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3 23: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俄国英国法国京师南海德国日本义和团战士: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本图中展示的,就是义和团战士的形象。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流行。他们以练习拳棒、传授武术为掩护吸收成员入会进行反帝活动。1898年,山东义和拳在朱红灯领导之下,砸教堂,逐教士,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为了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时间:2.兴起地点:3.兴起原因:4.运动性质:5.主要成员:贫苦农民为主义和团运动发展迅猛,
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山东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1898年外国教会的压迫“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读歌谣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2.爆发
经过参与国家:头目:爆发时间:进军路线:瓦德西(接任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西摩尔(前期总司令)1900年6月1.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阿尔弗雷德?冯? 瓦德西(1832—1904)德国陆军元帅,1900年8月起程来华,由于西摩尔廊坊之战失利,瓦德西被推举为八国联军统帅。1900年8月14日,瓦德西率领联军攻占北京。八国联军司令官的合影西摩尔(1840—1929)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八国联军前期总司令。经八国联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以保护各国使馆为由,由他率领一支2000余人的联军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廊坊车站遭到义和团与部分清军的狙击,溃不成军,狼狈逃回天津。“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西摩尔八国联军乘火车进北京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与侵略军激战大沽炮台被联军炮火彻底摧毁,守军阵亡千余人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2.爆发
经过参与国家:头目:爆发时间:进军路线:3.结果:攻占天津,8月占领北京(瓦德西所率),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瓦德西(接任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西摩尔(前期总司令)1900年6月1.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从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并于逃跑途中下达“剿匪”上谕义和团运动
在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合
绞杀之下以
失败而告终杀害义和团成员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炮火下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联军进入紫禁城,堆满珍宝文物的宫室苑囿被洗劫一空紫禁城内镏金防火大水缸上面至今留有当年八国联军所刮的痕迹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瓦德西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呈给德皇的报告慈禧回銮图 慈禧一路西逃到西安,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后,才挟光绪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尽管出逃时狼狈不堪,还京时慈禧却威风十足。但正是这个在中国人民面前作威作福的慈禧太后,在回宫后却向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签订《辛丑条约》仪式时间:1901年签订双方:中国(李鸿章,庆亲王奕劻)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另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清政府经济命脉被掌握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下,失去军事自主权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帮凶(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区与今天北京的使馆区有何不同?现在中国北京美驻华大使馆外依然是岗哨林立,戒备森严想一想: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中国政府无权干涉其政治、经济等行为;今天的使馆区是中国政府管辖的,具有绝对的主权。 思考: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鸦片战争(1840—184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赔款,没有割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正确。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政府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议一议答案《南京条约》
签订场景《辛丑条约》
签订场景侵略反抗鸦片战争关天培英勇抗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阿古柏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壮烈殉国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