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1 07: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幅16世纪的法国版画,描绘的是当时美洲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这一版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可能种植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②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
③农业耕作中存在一定的分工协作④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如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发掘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 )
时间 遗址 情况
距今8000年前后 河南舞阳贾湖 发现大量的柄形器(权力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龟灵占卜、太阳纹陶器等宗教用品
距今6000年前后 陕西西安姜寨 遗址东、南、北三面都有人工挖成的防御性壕沟
距今40000年前后 山西襄汾陶寺村 遗址有王墓、观象台、宫殿、仓储区手工业区等
A.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 B.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
C.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 D.氏族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3.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新宫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聚落遗址。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该遗址人群的食性以粟为主,并且不同等级墓葬的墓主人之间饮食结构差异不大。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北京地区( )
A.精耕细作农业发达 B.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C.阶级差别日益严重 D.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
4.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关于土地所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巴比伦土地完全由王室和贵族占有 B.商周时期,土地集中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
C.古希腊城邦土地平均分配 D.阿兹特克人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5.农业的出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发源地位于如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下图所示,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遮址中。发现了成堆的橡子、酸枣、菱角、葫芦、荧实、英白等植物遗存。还包括一些外形完好的葫芦籽。类似的果莲遗迹在全国各地的原始社会遗址中都有发现。据此可知( )
A.男耕女织的农业耕作模式初步形成
B.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蒸起源地
C.原始先民的食物获取逐渐转向生产
D.长江下游的文明超过黄河中游地区
7.玉米和水稻的原产地对应正确的是( )
A.美洲、欧洲 B.印度、西非 C.美洲、中国 D.中国、西亚
8.西周时期,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的周礼的建立导致女性地位下降。春秋中期,文献中开始经常出现女性贵族参与社会活动的记述,表明女性地位相对提高。战国晚期,以男性贵族为中心的君权、王权逐渐确立,女性地位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周朝女性地位的变化反映出( )
A.先秦社会的崩溃与重塑 B.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深远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恢复 D.春秋时期女性地位很高
9.下表是世界各地原住居民对培育农作物做出的贡献。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古代各地的原住居民 培育出的农作物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 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古代西非班图人 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古代南亚人 芋头
古代中国人 水稻和粟
A.古代中国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B.农业技术发展有利于当地政权稳定
C.古代的原始文明具有多样性特点 D.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很大
10.古代世界各文明中,最早栽培出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是
A.中美洲的玛雅文明 B.古代西亚文明
C.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D.古代东亚文明
11.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下图所示区域与小麦、大麦原产地对应正确的是( )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12.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13.下表所示为小楚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1 在距今4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征农田和灌溉的文字,其中“田”字与象征着蜿蜒渠道的符号一起组成了一个汉字
2 商代水稻在黄河南北均有种植,郑州白家庄遗址、安阳殷墟中都有水稻遗存发现
3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果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A.农业作物种类的增加 B.原始灌溉农业的起源
C.中国传统文字的成熟 D.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14.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
A.天然火的使用 B.农业的出现 C.手工业的产生 D.货币的出现
15.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下列有关中国原始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B.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C.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D.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迁徙
16.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A.旧石器时代 B.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
C.早期国家产生 D.王位世袭制产生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
——摘编自翟虎渠主编《农业概论》
材料二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农业社会后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18.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19.“人类之网”
麦克尼尔写道:当学者们对20世纪60年代的狩猎者和采集者进行研究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但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公元1-1000年旧大陆网络体系不断成长。旧大陆文明间的互动导致一些重大后果,旧大陆的网络体系将各类型文明传播,将广袤地区中各个新的区域纳入进来,印度和西亚地区被抬升到一个新的富庶和影响层面。①印度步入了它的古典时代,在棉纺织业的领先位置直到18世纪被英国颠覆:佛教的游方僧和印度教的圣人沿商路旅行,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享有各自信徒:②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来自农业的财富和通过波斯湾获得贸易网络体系中的收益:而欧亚大陆诸文明之间的局面发生的重大改变,一个是来自③隋王朝完成的统一,另一个是④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上述材料中的四个国家(地区)任选一点入手,织一张“公元1-1000年的亚洲的网”。
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科技求真,伦理向善,两者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但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观念、理念、规则和实践,从而在认知活动、道德生活、社会秩序中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姚新中《科技伦理治理三论》
(3)简述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有人说“科技发明要有伦理,科技使用要有操守”。以“社会信息化”为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三、论述题
20.教材P7问题探究: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为组合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作物是本土作物马铃薯和豆类等农作物,①正确;当时的美洲印第安是部落制,农业耕作中存在一定的分工协作,③正确;A项正确;印第安部落实行部落制,土地并未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也并未实行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②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发现大量的柄形器(权力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龟灵占卜、太阳纹陶器等宗教用品”“遗址东、南、北三面都有人工挖成的防御性壕沟”“遗址有王墓、观象台、宫殿、仓储区手工业区等”和所学可知,观象占卜、防御性壕沟、观象、仓储、各项工程都需要加强和集中公共权力才能得以实现,也反映当时公共管理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故表中现象反映了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私有制产生和贫富分化现象,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物质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体现出物质生活的丰富,排除C项;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氏族之间的联系逐渐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夏商时期。从材料信息可知,新宫遗址人群“以粟为主”,这反映该时期北京地区农业占重要地位,D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现象不能体现区域间文化交流,排除B项;“不同等级墓葬的墓主人之间饮食结构差异不大”,说明阶级分化并不严重,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土地集中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B项正确;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所以“古巴比伦土地完全由王室和贵族占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所以“古希腊城邦土地平均分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所以“阿兹特克人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且阿兹特克人没有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分,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题,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A项正确;②位于北非,排除B项;③位于北美洲,排除C项;④位于南美洲,排除。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中存在种类丰富的植物遗存,并且保存着适应种植的种子,说明原始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出现了由采集向种植生产的转变,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农业耕作模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其他农耕文明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蒸起源地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长江下游与黄河中游的文明发展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水稻的原产地是中国,C项正确,水稻的原产地不是欧洲,排除A项;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排除B项;玉米的原产地不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西周时期周礼的建立导致女性地位下降。春秋中期女性地位相对提高。战国晚期君权、王权逐渐确立,导致女性地位又相对下降。可见传统社会秩序崩溃、新社会秩序尚未建立的时期,女性地位相对提高。社会秩序稳固时期,女性地位相对降低,也即先秦社会的崩溃与重塑影响女性地位变化,A项正确;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提升女性地位,不能解释西周和战国晚期女性地位下降的原因,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大自主权,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因此“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恢复”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本意是“春秋时期女性地位相对提高”,而非“很高”,且D项仅论述春秋时期的女性地位,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了世界部分原居民对农业作出的贡献,各地农作物存在差异性,展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多样性特点,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不能表明古代中国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农作物,未涉及农业技术发展有利于当地政权稳定,排除B项;培育的农作物不同不能表明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很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故A项正确;古代西亚文明培育的是大麦和小麦,故B项错误;印加文明驯养了骆马、羊驼等动物,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古代东亚文明培育了水稻和粟,故D项错误。
1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小麦、大麦的原产地是在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D项正确;A项是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排除A项;B项是印度河流域,是南亚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含两河流域属西亚,但小麦、大麦的原产地应该是在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进一步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最终国家产生,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产生,材料没有涉及将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有不少象征农田和灌溉的文字”,“商代水稻在黄河南北均有种植”等信息可知,表中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商代象征农田和灌溉的文字、黄河流域水稻种植、农田灌溉系统,这可用于说明商代农业的发展状况,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作物种类的增加,排除A项;虽然材料体现了商代农田灌溉的相关信息,但原始灌溉农业在商代前已经产生,排除B项;仅凭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征农田和灌溉的文字,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字的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农业的出现,B项正确;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排除A项;手工业的产生与题意没有关系,排除C项;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起源时使用的是磨制石器,不是铁制生产工具,所以“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生产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河姆渡居民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所以“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所以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地力不足,收获有限,因此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迁徙,所以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16.B
【详解】图一反映的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图二反映了不同规模的墓葬陪葬品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依据所学可知,这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B项正确;图二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夏朝的建立反映了早期国家的产生,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禹的职位,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原因: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富分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得男女地位出现变化;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详解】(1)原因:根据“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
(2)原因:根据“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得出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富分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得男女地位出现变化;根据“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得出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18.(1)变化:手工业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
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
(2)①“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织”或“统一度量衡制”;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世卿世禄制”;⑤“推行县制”。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针一刀,一耒一耜一铫,一斤一锯一锥一凿”可知,手工业和农业领域出现很多的铁质工具。
影响:根据材料可春秋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铁质工具的社会现象,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破坏了井田制;土地国有的井田制遭到破坏,那么土地私有制就在不断深化;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根据问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统一度量衡制、奖励耕织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奖励军功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废除世卿世禄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推行县制奖励耕织
19.(1)影响:拥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初步改变了人类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食物供应,促进人口增长;农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迁徙变为定居生活,逐渐形成聚落;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及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文化创造工作,推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带功了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的物种类型及农业发展的时间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生了各自的经济形态,孕育出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产生,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2)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3)表现: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新材料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人类探索的空间扩展到太空、深海;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产业结构性调整,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递、运算、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日益普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理解: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古代世界。由材料“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可得出拥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初步改变了人类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增加了食物供应,促进人口增长;农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迁徙变为定居生活,逐渐形成聚落;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及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文化创造]二作,推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带功了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的物种类型及农业发展的时间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生了各自的经济形态,孕育出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产生,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等方面分析说明。
(2)根据材料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第一问表现,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新材料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人类探索的空间扩展到太空、深海;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产业结构性调整,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递、运算、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日益普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第二问理解,由材料“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可知,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20.关于远古人类的生活,上面两段材料都从食物角度作了描述。第一段材料认为远古人类采集树木果实和昆虫作为食物,第二段材料认为远古人类以禽兽的肉作为食物。关于农业的起源,第一段材料认为是因为人类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容易产生疾病或中毒,于是发明农业,播种五谷作为食物。第二段材料认为是因为人口增长,禽兽不足,于是发明农业。这两段材料都是古人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推测,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远古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其食物来源既有植物果实、昆虫,也有禽兽。农业的起源有多种因素,两段材料各提到一种因素。除这两种因素之外,人类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知识的掌握,也是农业产生的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不同之处,根据课本上的材料,他们的描述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都不全面。考虑历史客观现象的时候,应该全面的分析问题,远古农业的起源,一方面靠采集和渔猎,其食物来源既有植物果实、昆虫,也有禽兽。另一方面是人类对于农业技术的掌握,早期的刀耕火种,考虑农业的起源有多种因素,要把这些因素统一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