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金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猴面小龙兰因长着猴脸被形象地称之为“猴脸兰花”。能够在任何季节开花,培育可采用播种、分株等繁殖方式,也可以选择嫩芽在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下列有关猴面小龙兰的生殖描述错误的是( )
A.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 B.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C.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组织培养不易保持品种的性状
2.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有害,其发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蟋蟀的发育过程与草地贪夜蛾相同
B.③是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起点
C.②与④的生活习性没有差异
D.②过程存在蜕皮现象
3.种子中被称为“新植物的幼体”的结构是( )
A.胚 B.胚芽 C.胚轴 D.胚根
4.学习科学要理清概念间关系,下列概念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
x Y z
A 宇宙 太阳系 地月系
B 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C 营养繁殖 嫁接 种子繁殖
D 太阳黑子 耀斑 日冕
A.A B.B C.C D.D
5.秋分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说法在秋分日当天成立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太阳直射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6. 2021年5月 15日,“祝融号”火星探测器首次在火星着陆,中国人开始对这颗红色星球展开实地探索。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的原因是( )
A.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
B.火星的公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更快
C.火星和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距离更远
D.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小得多
7.如图所示为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使用时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的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固体、固体 B.固体、气体
C.气体、气体. D.气体、固体
8.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地听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的流淌声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了森林清晨的宁静
9.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强
10.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11.“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12.一张圆形纸片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如图),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乙白色,丙、丁黑色 B.甲、乙红色,丙、丁黑色
C.甲、丙红色,乙、丁黑色 D.甲、乙黑色,丙、丁红色
13.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 )
A.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向北行驶,向左拐弯
C.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向西行驶,向右拐弯
14.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烛焰像的大小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无关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5.小科爸爸喜爱环绕万松山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千米,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速度和一步长度,最接近的是( )
A.1.5千米/时,1.2米 B.6千米/时,65厘米
C.6千米/时,20厘米 D.1.5千米/时,0.6米
16.“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案。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17.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次数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 )
1 0.1 0.98 9.8
2 0.2 1.96 9.8
3 0.3 2.94 9.8
A.小亮处理数据时,算出每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表),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小明处理数据时,给出重力G与质量m 的关系图(如图),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小红认为本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
D.小张认为利用原有器材,在月球表面可以完成本实验
18.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大 D.立即变为零
19.分析以下摩擦:①防滑垫与地面的摩擦;②用光滑的材质做滑梯;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统计显示,一般来说人的高矮与其脚印面积的大小有一定关系。据此信息,刑侦人员在利用案发现场的脚印进行案情分析时,可以做到的是( )。21教育网
A.只要获得脚印的大小,就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体重
B.只要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深浅,就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
C.只要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就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
D.只要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就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性别和高矮
二、填空题(共6题;共15分)
21.三月,始丰湖畔桃花已经盛开。在你享受桃子的甘甜之时,是否知道桃树是怎样开花结实的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
(1)要观察桃花子房里面的胚珠,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
B.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
C.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
D.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
(2)桃花花粉管里的精子进入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说明,桃可以进行 生殖。
(3)甘甜的桃肉是由【 】 发育来的。
22.基本特征。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 星球。
直径 约为140万千米
温度 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质量 为地球的33万倍
体积 为地球的130万倍
距离 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 亿千米
23.《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造成看不见钱的原因是光的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 (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4.“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这是描写泰山日出的情景。当早晨太阳刚从泰山云海升起时,太阳实际的位置位于云海 (选填“上方”或“下方”)。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将会 (选填“提前”或“延后”)。
25.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 (填“a”“b”“c”或“d”)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若轨道变为半圆形,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26.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向下的,人们常利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 ,也可以用带有重锤的水平仪检测桌面是否水平。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58分)
27.黎小豆是一种杂粮作物,为了研究播种深度对黎小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大小均匀、饱满无损的黎小豆种子,分别按 4cm、6cm、8cm、10cm 播种深度,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种 150 粒。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②以幼苗出土2cm左右为出苗标准,每隔24小时测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数据处理后如图 2 所示;
③播种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称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机物),取平均值后绘制成图3。
根据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播种深度;实验中有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操作是 (填写实验步骤序号)。
(2)黎小豆种子萌发时,图1中的 (填写序号和名称)最先突破种皮。
(3)(4分)结合图2和图3,如果请你帮助农民播种黎小豆,应选择 厘米深度播种更合适,原因是 。(说明一个理由即可)
28.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科学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卷尺1个、绘图工具1套。
(1)[活动1]在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填“自转”或“公转”)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的因素,那么最不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____(填字母)。
A.8:00 B.10:00 C.12:00 D.14:00
(3)[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的简图如图甲①②所示。2·1·c·n·j·y
图甲中①②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则图①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前后。
(4)如图所示,图乙中①为杭州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乙中②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乙②中的 (填字母)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 引起的。21*cnjy*com
(5)[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杭州的小明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的简图如图丙①②所示。
导致①②两图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6)由此推理,为了获得更好的采光,与杭州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更 (填“大”或“小”)一些。
2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6
B 铜 60 0.8
C 铜 80 0.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D材料的横截面积应为 mm2。
(3)在本次研究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
(4)在此基础上,若小华再利用D材料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则他的做法应该是
。
3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像,此时像的性质是 ,同时可推断出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选填“8cm”、“18cm"或“28cm”)。21·cn·jy·com
(2)在所示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凸透镜“戴上”,当从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像再次变清晰了,由此判断小科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若小科想摘掉眼镜,还可通过睡眠时使用角膜塑形镜(俗称“0K镜)来改变原本厚度均匀的眼睛的角膜弧度,实现视力的矫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科的眼角膜应该呈现哪种形态 ?
3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像可知:
www.21-cn-jy.com
(1)当t=1s时,物体处于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
(2)当t=3s时,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阻力的方向 。
(3)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否为平衡力 ?
3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其中A、B、C为同一木块,D为重物,甲和乙两图中的木板接触面相同,丙图为较粗糙的木板接触面。21*cnjy*com
(1)实验开始,该同学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摩擦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该同学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由甲、乙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恰恰是很难保证木块做这样的运动,若在甲装置中木块运动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生活中不仅有滑动摩擦,还有静摩擦等。如图丁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瓶子没有掉下来是手对瓶子的握力作用
B.当增大手对瓶的握力时,手与瓶间的摩擦力变大
C.当向瓶中装人水时,手与瓶间的摩擦力变大
四、解答题(共5题;共27分)
33.(6分)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 铁 5200
(1)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声速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空气温度应在较 (填“高”“低”)情况下更容易成功。
(2)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34.(5分)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隔着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观察事物,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记录下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器材】写有字母F的白色卡纸、装满水的圆柱体透明水杯、装满水的长方体透明水杯、凸透镜。
【实验过程】
(1)根据上述记录的信息,你发现了哪些现象?
(2)凸透镜是指 的透镜,对比凸透镜和圆柱体水杯的形状如果用一块凸透镜替代该圆柱体水杯,调整字母F到凸透镜的距离,判断是否能重现上述实验1、实验2的现象,并请做出解释。
35.(5分)如果薄冰的冰面只能承受104帕的压强,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厘米2,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有多大 他能否站在这个冰面上而冰面不破裂
36.(5分)一名很有经验的司机开着空车陷在了一片较湿的泥沙地中,车轮在原地打滑。他下车后找来一些人帮忙,但并未让他们来帮忙推车,而是让这些人都上了他的车。不一会儿,汽车就离开了湿滑的泥沙地。你知道这名司机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7.(6分)某电梯的最大载重为8000牛.假定每名乘客的质量均为60千克,g取10牛/千克。
(1)则每名乘客的重力为多少?.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此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多少名乘客?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析】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A.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猴脸兰花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
B. 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种子是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B正确;
C. 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正确;
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易保持品种的性状,且繁殖速度快,D错误;
故答案为:D【来源:21cnj*y.co*m】
2.D
【解析】 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工蜂,个别的发育成蜂王,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代。
蟋蟀的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与草地贪夜蛾不相同,A错误。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起点是①受精卵,B 错误。②幼虫与④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C错误。草地贪夜蛾的②幼虫期存在蜕皮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3.A
【解析】种子萌发的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种子的胚芽、胚轴和胚根。在此前提下,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中被称为“新植物的幼体”的结构是胚,胚包括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故答案为:A
4.B
【解析】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日冕,是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色球层和光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
A、太阳系包括地月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故B符合题意。
C、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嫁接属于无性繁殖,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繁殖,因此营养繁殖不包括嫁接和种子繁殖,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黑子不包括耀斑和日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B
【解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9月23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故A、C叙述错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地表事物影子越长,故B叙述正确;纬度越高,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地表吸收热量越少,气温越低,故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6.D
【解析】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的稀薄,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还有氮以及数量极少的氧气与水分。
火星与地球相似,具有火星重力。太空中飞行的陨石接近火星时,被火星重力吸引而下落,撞击火星表面形成陨石坑。由于火星空气密度太小,火星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接近为零,所以对火星表面的撞击力特别大,所以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B
8.B
【解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的传声介质即可。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地听到,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故A不合题意;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即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播,故B符合题意;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的流淌声,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故C不合题意;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了森林清晨的宁静,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A
【解析】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分析判断。
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即改变音调,故A错误;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则琴弦振幅越大,那么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二胡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乐音,例如在晚上大家休息时响起,会影响大家休息,因此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A.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
B.音调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
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D.根据噪声的定义判断。
11.C
【解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C。
12.B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当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时,甲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丙、丁不能反射红色,为黑色。
又因为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乙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故最终呈现:甲、乙红色,丙、丁黑色。
故答案为:B。
13.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
故是向北行驶,向左拐弯。
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14.D
【解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能两次成像。
A、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故A错误。
BC、由题意可知,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大小与蜡烛距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故BC错误。
D、图中,蜡烛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2f,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在f<u<2f还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B
16.D
【解析】可以模拟实验条件,并实际完成的实验叫实验事实,而不能模拟实验条件,不能实际完成的实验,利用推理得到的是实验推论。
由图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表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所以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AB.当两组数据的比值为定值,或者二者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时,那么二者成正比;
C.根据多次测量的目的判断;
D.注意月球和地球的环境特点判断。
A.小亮处理数据时,发现每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等,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小明处理数据时,给出重力G与质量m 的关系图,发现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本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月球上物体仍有重力,只是比地球上偏小,则小张认为利用原有器材,在月球表面可以完成本实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8.B
【解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2)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在水平方向上,小车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小车的运动速度将不发生变化。
故选B。
19.D
【解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摩擦进行分析判断。
①防滑垫与地面的摩擦,防止出入时摔倒,为有益摩擦;
②用光滑的材质做滑梯,是为了减小摩擦,为有害摩擦;
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增加油耗,为有害摩擦;
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可以传递动力,为有益摩擦。
则属于有益摩擦的是①④。
故选D。
20.C
21.(1)C
(2)有性
(3)7;子房壁
【解析】被子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会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而果肉是果皮的一部分。
图中7为子房壁,8为胚珠,二者组成了子房。
(1)要观察桃子子房里面的胚珠,应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即可。
(2)桃花花粉管里的精子进入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有性生殖。
(3)我们吃桃子实际吃的是桃子的外果皮和中果皮,有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C;(2)有性;(3)7;子房壁
22.气体
【解析】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版权所有:21教育】
23.直线传播;E;变高
24.下方;延后
【解析】 (1)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方向会发生偏折,由于大气层的不均匀,所以我们早晨看到的太阳是由于折射形成的虚像;
(2)根据光发生折射时的光线偏折情况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分析解答。
(1)太阳光从太空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密度是不均匀的,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我们逆着折射光 线的方向看,看到初升的太阳比实际位置变高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太阳刚升起时,它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下,如下图所示:
(2)若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太阳光将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地球是圆形的,所以只有太阳升到某一位置时才能 观察到; 而正因为地球表面上有大气层,太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能够提前观察到; 所以如果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的情况相比将延后。
25.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状态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当小球运动到C点时,它的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如果此时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小球会沿路线b运动,依据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2)若轨道为半圆形,当小滚至右侧最高点时,此时它的速度为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26.竖直;竖直
【解析】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和应用解答。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人们常利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也可以用带有重锤的水平仪检测桌面是否水平。
27.(1)①
(2)③胚根
(3)4;种子出芽早且出芽率最高(或制造有机物更多)
【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是活的,不在休眠期,实验中注意变量的唯一性。图1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播种深度。除此之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中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种150粒。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
(2)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3)据柱状图可见:播种深度为4厘米时,出苗最早且出苗率最高、并且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原因是: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②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机物最少、 ③ 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8.(1)由长变短再变长;自转
(2)C
(3)冬至日
(4)a;地球公转
(5)纬度差异
(6)大
【解析】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1)由于地球的自转,一天中,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2)依据一天中,时间和影子长短的关系;仅从影子长短考虑,最不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是中午12:00,此时影子短。
(3)北半球冬季时,太阳高度较小,地面物体影子长;①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4)杭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图②中的a处,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半球。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5)图中①、②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导致两图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
(6)我国越往北太阳高度越小,杭州比北京位置偏北,与杭州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更大一些。
29.(1)A、C
(2)0.6
(3)控制变量
(4)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琴弦的振动幅度,比较响度大小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确定D材料的横截面积。
(3)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
www-2-1-cnjy-com
(1)验证猜想二,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改变琴弦的长度,故选编号AC。
(2)验证猜想三,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要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改变琴弦的材料,故选编号为CD,则D材料的横截面积应为0.6mm2。
(3)在本次研究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等,而改变琴弦的振动幅度,从而比较响度的大小。
30.(1)倒立缩小的实像;18cm
(2)近视;B
31.(1)加速
(2)2;水平向左
(3)不是平衡力
【解析】(1)从丙图中找到某个时间对应的速度所在图像的形状,如果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加速;如果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减速;如果一条水平线,说明物体是匀速的;
(2)从丙图中判断t=3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从乙图中找到某个时间物体受到的力;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从丙图中判断t=5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
(1)观察丙图可知,从0s-2s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向右上方的斜线,说明这段时间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因此当t=1s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
(2)观察丙图可知,当t=3s时,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阻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阻力是2N,且方向向左;
(3)观察丙图可知,物体从4s-8s的v-t图像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即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不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1)加速;(2)2,水平向左;(3)不是平衡力
32.(1)等于;匀速直线;压力大小
(2)不变
(3)C
【解析】(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是运用二力平衡的原理,将摩擦力转换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进行测量的。滑动摩擦力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应运用控制变量法。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以及运动速度无关。
(3)瓶子静止悬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的重力。
(1)实验开始,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
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甲、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得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
(2)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运动速度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
(3)A、瓶子静止时,在竖直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重力,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则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瓶子对手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倒水,瓶子的重力增大,由于瓶子仍静止,重力与摩擦力仍是平衡力,所以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
故答案为:(1)等于;匀速直线;压力大小;(2)不变;(3)C。
33.(1)温度低
(2)5200m/s
【解析】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 Hz~20000 Hz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
(1)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声速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空气温度应在较低情况下更容易成功。因为温度越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越慢;
(2)t空气=s/v空气=884m/ 340 (m/s)=2.6s; 两声相隔2.43s ,在金属管中的时间为0.17s,因为金属中传播速度快,所以V金属管=s/t=884m/0.17s=5200m/s;
故答案为:(1)温度低(2) 5200m/s
34.(1)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
(2)中间厚、边缘薄;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平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
【解析】(1)根据图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
(2)根据水杯的厚薄特点分析成像的特点;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
(2)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如果用一块凸透镜替代该圆柱体水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所以不会出现图中的情况。
故答案为:(1)使用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能看到倒立的像,使用长方体水杯能看到正立的像。(2)中间厚、边缘薄;不能;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则会看到上下、左右都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竖直放置时,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左右倒立的像;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水平放置时,竖直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水方向上厚度相同,看到的是上下倒立的像。
35.1.96×104帕,不能,会破裂。
36.司机让这些人都上车是为了增大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车能前进。
【解析】车辆陷入淤泥中不能出来,是因为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太小,而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据此分析解答。【出处:21教育名师】
37.(1)解:每位乘客的重力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2)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故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13名乘客。
【解析】根据G=mg计算每位乘客的重力;再用电梯最大载重与每位乘客的重力之比即可求出答案。
(1)每位乘客的重力为:G=mg=60kg×10N/kg=600N。
(2)电梯一次最多能承载乘客的人数:,故电梯一次最多能承载13名乘客安全升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