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1 12: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各地乡村开展了填壕平沟的活动,以此消灭血吸虫寄生宿主钉螺。与此同时,群众就地取材,开新沟填旧沟,挖掘了大量新的沟渠。这些举措体现了( )
A.疾病防控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B.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C.群众彻底摆脱血吸虫病困扰
D.维护健康是政府的核心工作
2.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爆发鼠疫,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东北防疫事宜。外务部施肇基坚决反对俄、日的主张,并进一步提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防疫( )
A.坚决反对国际医疗援助 B.遏止了西方列强侵华野心
C.关乎到民生与国家主权 D.确立了近代公共防疫体系
3.中医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医学著作中,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学基础的著作分别是( )
A.《黄帝内经》、《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D.《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4.下图为2005年中国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单位:百万)情况。据此可知我国当时( )

A.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B.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效率提升快
C.公共卫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医疗卫生服务存在公平性问题
5.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中央要求贫下中农要“既诉阶级压迫的苦,也亦血吸虫病的苦”,从而使其具备“火热的阶级感情”“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自觉起来与血吸虫病作斗争”。这说明当时的防疫工作( )
A.主要由农村自主负责实施 B.注重激发农民医疗改革热情
C.强调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D.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6.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B.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D.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7.作为个案,下表反映出( )
1931年杭州市新市场商店清洁等级统计表(部分)
检查标准 甲等 乙等
厨房清洁情况 不连接厕所、室内宽敞明亮、使用器具干净整洁 不连接厕所、器具尚清洁
井之清洁情况 有饮水井构造合度、井壁不渗水 有饮水井年久失修、水质浑浊
环境清洁情况 屋内明亮宽敞、空气清新、沟渠畅通、地面干净 屋内宽敞明亮、空气一般、沟渠有闭塞、地面较为清洁
A.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B.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C.公共卫生得到重视 D.食品安全监管到位
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个治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医药治方包括饮、食、吞等内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西汉医学( )
A.遵循了整体辩证的思维 B.关注心理慰藉的作用
C.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D.注重病方的治疗效果
9.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创作了两首《送瘟神》的七律诗。对于此时期的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跃进”时期,防疫成绩被夸大
B.“大跃进”时期,防疫工作取得成效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员死亡数量大增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防疫工作受到阻碍
10.“仲景在本书中总结了古代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在继承《内经》(指《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步,把疾病的各种证治加以概括。”对“本书”的解读不正确的有( )
①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 ②著成于西汉中期
③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④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202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审议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支出占财政支出8.8%,达到24211亿元。这个数据超出了一些省份去年一年的GDP,也比2022年实际支出的22542亿元增加了近1670亿元。这反映出( )
A.建立医疗体系的迫切性 B.对人民健康的重视
C.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12.如图是建国初期宣传画,该作品( )
A.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 B.开启了对疫病的专业研究
C.标志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 D.有利于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13.中医药学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典籍著称于世。下列典籍按问世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温疫论》 ②《黄帝内经》 ③《伤寒杂病论》 ④《本草纲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14.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对古今中医药学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 东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③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经验著成《本草纲目》
④ 屠呦呦团队为人类防治疟疾做出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805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术随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皮尔逊传入中国。他的中国助手邱熺于1817年著成《引痘略》一书,用中医的医理解释牛痘术,使之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此事例可用来说明( )
A.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 B.近代中国医学业发展较快
C.中西医具有相通之处 D.西医在近代中国广受推崇
16.到1952年底,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肺结核、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威胁母婴生命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也因为大力推广新法接生而得到根本遏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的增强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普遍推广 D.医疗失衡现象的扭转
17.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秦国有一医家医和,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认为六气太过,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医药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B.出现了中医病因说
C.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D.开始出现职业医生
18.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医学工作者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病人,充分证明了中医的巨大魅力。为后世中医临床学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19.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20.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曾主张废止中医学:“我今后决意废止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则(指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是难以照准的。”1929年国民党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最终并未实行。据此可知
A.中西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 B.中医学在近代中国完全不被认可
C.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 D.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学医,师傅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如果人品有问题,师傅是不会收徒传授医学技艺的。同时,也将人品作为学生可以出师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和内容。由此可见,人品是支撑、传承医德的根本。古代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无理论·论医》,都讲了关于人品的问题,认为只有人品才是学医的根本,也是传授医学知识的根本。晋代葛洪曾说过,想要学好医术,一定要“决须好师,师不足奉,亦无由成也”,“未遇名师而求要道,未可得也”。如果没有高尚医德的老师,也不会学成医术。在此,他重视言传身教对学生医德的养成。学医就是“救死扶伤”,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学医之人的信念,从神农尝百草了解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到后来的扁鹊、华佗,都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因此,在救人的医理之中,就隐藏着医德,医德、医理是“救死扶伤”的基础,也是学医和教授医学的基础。
——摘编自张逸美《中国古代医德教育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西医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中国通过教会医学教育机构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人才。例如,华西协和大学共培养了35届(1915~1950年)毕业生,有2077人,其中牙医学院有579人;北京协和医学院从开办到被日军占领为止,共培养了医科毕业生318名,高级护士168名,进修医生2000余名。教会医学院不仅培养普通医科人才,而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势医科专业。例如,华西协和医学院的牙科医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专科教学的先河。教会医学院还首先开展了公共卫生教育,培养出近代第一批专业护理人才。如北京协和医学院设立公共卫生系,聘请美国教授兰安生主持。总之,教会的医学教育,输入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培养了中国最早期的一批西医人才,无论在推动近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还是在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孙希磊《基督教与中国近代医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德教育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医学校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1902—1912 年《大公报》中刊载的一些医学广告。《大公报》创刊于1902 年,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刊载了大量的医学广告。其所刊载的西医广告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医学学科概念,代表性的眼科广告有“西国医眼”“大学眼药”“共济医院广告”等,代表性的牙科广告有“牙医周相臣”“金刚石老牌牙粉”“小松崎齿科病院”等。
从广告看社会变迁
标题 内容
狮子牌牙粉 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
西医妙技 本邑某绅之夫人,患噎膈症,将及一年。屡延华医调治,毫无寸效,至今正几至滴水不能下咽,殆濒于死矣。嗣请法国医士—北洋医学堂总教习纳君玉成设法医治,纳君谓:“如用药调治,恐收效迟”,乃用以胶皮管探入病人喉中尺余,毫不觉其痛苦,但觉胃口稍涨。将胶皮管提出,立刻即能食饮,渐渐可以复元矣。西医之妙,真有非华医所能望其项背者
直隶全省禁烟总局设立戒烟医院告示 为出示晓谕,专照得本局办理全省禁烟事务,应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大公报》刊载医学广告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公报》刊载的医学广告蕴含的历史价值。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1月,美军为了挽救战场上的失败命运,竟然不顾国际公约发动了细菌战。更令人发指的是,除了前线,美军随后又在我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青岛等地,撒布了大量带有细菌的昆虫和毒物。1952年3月14日,政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员会,号召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爱国卫生运动在1952年的高潮后并没有结束。当时有一个口号,叫“打死一只苍蝇,就是消灭一个美国鬼子”。各地涌现的灭鼠、捕雀能手,是当时新闻报道和人们学习的对象。当年12月8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开幕,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一项。
——摘编自杨丽娟《久久为功——造就新中国卫生奇迹的爱国卫生运动》
注:图一1957年,北京西单南长街居民周永泉向街道干部们介绍用脸盆捕鼠的经验。
图二1958年,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清棠大夫用显微镜给居民们看放大一千倍的痢疾细菌。
结合材料,围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
6.D
7.C
8.D
9.B
10.D
11.B
12.D
13.B
14.B
15.C
16.B
17.B
18.A
19.C
20.D
21.(1)做法:以人品为收徒、授业的前置条件;重视言传身教;编著典籍传承医德;以“救死扶伤”为学医人的信念。
(2)影响:引进了近代西方医学技术;输入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西医人才;推动了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转型;有利于卫生护理行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22.(1)背景:新的医学学科出现;社会上卫生观念和健康意识有所增强;西方医学知识的传人;中国人对西医的认可和接受。
(2)历史价值:了解西医东渐的情况;认识近代中西医的交流与融合;了解近代中国的医疗卫生发展的历史;佐证晚清开办了医院是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
23.群众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严重违反国际公约和人类公理,悍然发动了细菌战,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保障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及支持抗美援朝运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坚持人民的生命至上的原则,发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坚持群众路线,从个人的生产生活的细节处入手,通过灭苍蝇等“小事”,净化了人民群众的身边环境。结合当时民众的卫生意识存在不足等问题,党中央还注重搞好宣讲工作,而人民群众也自觉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保家卫国、国家建设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党和国家还通过塑造典型示范,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激励、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爱国卫生运动粉碎了美国“细菌战”阴谋;提高了人民身体素质与卫生意识;增强了群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增强了社会主义建设力量;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和政府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积极开展防疫卫生运动,体现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和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