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通过描绘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宽广胸怀。
诗歌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要分析:
1. 意象丰富:诗歌以“白日”、“山”、“黄河”、“海”等自然景物为意象,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
2. 寓意深远:诗歌不仅描绘了景色,更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
3. 语言简练:整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能力: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并解释诗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审美素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进步、勇于攀登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难点:
1. 深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 体会诗人通过自然景色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之美,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同时,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登鹳雀楼》,理解并解释诗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审美素养:通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进步、勇于攀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登鹳雀楼》的古诗内容、朗诵音频、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学生课前预习材料,包括生字词的解释和诗歌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登鹳雀楼》。你们知道鹳雀楼在哪里吗?
学生:(根据预习材料回答)鹳雀楼在山西蒲州。
教师:没错,鹳雀楼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王之涣的脚步,一起登上鹳雀楼,看看诗人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初读古诗
教师: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为大家播放一下古诗的朗诵音频,大家注意听,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播放朗诵音频)
三、理解诗意
教师:听完朗诵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A: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美,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教师:很好,你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内容,学生跟读并理解)
教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B:我看到了太阳慢慢地落下了山,黄河水流向了远方的大海。
教师:很好,你想象到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呢?
学生C:因为诗人想要看得更远,所以他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教师:对,这就是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四、朗读与感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很好,大家读得非常有感情。接下来,请大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首诗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D: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有追求,不能安于现状。
学生E:我还觉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首诗确实告诉我们,只有勇于攀登、不断追求,我们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实现更大的梦想。
五、拓展延伸
教师:除了《登鹳雀楼》,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词呢?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古诗词)
六、总结回顾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还体会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希望大家都能像诗人一样,勇于攀登、不断追求。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登鹳雀楼》的诗意,并体会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时还存在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