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以及运动后期的发展情况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3.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于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自主学习 自学检查
各小组交叉检查学案及教材笔记教材自学笔记核对 1.兴起的时间:1915年 地点:上海 (40页旁注) 2.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40页旁注) 3.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0页第二段) 4.口号:民主 科学 (40页第二段) 5.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40页第二段) 6.内容:四提倡,四反对(41页第一段共4点) 新青年创办教材自学笔记核对新世纪的曙光①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②时间:1918年 人物:李大钊③代表作品: 《庶民的胜利》④宣传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42页第一排)⑤创办刊物:《每周评论》 (42页第二排)《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教材自学笔记核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2页最后一段
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速 记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成果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示: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空前的 启发 传播
补充讲解知识点 ①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弘扬了民族科学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②新文化运动的消极影响: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合作探究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新”指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敬告青年》
自由而非奴隶的!
进步而非保守的!
进取而非隐退的!
世界而非锁国的!
实利而非虚文的!
科学而非想象的!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洋务运动技术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资产阶级地主阶级
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制度民主共和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国际新闻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1、右图所示的刊物提出的口号是( )
A、男女平等 B、三从四德
C、民主科学 D、独裁专制
2、新文化运动早期陈独秀等人宣传了( )
A、封建迷信思想 B、孔孟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3、下列有关陈独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极大地启发了的人们的民主意识。
C、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把文学革新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CDC课堂练习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的热情。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启迪人们对传统思想文化要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5、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前期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
C、后期有了社会主义倾向。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D崇尚真理 追求科学
报效国家 成就自我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一、让我们走进地理二、地球的面貌三、世界的居民四、世界的气候五、世界的发展差异一、认识大洲
二、了解地区三、走近国家八年级上册一、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二、中国的自然环境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四、中国的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