交的直观对比感受,最后提出问题——那么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外交政策又有何发展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带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二、自主学习(依据学生而定) 1、阅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重难点。 2、学生阅读书本本课相关内容,填写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部分”。 三、讲授新课(18分钟)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 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联合国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联合国首要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中国何时加入的联合国呢?为什么标题中用的是“恢复”二字呢? 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召开,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图片中中华民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1945年,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阻挠下,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占据,重返联合国之路艰难而曲折,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积极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交往,并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1971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关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这项提案对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影响呢?此提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结果如何 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重回激动人心的表决现场。 3、展示重返联合国之路的曲折与艰难,使学生体会到外交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初步感知到外交事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4、了解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提案的决议内容。 5、问题导学,材料支撑:给出材料,提问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最后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地位的衰弱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二)中美、中日建交 1、通过美国在联合国大会制造双重代表提案的同时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概括中美关系转变的原因。从而得出国际局势和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2、教师讲授中美建交过程。 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 3、突破难点:出示材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寻找相同不同点。得出“台湾问题,一个中国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 4.、出示了大量数据和趋势图,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中美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贸易额的变化,得出中美关系发展使得双方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中美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出现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5、中日建交的概况。 (三)全方位外交 1、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实施此外交政策的原因? 2、提供丰富有趣的动画,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 3、呈现图片,为学生详细解释全方位的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使学生对全方位外交布局有更深的理解。 4、通过音频和图片的多方位呈现,使学生了解全方位外交的表现及外交成果。 5、通过也门撤侨,使学生认识到外交事业与每个公民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6、学习本课知识后,回顾近代外交,对比近代外交与现代外交,得出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