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大堡镇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大堡镇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1 15: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座号
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仿真模拟卷(五)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复核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A】只有在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B】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C】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D】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各学校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劳动课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得以改换。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上好这堂课,依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回答,①劳动课是“一课”,更是“一育”,只有全面理解课程内涵,才能真正明了劳动的价值。②要想从课程中获得成长,就应该处理好劳动与教育的关系。③要在农事劳动中,树立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要在家务锻炼中,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爱和幸福。④寓育于劳,避免为劳而劳、流于形式,劳动课程才能取得润物无声的实效。
1.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A】只有在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B】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C】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D】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A. , B. , C. , D. 。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各学校对劳动课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得以改换。
B.各学校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劳动课换挡升级,改换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
C.各学校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劳动课换挡升级,改善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
D.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各学校对劳动课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得到改善。
3.将“既要避免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要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燃烧的岁月,已将您青春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 (发给父亲的短信)
C.同桌张三学习上勤奋刻苦,李四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习有什么好 还不如和我一起玩啊!”
D.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五情不自禁地说道: “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九年级语文(五)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 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 。什么是团圆 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 ,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 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A.悲欢离合 共识 偶遇 因而 B.喜怒哀乐 共鸣 重逢 因而
C.悲欢离合 共鸣 重逢 然而 D.喜怒哀乐 共识 偶遇 然而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在生活里,要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选对方向,就不妨先不问收获,专心耕耘。成功的曙光也许就在前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都是凭借辛苦钻研和辛勤耕耘,才取得了非凡。
A. “生活”是名词, “过程”是动词, “专心耕耘”是动宾短语。
B. “但只要选对方向,就不妨先不问收获,专心耕耘”一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C. “成功的曙光也许就在前头”这句话的主语是“曙光”。
D.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将“才”改为“就”。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句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中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C. 《社戏》和《藤野先生》分别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D.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民歌代表,与《十五从军征》合称“乐府双璧”。
8.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创写对联活动中,小军写下了上联,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内容,补写下联。 (3分)
北京时间9月14日,202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继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进行。女子71公斤级决赛,中国选手廖桂芳以抓举120公斤、挺举153公斤、总成绩273公斤包揽三枚金牌,其中挺举和总成绩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在抓举比赛中,廖桂芳第一把试举115公斤失败,她在调整状态后,第二把试举成功,在随后的第三把中成功举起120公斤,率先锁定了一枚金牌。而廖桂芳120公斤的抓举成绩,距离世界纪录仅差1公斤,挺举阶段,在第三把,廖桂芳挑战153公斤成功,不仅锁定了挺举金牌,同时刷新了自己 152公斤的挺举世界纪录,还将总成绩世界纪录提高了5公斤。
上联: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
下联: 。
第 1 页 共 4 页
9.请根据图表所示,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双减”后,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阅读能够① 。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长方面, “双减”前日均阅读30分钟以上者占46.81%, “双减”后这一比例提升至77.73%,其中变化最大的为② ,从6.38%提升至21.28%; 课外阅读量方面, “双减”前仅27.66%的同学一学期完成20本以上阅读, “双减”后这一比例增到40.43%,其中30本以上者从6.38%提升至17.03%,变化最为明显。总体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③ 。
10.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10分)
班级开展“诵经典”活动,作为开幕式主持人,请你用积累的古诗文补全活动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场白: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诗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 “大漠孤烟直, ”的雄浑;有“佳木秀而繁阴”的夏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 》《 ” 的冬雪。离别时以“ , 天涯若比邻”共勉友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思念时以“ , ”慰籍自己(王安石《泊船瓜洲》)。让我们走进诵读活动,含英咀华,领略语言的魅力。
结束语:漫步古诗苑,让我们在“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知事物兴替;在“出淤泥而不染, ”(刘禹锡《陋室铭》)中亮高尚节操:用“不义而富且贵, ” (《<论语>十二章》)养浩然正气;用“ , ” (自选)树远大志向。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拥有的将会是强健的精神筋骨,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丰盈的精神生命。
二、阅读(60分)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7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九年级语文(五)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 “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 新建的 ”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 “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 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 “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 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 ”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 “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 “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 是不是忘记标了 ”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 ”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 “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 “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 “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 “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 “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 “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
小兵憋住笑,说: “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第 2 页 共 4 页
爷爷说: “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 ”小兵点点头, 自豪地说: “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12.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简要回答。 (4分)
13.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 为什么 (6分)
14.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13分)
戒躁求静
①《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他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咬碎。人们劝告他说: “这不是靶子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暴躁而死亡。现实生活中因脾气暴躁、性情浮躁而导致不良后果者很多:因躁而人生受挫者有之;因躁而事业致败者有之;因躁而断送性命者有之……由此可见, “躁”有百害而无一利。与之相反, “静”在生活中却能使人充满宽容、豁达,并透出浩然之气、容人之量。所以,遇事戒躁求静、泰然处之,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②静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净化心灵能平心应物,于人于己以静观之,既能宽容别人又能宽容自己;既不唯我至上又能悦纳自己。得意时不忘形、不失自我,失意时不沮丧、不自哀。净化心灵能有恬淡之心情,方能清心寡欲。清心才能心境安宁,性情平和;寡欲方能豁达开朗,不为杂念所烦。有清心寡欲之心方能静心思远、平心静气,遇事不急不躁,就能体健身旺。
③静是一种和谐的人格。东汉时的刘宽就是一个忍躁不乱行事,于人于事有从容风度的人。汉桓帝时,他由一小小的内史升为东海太守,后来又升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宽容他人。他的夫人想试试他的忍耐性,有一次正赶着上朝,时间很紧,刘宽衣服已经穿好,夫人让女仆端着肉汤给他,故意把肉汤打翻,弄脏了刘宽的衣服,女仆赶紧收拾盘子,刘宽表情一点不变,还慢慢地问: “烫伤了你的手没有 ”他的风度源于他高尚的人格。
④静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是一首歌,静对生活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人的一生犹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春意永驻,一生的经历也总充满曲折,成功犹如温馨的春风,失败犹如冬天的
九年级语文(五)
霜雪。但无论面对的是春风还是霜雪,难能可贵的是那种充满“静”的境界。《莱根谭》中有副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失为戒躁求静的典范。
⑤生活宛如一条小溪,有青春的碧波,更有曲折的沧桑,尤其在面对沧桑之时,追求一份“静”的心情会使你宽容、豁达、泰然自若。生活中以“静”相伴,淡然处之,优美的乐章会更加绚丽多彩。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选文开篇引入《郁离子》中记载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8.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三)文言文阅读。 (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①,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 “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缨①砧课诵图序》)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婴: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8分)
(1)流辈甚称其贤 称: (2)嘉树荫之 嘉:
(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 (4)稍逐于嬉游 稍:
20.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树 根 安 二 巨 石 一 姊 氏 捣 衣 以 为 砧一 使 拯 坐 而 读。
2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分)
(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2分)
第 3 页 共 4 页
22. 【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5分)
浩气吟(其三)
〔明〕瞿式耜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
愿仰须臾阶下鬼,何愁慷慨殿中狂。
须知搒辱①神无变,旋①与衣冠①语益庄。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注释】①搒(péng)辱:拷打侮辱。②旋:指回到牢房。③衣冠:指有正义感有道德的人。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中“正襟危坐”画其刚毅之气, “两鬓”“似霜”状其年老之貌,对比之中更衬出诗人的浩然正气。
B.颔联中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叛徒的愤恨之情,爱国、卫国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神无变”与“语益庄”相对,道出就算自己经受拷打和侮辱,也要与真正的义士共谋,不会改变其精神和气节。
D.全诗感情真挚,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24.请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赏析尾联“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3分)
【创作背景】瞿式耜想联合农民起义军抗清,南明皇帝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他自请留守桂林抗清,数次击退清兵,但因力量悬殊,城破被俘,备受酷刑,始终不屈,英勇就义。这首作品是诗人在狱中所作《浩气吟》组诗中的第三首。
(五)名著阅读。 (8分)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片段,结合整本书,按要求回答问题。
片段一: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 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片段二:
阿尔焦姆: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
九年级语文(五)
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
……
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和共青团教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适用。
……
你的保尔
25.选文中保尔说“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结合原著内容,任意列举两次保尔受到过的打击。 (2分)
26.结合片段的内容,说说你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分)
27.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为什么值得一读呢 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作文(60分)
28. 微写作。 (10分)
【材料】央视新闻2023年12月02日电 12月2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官宣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2024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噩噩欣欣家国”,主标识以“疆”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龙年春晚主题及主标识发布后,有人质疑,认为使用这么生僻的字完全是脱离群众,春晚是“年夜饭”,要“接地气”。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谈谈。 (150字左右)
2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追梦路上,遇到困境,紧张焦虑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取得成绩,浮躁懈怠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状态良好,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立意需在材料包含范围内;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⑥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第 4 页 共 4
同课章节目录