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老照片,进一步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运用图片、文字、数据、视频、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渗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成就,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令人称赞。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历史,切身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老照片,感受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变化。 精讲点拨: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并且思考当今“校服的海洋”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蓝灰绿的海洋”性质一样吗?为什么? 性质完全不一样。改革开放前的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短缺。人们对服饰没有太多的选择,看似蓝灰绿的海洋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整齐划一。今天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要求学生统一着整齐划一的校服。正是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服饰在数量和样式增多,越来越追求个性和时尚。 通过年夜饭的变化,让学生感受饮食的变迁,并且引导学生提倡光盘行动,拒绝浪费食物,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前后住的变化。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喜欢旅游,那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通过出行方式的变化介绍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的发展。 通过数据及图片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并为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速的发展感到骄傲自豪。 通过图片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学生自主比较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后交通通信的变化,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 依据八年级下册目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去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并且对本学期内容进行总体把握,感受中国在变并展望未来,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通过课本材料研读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材料,认识到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均衡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途径。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希望的中学生要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展望未来,相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堂训练: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作为津津乐道的结婚“三大件”,随着时代的不同,也有所不同。这反映了( ) 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开始成为时尚 ②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新科技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④缔结婚姻的物质基础普遍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些现象主要反映(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时间观念的增强 C. 通信手段的进步 D. 消费观念的变化 课后作业: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请结合你的生活,提出一个互联网+什么的创意,并说明理由。(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