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复习精品)—高中数学知识网络(理科)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届高考复习精品)—高中数学知识网络(理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8-20 08:13:00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⒊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第一册的第一课,属于古典诗词。这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学习兴趣的重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者,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i方法。教学本课是授人以渔的最佳时机;同时,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古典诗词鉴赏作准备。总之,《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生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基础和门槛。2.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思路首先,学习诗词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导人这一环节中,可以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要采用涌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缭绕妙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情感。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落实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第四.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可以考虑设计开放性的训练,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第五,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的理解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如《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第六,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读,力求达到当堂背诵之目的。 教学方法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特别强调的是:诵读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典例: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毛泽东的生平及思想资料,毛泽东游泳的历史资料,中国古典诗词中写秋的名篇名句,关于湘江的地理资料等等。教师准备《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的朗读音频资料。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宛如一枝枝绽放的奇葩,装点着文学永恒的春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笔挟风雷的诗人。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生活,记载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他的诗词,既是他革命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我们学过《沁园春·雪》,能不能背诵一遍?从这首词作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导语设计之二: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二、写作背景介绍。1、解题“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相传东汉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2、背景现在,让我们重温历史的画面,来了解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生齐背《沁园春·雪》。﹡板书:《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认定本课学习目标。﹡由背诵〈沁园春·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三、诵读感悟。大家边看课文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放范读录音,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2,朗读全诗,进一步熟悉全诗内容⑴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⑵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四、朗读、领会,品评、鉴赏。师: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增强了表现力。师: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师:对。当时,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身处险境的诗人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这个“独”字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还记得吗?师:背得很好。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 ﹡学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出示原词,欣赏手迹。﹡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用标准的范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把握。
﹡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意境和词人胸襟。﹡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品评、鉴赏。生: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学生齐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而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是要表达砥柱中流的气概。这种环境,正是一位思想者最喜欢的,朱自清不也选择了“路上只我一个人”的晚上么?师:再接着往下欣赏,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看”字,它包括哪些内容?师:对,共7句。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师:对。也是控制7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找同学来读一下。师:“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现在大家再齐读这7句。师:这几句描写了一幅湘江秋色图:描写的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对,是远眺,这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这是“近观”,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师:这几句写山红、林染、红碧、舸争、鹰击、鱼翔、万类竞,景物多而不乱,分别从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来写,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 “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现在我读这几句,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神态要自然,要从容,有伟人的气度。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让我们闭上双眼,放飞思绪,给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 生:“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7句。 生:望。生读。﹡师范读此7句。﹡生齐读。生:放眼望去——远眺。生:收回来——近观。生:仰视——高景(生模仿) 生:俯瞰——低景(生模仿)﹡板书。生上台演示。生:插腰。生:慢点好。﹡生演示。
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舒展强劲的羽翼,翱翔长空;低眉处,鱼儿自由地翕乎往来,游戏水中……师: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变为彩屏,火红的枫林,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江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金风送爽,满山的枫叶,像烈火熊熊燃烧,江水缓缓流淌,千百船只竞相踏浪穿波,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被风鼓紧的白帆,游鱼闪闪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师:同学们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这一切了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师:这几句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 (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师:“染”为什么用得好?师: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只是读来让人心上黯然。师: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会让人联想起哪句诗?二者有无区别呢?师: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意境开朗,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的形势,其内涵更深一层。师:“鹰击长空”其实是说雄鹰在天空翱翔,那么,“击”改成“飞”可以吗?师:“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放音乐。生:看到了,感觉到了,嗅到了。生:染、击、翔。生:用了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生: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生: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生: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生:“翔”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在修辞上这叫“移用”。从物理学上讲,“翔”比“游”受的阻力小,当然更轻快自由了。说得好。“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师:其实诗句里不光这些动词用得精练形象,在诗人眼里,山是万山,林是层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万山红就要红个遍,层林染就要尽染,漫江碧就要碧个透,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用词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毛主席锤炼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值不值得学习?﹡补充练习: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师: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师: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意象密集,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将一幅壮美的湘江秋色图栩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是的,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美不胜收。师: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什么是愁?离人心上秋也。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总会让人想到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还有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天 ﹡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生:值得学习。生:号召和呼唤。远 望==>万山红遍(高)[群山]近 望==>漫江碧透(低)[江水]仰 视==>鹰击长空(高)[长空]俯 视==>鱼翔浅底(低)[水面]动作之劲==>争、击、翔色彩之浓==>红、碧数量之多==>万、层、百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生:色彩斑澜,生机勃勃。﹡本段为全诗意象集中处,要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意象的特点及其对诗境的营造所起的作用。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人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意象。同时,可以让学生比较赏析其他有关秋的诗句,加深理解意象的选取对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
净沙·秋思》,不也是写秋的悲凉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吗?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毛泽东是一介普通书生吗?是的,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他笔下的秋景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进一个新地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品格的高下。难怪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怅”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其实,“怅”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种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荣?“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师: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下面齐读上阕。五、教师小结。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登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万千感慨化作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登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生: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生讨论回答,师补充。﹡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生: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生: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补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25年,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领导权问题的争论。
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梗为恢宏,哲理更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勒出无比壮美、充满生气的秋天图画。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电影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后面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尽收眼底。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和个性特点的立体秋色图。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毛泽东当时仅32岁!六、作业1.背诵全文。2.课内:意境描述——再次默读上阙,将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3.课外:将你的“意境描述”进一步完善、丰富,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 ﹡生齐读。﹡总结本课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后记
教 学 问 题 集 锦 解 决 问 题 措 施 及 实 践 结 果
问 题 原 因 分 析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⒊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十六岁,风华正茂时,毛泽东立下这般豪言壮语。如果说年轻时代是时势造就这个英雄,那么接着就是英雄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面对秋景,伟人博大的胸怀已初露端倪,这节课让我更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倾听那雄浑的心跳——二.探究研讨㈠诵读感知师: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词的下阕?㈡内容探究师: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师:“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师:“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生:“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生:“独立”。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统领到哪里?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八句读一下。师:“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师范读 )(生齐读)师:“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什么?师:“指点”就是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师:可能有同学要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师:有道理。哪《沁园春 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师:是的,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师:可能有同学又要问: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说:“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笑问)我这两句诗写得比毛主席的怎样?“稍逊风骚”是吗?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我这两句诗就太直白了,所以不像诗。 生:忆。“粪土当年万户候”。生:诵读。生:国家大事。生:这些青年有才华、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生:历史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他们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板书: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生: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师: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 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师:你对这三句是怎样理解的呢?师: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师: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三:《沁园春 长沙》歌曲]㈢归纳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拓展延伸师:从诗词中我们欣赏到伟人年轻时的英姿勃发,那同学们该在年轻的时候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呢? 师:学完这首词,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四、诵读回味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板书:革命情怀)﹡归纳总结与欣赏歌曲。(投影: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作业秋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景黄色的,我就是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墨菊说:秋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请以《我心中的秋色》为题写一篇散文。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读出形象——立——造像写意——游人 独立深思读出关注——看——借景抒情——诗人 关怀天下怅读出深思——问——直抒胸臆——哲人 忆旧言志携读出情志——忆——怀人忆事——斗士 主宰沉浮记↓ ↓ ↓ ↓ ↓诵读 关键词·思路·抒情方式 形象 情感
教学后记第一部分 集合、映射、函数、导数及微积分
第二部分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第三部分 数列与不等式
第四部分 解析几何
第五部分 立体几何
第六部分 统计与概率
第七部分 其他部分内容
集合
函数
映射
概念
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运算:交、并、补
数轴、Venn图、函数图象
性质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定义
表示
图象法
列表法
解析法
三要素
值域
对应关系
定义域
使解析式有意义
性质
对称性
周期性
奇偶性
单调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x=0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0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导数法;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最值
分段函数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打钩(耐克)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
图象、性质
和应用
三角函数
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幂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抽象函数
复合函数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函数与方程
零点
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函数的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
导数的应用
导数
导数的运算法则
导数的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表示方法
换元法求解析式
几何意义、物理意义
最值
极值
单调性
导数的正负与单调性的关系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定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与图形的计算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角的概念
三角函数
弧度制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诱导公式
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
公式的变形、逆用、“1”的替换
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变形)
三角函数
的 图 象
正弦函数y=sin x
=
余弦函数y=cos x
正切函数y=tan x
y=Asin(x+)+b
eq \o(a,\s\up4(→))∥eq \o(b,\s\up4(→))eq \o(b,\s\up4(→))=eq \o(a,\s\up4(→)) x1y2-x2y1=0
定义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对称轴(正切函数除外)经过函数图象的最高(或低)点且垂直x轴的直线,对称中心是正余弦函数图象的零点,正切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eq \f(k,2),0)(k∈Z).
①图象可由正弦曲线经过平移、伸缩得到,但要注意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不同;②图象也可以用五点作图法;③用整体代换求单调区间(注意的符号);
④最小正周期T= eq \f(2,| |);⑤对称轴x= eq \f((2k+1)-2,2),对称中心为( eq \f(k-,),b)(k∈Z).
平面向量
基本定理
线性运算
概念
加、减、数乘
几何意义
坐标表示
数量积
共线与垂直
截距
几何意义
投影

垂直
共线(平行)
值域
图象
eq \o(a,\s\up4(→))⊥eq \o(b,\s\up4(→))eq \o(b,\s\up4(→))·eq \o(a,\s\up4(→))=0 x1x2+y1y2=0
解三角形
面积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实际应用
解的个数的讨论
S△= eq \f(1,2)ah= eq \f(1,2)absinC= eq \r(p(p-a)(p-b)(p-c))(其中p= eq \f(a+b+c,2))
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 eq \f(T,2))=f (0)=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三次函数的性质、图象与应用
eq \o(b,\s\up4(→))在eq \o(a,\s\up4(→))方向上的投影为|eq \o(b,\s\up4(→))|cos= eq \o(\s\up4(\o(a,\s\up5(→))·\o(b,\s\up5(→))),——,\s\do8(|\o(a,\s\up5(→))|))
设eq \o(a,\s\up4(→))与eq \o(b,\s\up4(→))夹角,则cos= eq \o(\s\up4(\o(a,\s\up5(→))·\o(b,\s\up5(→))),——,\s\do8(|\o(a,\s\up5(→))|·|\o(b,\s\up5(→))|))
图象法
常见递推类型及方法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性质
解析法:an=f (n)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
表示
数列
递推公式
列表法
概念
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
判断
an=a1+(n-1)d
an=a1qn-1
an+am=ap+ar
anam=apar
前n项和
Sn= eq \f(n(a1+an),2)
前n项积(an>0)
Tn= eq \r((a1an)n)
常见求和方法
逐差累加法
①an+1-an=f (n)
② eq \f(an + 1,an) =f (n)
逐商累积法
③an+1=pan+q
④pan+1an=an-an+1
构造等比数列{an+ eq \f(q,p-1)}
构造等差数列
⑤an + 1=pan+qn
化为 eq \f(an+1,qn)= eq \f(p,q)· eq \f(an,qn-1)+1转为③
an≠0,q≠0
Sn= eq \b\lc\{(\a\al(na1,q=1,\f(a1(1-qn),1-q),q≠1))
公式法: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分组求和法
倒序相加法
裂项求和法
错位相加法
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eq \r(ab)≤ eq \f(a+b,2)
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
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
三个二次的关系
目标函数
可行域
一次函数:z=ax+by
z= eq \f(y-b,x-a):构造斜率
z= eq \r((x-a)2+(y-b)2):构造距离
应用题
几何意义:
z是直线ax+by-z=0在x轴截距的a倍,y轴上截距的b倍.
最值问题
变形
和定值,积最大;积定值,和最小
应用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eq \f(2ab,a+b)≤ eq \r(ab)≤ eq \f(a+b,2)≤ eq \r(\f(a2+b2,2))
直线方程的形式
圆的标准方程
位置关系
重合
直线的方程
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
平行
相交
垂直
A1B2-A2B1=0
A1B2-A2B1≠0
A1A2+B1B2=0
点斜式:y-y0=k(x-x0)
斜截式:y=kx+b
两点式: eq \f(y-y1,y2-y1)= eq \f(x-x1,x2-x1)
截距式: eq \f(x,a)+ eq \f(y,b)=1
一般式:Ax+By+C=0
注意各种形式的转化和运用范围.
两直线的交点
距离
点到线的距离:d= eq \f(| Ax0+By0+C |,\r(A2+B2)),平行线间距离:d= eq \f(| C1-C2 |,\r(A2+B2))
圆的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相切
相离
<0,或d>r
=0,或d=r
>0,或d<r
圆锥曲线
曲线与方程
轨迹方程的求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定义及标准方程
对称性问题
性质
离心率
范围、对称性、顶点、焦点、长轴(实轴)、短轴(虚轴)、渐近线(双曲线)、准线(只要求抛物线)
中心对称
轴对称
点(x1,y1)与点(x2,y2)关于直线Ax+By+C=0对称
点(x1,y1) eq \o(\s\do3(───────→),\s\up3(关于点(a,b)对称))点(2a-x1,2b-y1)
曲线f (x,y) eq \o(\s\do3(───────→),\s\up3(关于点(a,b)对称))曲线f (2a-x,2b-y)
eq \b\lc\{(\a\al(A·\f(x1+x2,2)+B·\f(y1+y2,2)+C=0,\f(y2-y1,x2-x1)·(-\f(A,B))=-1))
特殊对称轴
x±y+C=0
直接代入法
平行
异面直线
共面直线
线与线
空间点、
线、面的
位置关系
点与线
点在直线上
点在直线外
点在面外
点在面内
点与面
相交
没有公共点
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有公共点
相交
平行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在平面外
线与面
相交
平行
面与面
线线
平行
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
线面
平行
面面
平行
面面
垂直
线面
垂直
线线
垂直
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空间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二面角
范围:(0,90]
范围:[0,90]
范围:[0,180]
空间的距离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点到面的距离
空间向量
d= eq \o(\s\up5(|\o(a,\s\up4(→))·\o(n,\s\up4(→))|),——,\s\do7(|\o(n,\s\up4(→))|))
cos= eq \o(\s\up5(\o(n1,\s\up4(→))·\o(n2,\s\up4(→))),——,\s\do7(|\o(n1,\s\up4(→))|·|\o(n2,\s\up4(→))|))
sin= eq \o(\s\up5(|\o(a,\s\up4(→))·\o(n,\s\up4(→))|),——,\s\do7(|\o(a,\s\up4(→))|·|\o(n,\s\up4(→))|))
cos= eq \o(\s\up5(|\o(a,\s\up4(→))·\o(b,\s\up4(→))|),——,\s\do7(|\o(a,\s\up4(→))|·|\o(b,\s\up4(→))|))
相互之间的转化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几何体
柱体
圆柱
棱柱
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圆台
棱台
台体
圆锥
棱锥
锥体

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
侧面积、表面积
直观图
三视图
体积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抽样
统计
简单随机抽样
抽签法
随机数表法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共同特点: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概率)相等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总体密度曲线
茎叶图
方差、标准差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散点图
回归直线
正态分布
列联表(2×2)独立性分析
概率
概率的基本性质
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条件概率
事件的独立性
随机变量
用随机模拟法求概率
常用的分布及期望、方差
两点分布
X~B(1,p)
E(X)=p,D(X)=p(1-p)
E(X)=np,D(X)=np(1-p)
X~B(n,p)
二项分布
E(X)=n eq \f(M,N)
D(X)= eq \f(nM,N) eq \b(1-\f(M,N)) eq \f(N-n,N-1)
X~H(N,M,n)
超几何分布
n次独立重复试验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Pn(k)= eq C\o(\s\up1(k),\s\do1(n)) pk(1-p)n-k
P(A+B)=P(A)+P(B)
若Y=aX+b,则
E(Y)=aE(X)+b
D(Y)=a2D(X)
P(A)=1-P(A)
P(A B)=P(A)·P(B)
一真便真
组合数: eq C\o(\s\up1(m),\s\do1(n))= eq \f(n!,m!(n-m)!)
两个原理
分类加法计算原理和分步乘法计算原理
排列数: eq A\o(\s\up1(m),\s\do1(n))= eq \f(n!,(n-m)!)
排列与组合
性质
eq C\o(\s\up1(m),\s\do1(n))= eq C\o(\s\up1(n-m),\s\do1(n ))
eq C\o(\s\up1(m ),\s\do1(n+1))= eq C\o(\s\up1(m),\s\do1(n))+ eq C\o(\s\up1(m-1),\s\do1(n ))
计算原理
推理与证明
推理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
类比
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二项式定理
通项公式
Tr+1= eq C\o(\s\up1(r),\s\do1(n))an-rbr
二项式系数性质
首末两端“等距离”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eq C\o(\s\up1(0),\s\do1(n))+ eq C\o(\s\up1(1),\s\do1(n))+…+ eq C\o(\s\up1(n),\s\do1(n))=2n
eq C\o(\s\up1(0),\s\do1(n))+ eq C\o(\s\up1(2),\s\do1(n))+ eq C\o(\s\up1(4),\s\do1(n))…= eq C\o(\s\up1(1),\s\do1(n))+ eq C\o(\s\up1(3),\s\do1(n))+ eq C\o(\s\up1(5),\s\do1(n))…=2n-1
证明
直接证明
分析法
综合法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间接证明
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简易逻辑
命题
关系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互逆
互逆
互否
互否
互为逆否
等价关系
条件
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复合命题
且:p q
或:p q
非: p
猜想
一假则假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算法语言
算法的特征
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普遍性
程序框图
循环结构
条件结构
顺序结构
基本算法语言
算法案例
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
复 数
概念
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实轴、虚轴、模、共轭复数
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
几何意义
复数与复平面内点(向量)的对应关系、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图象及其变换
平移变换
对称变换
翻折变换
伸缩变换
|eq \o(a,\s\up4(→))|= eq \r((x2-x1)2+(y2-y1)2)
夹角公式
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P(B | A)= eq \f(P(A B),P(A))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