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以来,历经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判断,下列有关宪法的表述,按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③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④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按宪法进行宣誓。每位公职者在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法律形成健全体系 B.法律具有崇高地位
C.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公民有义务维护法律
3.下表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
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 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4.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 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5.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依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B.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D.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6.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的原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1979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深刻教训是
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B.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准确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
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10月启动以来持续至今,已成为每年年终全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近年来,“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教师”等“最美”人物的评选不断涌现,这些“最美"来自民间,传播于网络,最后汇聚成全国上下的主旋律。这些活动
A.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B.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C.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D.加快了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8.我国自1950年着手草拟刑法典,但直到1979年7月,才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成文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于次日颁布。这些法律的颁布( )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有利于维护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秩序
C.说明我国放弃了“以德治国”的方针 D.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9.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至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
A.积极推进法治建设 B.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C.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D.地方人大有权制定法律
10.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曲折性
D.时代性
11.《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等人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发展及思想成长过程描写了西北农村从1975年到1985年间的社会变革。与这个时期历史相符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
12.从以下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我国
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 国务院 地方人大及 其常委会 民族自治 地方人大 5个经济 特区
制定的现行 有效的法律 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行政法规 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地方性法规 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 制定的现 行有效的 法规
229件 682件 7 000余件 600余件 200余件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13.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
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4.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做法;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表明我国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民主法治建设曲折发展
C.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依法治国 D.公民权利得到制度保证
15.2019年9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这一授予( )
A.反映了道德评价标准的变化 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职业素养
C.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的高潮 D.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填空题
16.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时间:1978.12
(1)会议名称:
(2)会议成果: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7.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
18.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内容 通过1982年宪法,宪法中增加了适应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2)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改革开放后
(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
(2)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 ”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三、材料分析题
21.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过程中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1718年因言语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
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
——根据历史必修一教材等整理
材料二 我们不能不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以后彻底的革命,就是从那次不彻底的革命发展下来的。形式上、称谓上的改变,孕育着后来实质上的改变。
——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
材料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在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也踏上了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理论,在现实中取得了丰硕的民主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并指出其形成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22.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东西方法律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政权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2018年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的宪法宣誓誓词(图片)。
——备注: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体现的近代西方法律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宪法宣誓仪式体现的治国原则。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简要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82年宪法的内容;②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③是2004年宪法的内容;④是1999年宪法的内容。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D符合题意;ABC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D项。
2.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主席以及公职人员都要在就职的时候,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反映出法律的地位十分重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律体系,排除A;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实行的,排除C;材料强调公职人员,而不是公民,排除D。
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86年、1996年和2012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不同,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变化而变化的,它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迎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至今,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反映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D项正确;律师队伍的壮大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排除A项;律师队伍规模的扩大是依法治国国策有效实施的客观条件,不是依法治国实施的表现,排除B项;我国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的标志是八二宪法的制定而非律师队伍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1954年宪法中“国家机构”是排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前面的,1982年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排在了“国家机构”前面,这说明1982年宪法新在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排除B项;国家权力始终来源于人民,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不能表明以德治国的重要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错误。
7.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感动中国”“最美”“精神大餐”“主旋律”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国家精神文明、公民的道德修养,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B项正确;这些活动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加快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关系不大,排除A、D项;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夸大了这些活动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成立后的新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法律的颁布,使犯罪行为的界定和运用法律打击犯罪有了成文法典的依据,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为国内改革探索和经济体制转型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B项正确;1979年,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排除A项;这些法律的制定和颁布与“以德治国”方针并不矛盾,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些法律颁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次修订宪法,制定地方法规等,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建设,A项正确;虽然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制定通过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法律体系仍处于日趋完善中,B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是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10.D
【详解】根据“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知,我国宪法修订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宪法修订革命性的特点,排除A;“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体现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时代性,无法体现和平性,排除B;“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体现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时代性,无法体现曲折性,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5年到1985年(中国)。根据材料“1975年到198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A项正确;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于202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体现出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B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法律意识是否提高,排除A;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表格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排除D。
13.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信息显示1988年以来,中国先后四次修改完善1982年宪法,这是宪法本身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致,所以A项说法最符合题意,B项在1982年宪法颁布后即已实现,C D两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14.B
【详解】根据材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做法;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可知,我国通过修改宪法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反映了民主法治进步的一面,但1978年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说明民主法治建设曲折发展,B项正确;1978年后中国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A项;材料是修改法律,没有体现依法治国,排除C项;新中国民主制度建设体现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制度保障,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19年中国。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属于精神文化领域建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德评价标准的变化,排除A项;B项“全面”过于绝对,排除B项;掀起学习道德模范的高潮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
16.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
18. 改革开放 民主政治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内容:通过1982年宪法,宪法中增加了适应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②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详解】据所学新中国法治建设内容可知,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 精神文明 五讲四美三热爱
【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创建文明城市......”可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故填空1.精神文明;2.五讲四美三热爱。
21.(1)过程: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惯例;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特点:和平渐进性。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迫令放足,剪辫易服,移风易俗,社会风俗发生很大变化。
(3)成就: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82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详解】(1)过程:根据材料“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1718年因言语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得出,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惯例;根据材料“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可知,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先例;根据材料“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得出,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特点: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的记载可知,英国内阁形成过程的特点是和平渐进性。
(2)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颁布宪法、推动民族工业发展、解放思想、移风易俗等方面进行回答。
(3)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列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即可,例如: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22.(1)法律特征:①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②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利;③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2)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成就: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详解】(1)法律特征:根据材料“立法权均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可概括出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根据材料“一切政权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可概括出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在司法实践上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
(2)根据材料中的宪法宣誓诗词“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职责”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治国原则是依法治国。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等角度进行归纳。
23.(1)原则: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原则。
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3)思想观点: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民主。
主要成就: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任答两点)
【详解】(1)原则: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根据“第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内容得出三权分立;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自由平等原则。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意义,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得出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背景:根据“195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一五计划已经开始,得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3)思想观点:根据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得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主要成就:根据“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