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1 12:1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吉尔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史诗,诗中叙述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宰杀天牛后,众神降罚,恩启都暴病而亡。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且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由此可见,该史诗( )
A.凸显了时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主要叙述了西亚民众的生产生活
C.蕴含着一定的公平和正义价值观 D.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2.人类史前史,从三四百万年前到文明的出现,乃至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地理因素一直起重要作用。越是在人类的早期,地理因素会越重要,因为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小,环境的影响当然就大。反过来,越到人类历史的后来,地理因素就越来越不重要了。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印第安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3.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这次改革( )
A.适应了庄园制经济基础 B.推动了镰仓幕府建立
C.仿效了隋唐的律令体制 D.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4.有学者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下列选项中,属于危地马拉的印第安人“较高的文化”是( )
A.发明了“零”的概念 B.创制了独特的文字
C.建造著名的桑奇大塔 D.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5.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
A.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 B.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
C.将《摩诃婆罗多》标注在④ D.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
6.“学者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做典范,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家。他们试图提升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繁华的城市社会的需要。”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马其顿 B.麦地那 C.意大利 D.英格兰
7.《萨比天文历表》由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所著,他对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进行了纠正,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该天文历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阿拉伯天文学成就世界领先 B.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 D.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8.《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荷马史诗》( )
A.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 B.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C.是较可靠的一手资料 D.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9.如图中两幅国徽图案反映的是
A.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几乎是完全相同
B.两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
C.俄罗斯的发展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D.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的建设
10.佛罗伦萨大教堂(局部如图所示)于198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设计者从古罗马万神殿构造上借鉴了灵感,在保留着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尖拱形状的同时,加入了波斯建筑中的元素,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完美结合起来。这说明佛罗伦萨大教堂
A.具有特殊的社会服务功能 B.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顶峰
C.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D.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11.早在公元前7 世纪,其他民族还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后来,又有人提出“无限者”、气、火、水、土等为世界本原的观点。由此可见,古希腊( )
A.哲学蕴含理性主义精神 B.解决了世界本源的问题
C.文明程度领先世界各国 D.哲学发展呈现混沌局面
12.如果说希腊人是古典文化的原创者,他们在史诗、戏剧、哲学、艺术、体育等领域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的话,那么,罗马人则是希腊文化的忠实继承者,他们在政治、军事、法律、建筑等领域的贡献堪与他们的老师即“希腊人”相媲美。如果说希腊人是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话,那么,罗马人就是军事家、政治家、法学家和工程师。材料观点的主旨是( )
A.罗马文化不如希腊文化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B.西方古典文化起源于希腊但发扬光大于罗马
C.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忠实继承者缺少创新
D.古罗马法律制度奠定了西方法制文明的基础
13.右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14.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 )
A.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 B.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
C.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 D.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
15.希腊人在辩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还从巴比伦、腓尼基、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最终成长为内涵丰富且成熟的文明,并对埃及文明施加影响,比如,希腊人教会了埃及人如何建造舰船等。到埃及文明后期,两个文明远远不再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比肩的兄弟。据此可知( )
A.埃及文化“希腊化” B.文明之间有互鉴性
C.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D.希腊文化博采众长
16.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17.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官方支持邀请外国学者来巴格达宫廷,赞助把希腊语和梵语的文学和科学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聘请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祆教徒等其他信仰的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该现象的出现( )
A.带有鲜明的文化扩张性质 B.有利于近代西欧思想解放
C.阻碍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承 D.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
18.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材料主要反映出( )
A.文学作品描绘市民的生活 B.古埃及人早期生活状况
C.苏美尔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D.最早的史诗在西欧产生
19.下列作品中,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的是( )
A.《罗兰之歌》 B.《列那狐的故事》
C.《神学大全》 D.《伊戈尔远征记》
20.穆罕默德创立了政教合一政权,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战四方,学者、教师和法学家们紧随其后传播“真主的声音”,同时又吸收希腊、波斯、印度等各地文化,“征服者在这里又被古老的文化征服了”。这说明( )
A.武力扩张是文明交往主要方式 B.阿拉伯文明优于其他古老文明
C.文明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阿拉伯帝国贡献在于传播文明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是阿拉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珍爱典籍和书籍,达官贵族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鼓励教徒学习知识。阿拉伯学者们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的古籍,涉及天文、文学、社会、医学等领域。特别重要的是,阿拉伯哲学在世界观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知道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这些典籍流传回欧洲后,典籍中的各种思想伴随着阿拉伯翻译者和学者独特的见解和注释在欧洲理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欧洲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也为后来的大航海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殷实《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儒家思想及其典籍传入欧洲各国后,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欧洲思想界对中国认识的分歧,在西方世界形成了所谓“颂华派”和“贬华派”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对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伏尔泰是典型的“颂华派”,在他的《风俗论》中对中国的制度赞赏有加,他指出中国的体制比同时期的亚洲很多国家都要优秀。孟德斯鸠则是“贬华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中国的制度在孟德斯鸠看来没有明确的限制君主的法律和机构,但在伏尔泰看来,中国君主自身大都是道德高尚之士,他们都会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也就不再需要实际的制度限制了。其实,两派都是借助中国和儒家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摘编自何岩峩《儒家思想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外传播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颂华派”和“贬华派”对中国认识的分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播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摘编自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
材料三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编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
(2)综合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雅斯贝斯在他的代表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 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期理论。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历史的“轴心期”, 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万物中的特殊地位,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寻求突破,人类精神得到了一次觉醒、成熟和发展。“轴心期”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其精神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整体或一点),围绕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C
7.B
8.B
9.C
10.C
11.A
12.B
13.C
14.C
15.B
16.C
17.B
18.C
19.D
20.C
21.(1)阿拉伯民族热爱文化,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伊斯兰教鼓励教徒学习知识,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阿拉伯文化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阿拉伯帝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评价:两派观点体现了欧洲思想家对中国认识的不同看法,但都是借助儒家思想表达政治观点,推动启蒙运动发展。其中,“颂华派”肯定中国的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具有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观念;“贬华派”则批评中国的专制制度和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这种分歧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欧洲思想界对中国认识的复杂性。认识:文化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性,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同时,文化传播也需要借助适当的媒介和渠道,以便更好地传递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22.(1)特点: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兼容并包,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宗教传统,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原因:地处东西方的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2)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23.示例
论题:“轴心期”时期多元文明共同繁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形成众多学说、学派,彼此论战辩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希腊古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和德谟克里特等贤哲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理念的关系,启迪着人们用理性主义思考,发现人本身,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它反对种族歧视,宣扬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传播广泛,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期”时期,人类多元文明共同繁盛,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高潮,是人类精神觉醒,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