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江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江南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1 10: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南》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江南》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江南》是一首采莲歌,意境优美隽永,语言简洁明快,十分适合刚开始学习朗读的一年级学生。
此时,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拼读、朗读的能力都比较弱,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节奏要放慢,重视音节的拼读,重视纠正易错字的发音,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字源识字、生活识字等方法,会认“江、南”等9个字。会写“可、西”2个字,学会竖钩、竖弯2种笔画,认识“三点水、草字头” 2个偏旁。
2.创设情景,能在读中感悟“田田”的大体意思,试着读出河塘的美景、采莲的欢乐和游鱼自由、欢快的场面;
3.注意停顿,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会写“竖钩”和“竖弯”两个新笔画,认识“三点水、草字头” 2个偏旁。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感悟“田田”的大体意思。感受两个偏旁大都跟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归类识字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江南》。(生齐读课题)
2.这是一首古诗,在古代,几乎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你们知道“江”是指哪条江吗?
江,指的就是长江,它是中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江这个字的偏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认识三点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带三点水的字呢?(生答)所以,三点水都是与什么有关呢?(与水有关)
4.现在谁来说一说“江南”指的什么地方?(师指地图,直观感受江南就是长江南边这些地方)
①南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生用组词等方法,教师及时归纳肯定)
师出示“南”甲骨文: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南”字,上边是绳子,下边吊的是好像是钟这样的乐器,可以敲,为别人伴奏。慢慢演变,成了现在这个字——生齐读“南”。
②与“南”这个方向相对的是什么呀?(北)
③看一看“北”这个字像什么?(两人背对背相靠)现在的“北”字,和它最早的样子差别不大。
④“南、北”都是表示方向的,你还知道什么方向?(东、西)
⑤师出示“东、西”二字的甲骨文。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够上台,猜猜哪个是“东”,哪个是“西”?你怎么猜出来的?(长得像。师简略解释即可)
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东西南北”这几个字?师出示图,学生再上台圈一圈,读一读。
5.知道了东西南北,让我们从东营出发,乘汽车向西到济南,再坐上动车向南一起去领略江南美景吧!
播放江南图片:这里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非常茂密。正因为江南这么美,古代诗人写了很多赞美江南的古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代的这首乐府诗歌,我们一起来读——汉乐府。
【设计意图:将四个表示方位的字“东西南北”归类识记,利用组词法、象形文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式巩固识记。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古诗朗读铺垫一个愉悦的情感基调。并且图文结合,感受“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感受形声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纠正发音
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本首古诗一共有几句话?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坐姿端正告诉我。
①谁说来回答一下,本首古诗一共有几句话?(三句)
②你能上台给大家画一下?
2.指名读古诗。(教师评价正音)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句子的认识是一年级的重点,教师要不予余力地抓住教学资源进行巩固认识。借助拼音自读、分句读、全班读等方式,一遍遍的朗读纠正学生发音,巩固对认识的句子,达到每个学生都能读通顺的初步目标。】
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师读第一句。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大片的荷叶,荷叶挨挨挤挤,荷叶非常多)
2.荷叶如此多,在第一句中有两个重叠的字就是表示荷叶非常茂密的意思。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字吗?(田田)田田的意思就是茂密。
3.茂密的荷叶中结了许多的小莲蓬,引来很多的采莲人。
①“采”这个字是我们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观察一下,它和甲骨文像不像?(出示“采”字的字形演变)
②除了采莲以外,还可以采什么呢?(采蜜,采蘑菇,采草莓)
③“采莲”采的是哪一部分?请你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片“莲叶、莲花、莲蓬、莲子”,借助拼音认识它们,再来说说“采莲”采的是哪一部分?(“采莲”就是采摘“莲蓬”。)
④“莲”这个字里面也有我们要新学的偏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草字头)生齐读。我们学过带有草字头有哪些?(花,草)
4.采莲人可以采到如此多的莲蓬,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开心)
让我们一起带着开心的语气读好第一句。指名读。
教师抓住读出停顿的的学生朗读,相机指导:我听出她不仅读出了开心的语气,而且还读出了停顿。谁听出她在哪个字后边停顿了?(师标出停顿)咱们男女生比比赛,看谁能读出开心,读好停顿。(全班分男女生读,教师评价)
5.第一句中还藏着我们本节课要求会写的一个字——“可”。
①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新笔画(出示 )
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出示拼音)谁来拼一拼它的名字?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②这个字的笔顺要特别注意。书空笔顺两遍,指名再说。
③仔细观察,如何去写好这个“可”字?(第一笔横要大胆拉长;口要写得上宽下窄,里面的口字横折的折要落在竖中线上;最后的新笔画竖钩的钩要落在竖中线上)谁能够给可组个词呢?(可是、可以)
④教师范写。学生描二写一,展示反馈。
6.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人心情开心极了。谁能读好第二句?(ppt出示第二句)
①池塘中除了莲花,莲叶,还有可爱的——小鱼。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做游戏、游来游去)从哪个看出来的?一个“戏”字,就把鱼儿们开心做游戏的样子写出来了!这就是咱们中国古诗的与众不同。下面,一起带着开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②你还知道哪些鱼?生畅所欲言。(师出示草鱼、带鱼等图片,巩固识记“鱼”字)
7.荷叶间的小鱼真开心,谁能带着开心的语气读好第三句话?
①指名读。我已经感受到小鱼儿们的开心了,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②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新笔画(出示 )
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出示拼音)谁来拼读一下它的名字?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③这个字的笔顺也要特别注意。书空笔顺两遍,指名再说。
④仔细观察,如何去写好“西”字?(第一笔横不要太长;竖和横折要写得上宽下窄,里面竖弯的弯要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横堵上口,和横折自然出钩的尾巴连在一起)谁能够给可组个词呢?(西天、东西)
④教师范写。学生描二写一,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词放在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学,“我听出她不仅读出了开心的语气,而且还读出了停顿。”承接学生的朗读巧妙引出下一步教学的重点——读句子要适当停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拼读留出练习空间,比如平舌音“采”的发音,“竖钩、竖弯”两个笔画的拼读等,不断巩固拼音学习的效果。在教习生字时,偏旁、笔画、笔顺、读帖、范写、反馈、评价等都一一扎实推进,落实低年段写字目标。】
四、练习背诵,表演诵读
1.请小朋友们再来读一读第三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2.谁能用这个规律来背一下第三句。?
3.难度要升级了,谁能够整首诗来背诵一下?
4.男女比赛,看看谁能带着开心的语气,读好停顿,背好这首古诗。
5.古诗还可以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
小朋友们跟随视频边唱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做到堂堂清。最后边做动作边唱这首古诗,增加了趣味性,进一步巩固了识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诵读儿歌,巩固识字
1.你们唱得真可爱,奖励你们一首小儿歌,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2.齐读。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把本节课要认识的生字编在一首新的小儿歌里,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既增加本课生字的复现率,又有效巩固识字成果。】
六、总结表现,布置作业
1.总结学生课堂表现。
2.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注意表现开心的语气和古诗的停顿。
板书设计
3 江南
东 西 南 北
案例分析与反思
“我明知道应该随文识字,但思想上还是比较抗拒,总觉得这样打乱了阅读教学的完整性,使阅读教学变得的零零散散,字识不好,阅读教学也没有系统性,除非上公开课,自己平日的识字教学中,断然是不会随文识字的,不但不用,甚至看到别人用,还认为是‘华而不实,重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摘自“冰菊物语的博客”的这段话反应的现象绝非个例。斯霞老师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的“随课文识字”方法,依然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当下依然有很多教师不理解、不去用,固守着先学完生字,再学课文的方法。
究其原因,是对部编版教材低年段教材编排认识不到位。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是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并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始终。低年段大多编排的是故事和诗歌,主要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从课文的语言中直接感知事件、人物或情景,对内容不需要做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多读几遍,其义自见。课文承载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即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这样在语境中识字,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正如吴忠豪教授所说:“随文识字,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同时,理解了词语又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课文教学开始,就要大胆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江南》一课的教学就采用了归类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四个表示方位的词“东西南北”利用组词法、象形文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式巩固识记。其他的生字则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比如识记“莲”字,在朗读完诗句后,教师相机问学生“采莲”采的是哪一部分?请学生仔细观察“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这四幅图然后回答。教师不仅借助古诗的诗句,图文结合初步认识“莲”字,而且又把这个要学的生字放到更广阔的语境当中,不断加深对“莲”字的认识,确保学生在更换其他语境当中也能认识这个字,达到真正认识这个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